No. 1509 [cf. No. 223] 卷第五十五
大智度论释幻人听法品第二十八(卷五十五)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诸天子心念:「应用何等人听须菩提所说?」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如幻化人听法,我应用如是人。何以故?如是人无闻、无听、无知、无证故。」
诸天子语须菩提:「是众生如幻、如化,听法者亦如幻、如化耶?」
「如是!如是!诸天子!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众生如化,听法者亦如化。
「诸天子!我如幻、如梦,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如幻、如梦。
「诸天子!色如幻、如梦,受、想、行、识如幻、如梦。
「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如幻、如梦。
「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如幻、如梦。
「诸天子!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幻、如梦。
「须陀洹果如幻、如梦,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幻、如梦。
「诸天子!佛道如幻、如梦。」
尔时,诸天子问须菩提:「汝说佛道如幻、如梦,汝说涅盘亦复如幻、如梦耶?」
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盘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盘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何以故?诸天子!是幻、梦、涅盘,不二不别。」
【论】
问曰:
上已说「如幻、如梦,无说者、无听者」,今何以故复问「应用何等人,随须菩提意听法者」?
答曰:
诸天子先言「须菩提所说不可解」,此中须菩提说幻化人喻。
今诸天子更作是念:「何等人听,与须菩提所说相应,能信、受、行、得道果?」
须菩提答:「如幻化人听者,则与我说法相应。」
问曰:
是化人无心心数法,不能听受,何用说法?
答曰:
非即使幻化人听,但欲令行者于诸法用心无所著,如幻化人,是幻化人无闻亦无证。
「众生如幻、如梦,听法亦如幻、如梦」:「众生」者说法人,「听法」者是受法人。
须菩提言:「不但说法者、听法者如幻、如梦,我乃至知者、见者,皆如幻、如梦,色亦如幻、如梦,乃至涅盘如幻、如梦,即是所说法如幻、如梦。」
一切众生中,佛为第一,一切诸法中,涅盘第一。
闻是二事如幻、如梦,心则惊疑:「佛及涅盘最上最妙,云何如幻、如梦?」
以是故,更重问其事:「佛及涅盘审如幻、如梦耶?」须菩提将无误说!我等将无谬听!是以更定问。
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及涅盘,正自如幻、如梦。」
是二法虽妙,皆从虚妄法出故空。所以者何?从虚妄法故有涅盘,从福德智能故有佛,是二法属因缘,无有实定;如「念佛、念法」义中说。
须菩提作是念:「般若波罗蜜力,假令有法胜涅盘者,能令如幻,何况涅盘?」
何以故?涅盘一切忧愁苦恼毕竟灭,以是故,无有法胜涅盘者。
问曰:
若无法胜涅盘者,何以故说「若有法胜涅盘,亦复如幻」?
答曰:
譬喻法,或以实事、或时假设,随因缘故说。如佛言:「若令树木解我所说者,我亦记言得须陀洹。」但树木无因缘可解,佛为解悟人意故,引此喻耳。
涅盘是一切法中究竟无上法,如众川万流大海为上,诸山之中须弥为上,一切法中虚空为上。
涅盘亦如是,无有老、病、死苦,无有邪见、贪、恚等诸衰,无有爱别离苦,无怨憎会苦,无所求不得苦,无常、虚诳、败坏、变异等一切皆无。
以要言之,涅盘是一切苦尽,毕竟常乐,十方诸佛、菩萨弟子众所归处,安隐常乐,无过是者,终不为魔王魔人所破。
如《阿毘昙》中说:「有上法者,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无上法者智缘尽,所谓涅盘。」是故知无法胜涅盘者。
须菩提美般若波罗蜜力大,故言「若有法胜涅盘者,是亦如幻。」
譬如大热铁丸,以着擘起毳上,直烧下过,热势无损,但更无可烧者;般若波罗蜜智能,破一切有法,乃至涅盘,直过无碍,智力不减,直更无法可破。是故言「设有法胜涅盘,智能力亦能破。」
【经】
尔时,慧命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旃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迦叶及无数千菩萨问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如是甚深难见、难解、难知,寂灭微妙,谁当受者?」
尔时,阿难语诸大弟子及诸菩萨:「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能受是甚深难见、难解、难知,寂灭微妙般若波罗蜜;正见成就人、漏尽阿罗汉所愿已满,亦能受之;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多见佛、于诸佛所多供养、种善根、亲近善知识、有利根,是人能受,不言是法、非法。」
须菩提言:
「不以空分别色,不以色分别空;受、想、行、识亦如是。
「不以无相、无作分别色,不以色分别无相、无作;受、想、行、识亦如是。
「不以无生、无灭、寂灭、离分别色,不以色分别无生、无灭、寂灭、离;受、想、行、识、亦如是。
「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
「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佛、一切智,不以空分别一切智,不以一切智分别空,不以空分别一切种智,不以一切种智分别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寂灭、离亦如是。」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是般若波罗蜜甚深,谁能受者?是般若波罗蜜中无法可示,无法可说;若无法可示、无法可说,受人亦不可得。」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及摄取菩萨之法,从初发意地乃至十地,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护持菩萨之教。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常化生,不失神通,游诸佛国,具足善根,随其所欲供养诸佛,即得如愿,从诸佛所听受法教,至萨婆若初不断绝,未曾离三昧时,当得捷疾辩、利辩、不尽辩、不可断辩、随应辩、义辩,一切世间最上辩。」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广说三乘之教,及护持菩萨之教,乃至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我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色、受、想、行、识,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亦不可得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何因缘故,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而不可得?何因缘故,般若波罗蜜中护持菩萨?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得捷疾辩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以内空故,般若波罗蜜广说三乘不可得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广说三乘不可得故。内空故,护持菩萨,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护持菩萨,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
【论】
者言:
是时诸大弟子舍利弗等语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法甚深、难解:以诸法无定相故为「甚深」;诸思惟观行灭故「难见」;亦不着般若波罗蜜故,名「难解难知」;灭三毒及诸戏论故,名「寂灭」;得是智能妙味故,常得满足,更无所求,余一切智能皆麁涩叵乐,故言「微妙」。
诸大弟子作是言:般若波罗蜜智能甚深,世间人智能浅薄,但贪着福德果报,而不乐修福德;着有则情勇,破有则心怯;本所闻习邪见经书,坚着不舍,如是人常乐世乐。以是故言:「谁能信受是深般若波罗蜜?」若无信受,何用说为?
阿难助答:有四种人能信受,是故大德须菩提所说必有信受,不空说也。
一者、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取相无所著故,是则能受。
二者、漏尽阿罗汉,漏尽故无所著,得无为最上法,所愿已满,更无所求故,常住空、无相、无作三昧,随顺般若波罗蜜故,则能信受。
三者、三种学人,正见成就,漏虽未都尽,四信力故,亦能信受。
四者、有菩萨虽未得阿鞞跋致,福德利根,智能清净,常随善知识,是人亦能信受。
信受相,不言「是法非佛菩萨大弟子所说」;虽闻般若波罗蜜诸法皆毕竟空,不以爱先法故而言「非法」。
问曰:
自上已来,阿难都无言论,今何以代须菩提答?
答曰:
阿难是第三转法轮将,能为大众师,是世尊近侍。虽得初道,以漏未尽故,虽有多闻智能,自以于空智能中未能善巧,若说空法,自未入故,皆是他事,是故无言。或时说诸有事,则能问能答。如后品中问佛言:「世尊何以故但赞叹般若波罗蜜,不赞五波罗蜜?」此中问人谁能信是深般若波罗蜜者,非是空事故,阿难便答。须菩提常乐说空事,不喜说有。
又以阿难是时乐说心生,是故听答。阿难烦恼未尽,故智能力钝,然信力猛利故,于甚深般若波罗蜜中能如法问答。
问曰:
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无有一定法,云何四种人信受,不言非法?
答曰:
今须菩提此中自说因缘:「不以空分别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无所失,无所破;若无所破,则无过罪,是故不言非法。空即是般若波罗蜜,不以空智能破色令空,亦不以破色因缘故有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故以般若波罗蜜中破诸戏论,有如是功德,故无不信受。
无相、无作,无生、无灭,寂灭、远离,亦如是。
乃至一切种智,皆应广说。
问曰:
诸大弟子问是义,须菩提何以乃答诸天子?
答曰:
诸大弟子已得阿罗汉,但自为疑故问,益利事少;诸天子发心为菩萨,利益深故为说。
复次,虽为诸天子说,即是答诸大弟子。
上说「诸法空」,今说「深般若波罗蜜中众生毕竟空」。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说者,何况有听受者?若能如是解诸法空,心无所著则能信受。
尔时,须菩提说深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赞叹助成其事。
般若波罗蜜非但以空故可受,亦广说有三乘。
三乘义,如先说。
「摄取菩萨」者,以般若波罗蜜,利益诸菩萨,令得增长。
复次,「摄取」者,是般若波罗蜜中有十地,令菩萨从一地至一地,乃至第十地。
十地义,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义,如先说。
「化生」者,说般若波罗蜜行报。
行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
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利,是「利辩」。
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说无尽辩」。
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绝者,名「不可断辩」。
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说法,名「随应辩」。
说趣涅盘利益之事故,名「义辩」。
说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须菩提然其问,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作是念:「须菩提常乐说空,何以故受我所说般若波罗蜜广说三乘之教?应当更有因缘。」
须菩提答:「般若波罗蜜虽广说三乘法,非有定相,皆以十八空和合故说。」摄取菩萨七种辩亦如是,以空智能故。
大智度论释散华品第二十九
【经】
尔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诸天,作是念:「慧命须菩提为雨法雨,我等宁可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须菩提及般若波罗蜜上!」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上,亦供养般若波罗蜜。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华悉周遍于虚空中,化成华台,端严殊妙。
须菩提心念:「是诸天子所散华,天上未曾见如是华比。是华是化华,非树生华,是诸天子所散华,从心树生,非树生华。」
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言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憍尸迦!是若非生法,不名为华。」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大德!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
须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色;受、想、行、识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识。
「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
「檀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般若波罗蜜。
「内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无法有法空。
「四念处不生,若不生,是不名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若不生,是不名十八不共法。乃至一切种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一切种智。」
【论】
释曰:
释提桓因及诸天闻须菩提所说般若义:一切法尽是实相,无所分别。虽说空,于诸法无所破,亦不失诸行业果报。
声闻人于佛前能说是甚深法故,释提桓因等皆欢喜,作是念:「须菩提所说法,无碍无障,譬如时雨。」如有国土,溉灌种莳及种种用水,常苦不足;若时雨普降,无不沾洽,无不如愿。小乘法亦如是,初种种赞叹布施、持戒、禅定、无常等诸观,有量有限,末后说涅盘。此中须菩提所明,从初发心乃至佛道,唯说诸法实相,无所分别。
譬如大雨遍满阎浮提,无所不润。又如地,先虽有谷子,无雨则不生;行者亦如是,虽有因缘,不得法雨,发心者退,未发者住;若得法雨,发心者增长,未发者发。
以是故说「如雨法雨」。
复次,譬如恶风、尘土、诸热、毒气等,得雨则消灭;法雨亦如是,恶觉观尘土、三不善毒、邪见恶风、邪师恶虫、及诸恶知识等,得般若波罗蜜法雨,则皆除灭。
人蒙时雨故供养天,诸天闻法雨,大利益,欲供养故,作是念:「我等宁可作华,散佛、诸大菩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亦供养般若波罗蜜。」
以须菩提善说般若,敬之重故,甄名「供养」。
是般若波罗蜜多说诸法空,又上欲得如化人听法,随其相故,以化华供养。
复次,诸天当欢喜时,便称心供养,不容多还取,故即作化华,散佛、须菩提、诸菩萨、比丘僧及般若波罗蜜——华散佛上,是供养佛宝;散诸菩萨、须菩提,及般若波罗蜜,是供养法宝;散诸比丘僧,是供养僧宝。作是念已,随意变化供养三宝。大福德成就故,心生所愿,皆得如意,不从他求。
问曰:
华台端严,为是谁力?
答曰:
是诸天力;诸天福德自在故,小能为大。
有人言:「是佛神力,佛以此般若波罗蜜有大功德,因时少而果报甚大,成就佛道,是故现此奇特。」
须菩提实时分别,知非实华。
释提桓因知须菩提觉是化华,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非生华」者,言「是华无生,空无所出。」
须菩提说是般若波罗蜜,诸法无生空寂故,以无生华供养。
「意树」者,诸天随意所念则得。以要言之,天树随意所欲,应念则至,故言「意树」。
释提桓因难须菩提故言:「是华无生,何以言是华不从树生?」
须菩提反质言:「若不生,何以名华?」不生法中无所分别——所谓是华、是非华。
是时释提桓因心伏而问:「但是华无生,诸法亦无生?」
须菩提答:「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
何以故?若一法空,则一切法皆空;若行者于一法中了了决定知空,则一切法中皆亦明了。若五众不生,则非五众相;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五众从因缘和合生,无有定性,但有假名。
「假名实相」者,所谓五众如、法性、实际。
须菩提所说,不违此理;何以故?圣人知名字是俗谛;实相是第一义谛。有所说者随凡夫人,第一义谛中无彼此,亦无诤。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众生空,乃至知者、见者空故。须陀洹但有假名,乃至佛亦如是。
【经】
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是慧命须菩提,其智甚深,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佛知释提桓因心所念,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须菩提其智甚深,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释提桓因白佛言:「大德须菩提,云何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佛告释提桓因:「色但假名,须菩提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受、想、行、识但假名,须菩提亦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所以者何?是诸法实相,无坏不坏故,须菩提所说亦无坏不坏。眼乃至意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佛,是但假名,须菩提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何以故?是诸法实相,无坏不坏故。须菩提所说亦无坏不坏。如是,憍尸迦!须菩提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如佛所说诸法但假名,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诸法但假名,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
「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为不学色,不学受、想、行、识。何以故?不见色当可学者,不见受、想、行、识当可学者。
「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不学檀波罗蜜。何以故?不见檀波罗蜜当可学者。乃至不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见般若波罗蜜当可学者。
「如是学,为不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何以故?不见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当可学者。
「如是学,为不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不见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当可学者。
「如是学,为不学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何以故?不见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当可学者。」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何因缘故不见色,乃至不见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色、色空,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空。」
「憍尸迦!色空不学色空,乃至一切种智空不学一切种智空。
「憍尸迦!若如是不学空,是名学空,以不二故。
「是菩萨摩诃萨学色空,以不二故;乃至学一切种智空,以不二故。
「若学色空不二故,乃至学一切种智空不二故;是菩萨摩诃萨能学檀波罗蜜不二故,乃至能学般若波罗蜜不二故;能学四念处不二故,乃至能学十八不共法不二故;能学须陀洹果不二故,乃至能学一切种智不二故。是菩萨能学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法。
「若能学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法,是菩萨不为色增学,不为色减学,乃至不为一切种智增学,不为一切种智减学。
「若不为色增、减学,乃至不为一切种智增、减学,是菩萨不为色受学,不为色灭学;亦不为受、想、行、识受学,亦不为灭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为受色学,不为灭色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不为受色学,不为灭色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须菩提!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受色学,不为灭色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须菩提言:「是色不可受,亦无受色者,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受,亦无受者,内外空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不受故,能到一切种智。」
是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能到一切种智耶?」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能到一切种智,一切法不受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受、不灭学者,菩萨摩诃萨云何能到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色生、不见色灭;不见色受、不见色不受;不见色垢、不见色净;不见色增、不见色减。何以故?舍利弗!色、色性空故。
「受、想、行、识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受、亦不见不受;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何以故?识、识性空故。
「乃至一切种智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受,亦不见不受;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何以故。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性空故。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受不舍,不垢不净,不合不散,不增不减故,学般若波罗蜜,能到一切种智;无所学、无所到故。」
【论】
释曰:
释提桓因欢喜言:「须菩提其智甚深,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释所言。」
问曰:
佛何故赞须菩提?
答曰:
示师不自高,弟子承顺师法故。有人师所说,弟子不受;弟子所说,师不听。如凡夫人处众说法时,破一切语不受。以佛无吾我心故,赞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复次,佛以大悲心,欲令众生信受须菩提所说故,赞言:「其智甚深!」
菩萨知一切法假名,则应般若波罗蜜学。所以者何?一切法但有假名,皆随顺般若波罗蜜毕竟空相故。
「如是学、不学色」者。
假名法中无有定色,若无色者,云何「学色」?何以故?菩萨以五眼求色,而不见是色若我、若无我等相。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何以故不见色」者,答言:「色中色相空」,不可得故;不可见即是自相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复次,「不学色」者,是色空即自不能学色空,以诸法行于他相、不行自相故;譬如人乘马,非马乘马。
问曰:
若如是不学一切法,云何「学一切智」?
答曰:
是中说:若能于诸法空中无所著,是为「真学色空」。
若着空者,是破诸法而不破空。
若人破色而不着空,是则色与空不二不别,是为能学色空,以不可得空故不见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法」者,是赞一切种智。上一切种智,是菩萨心中有量有限,在佛心中则无量无限。以是故,上虽说学佛法,今更别说。
若能如是学,正行菩萨道,不增、减色学。
「不增」者,若但见四大及造色和合成身者,则不生着;以于是身中,起男女好丑长短相,谓为定实,生染着心,是为「增」。
若破色使空,心着是空,是为「减」。
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不受、不灭」者,空故「不受」;业果因缘相续故「不灭」。
是中须菩提自说因缘:「色受者,不可得故不受。」
又以色内、外空故「不受」;以色中内、外空,空故「不灭」。
问曰:
应以十八空空诸法,此中何以但说「内、外空」?
答曰:
受色者无故,说「内空」;色不可受故,名「外空」。
是内、外空,则摄一切法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若菩萨能如是学,则出生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无障碍相,若菩萨观一切法如虚空无障碍,则是学一切种智,因果相似故。
舍利弗作是念:「菩萨法应当灭一切烦恼,应当受一切诸善法;今不受、不灭学,云何出至萨婆若?」作是念已,问须菩提。
须菩提答言:
「破一切法生相故不生,破一切法无常相故不灭,观一切法种种过罪故不受,观一切法种种利益故不舍,一切法性常清净故不垢,一切法能生着心故不净。
「一切法虽是有作无作、起灭、入出、来往等,而不多不少,不增不减。」譬如大海,众流归之不增、火珠煎之不减;诸法亦如是,法性常住故、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故。
能如是学,则出到萨婆若,不见学相,不见出相,不见菩萨相,不见般若波罗蜜相。
此中略说故,但说「无学」、「无出」。
【经】
尔时,释提桓因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何处求?」
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须菩提品中求。」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汝神力使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须菩提品中求』?」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非我神力。」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谁神力?」
须菩提言:「是佛神力。」
释提桓因言:「一切法皆无受处,何以故言是佛神力?离无受处相,如来不可得,离如,如来亦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
「如是!如是!憍尸迦!离无受处相,如来不可得;离如,如来亦不可得。无受处相中如来不可得,如中如来不可得。
「色如中如来如不可得,如来如中色如不可得。色法相中如来法相不可得,如来法相中色法相不可得;受、想、行、识法相中,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憍尸迦!如来色如中不合不散,受、想、行、识如中不合不散;如来离色如不合不散,离受、想、行、识如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如来色法相中不合不散,受、想、行、识法相中不合不散;如来离色法相中不合不散,离受、想、行、识法相中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憍尸迦!如是等一切法中不合不散,是佛神力,用无所受法故。」
「如憍尸迦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何处求?』
「憍尸迦!不应色中求般若波罗蜜,亦不应离色求般若波罗蜜;不应受、想、行、识中求,亦不应离受、想、行、识求。
「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乃至一切种智中不应求般若波罗蜜,亦不应离一切种智求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一切种智,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非色,亦非离色;非受、想、行、识,亦非离受、想、行、识;乃至非一切种智,亦非离一切种智。
「般若波罗蜜非色如,亦非离色如;非受、想、行、识如,亦非离受、想、行、识如。
「般若波罗蜜非色法,亦非离色法;非受、想、行、识法,亦非离受想、行、识法;乃至非一切种智如,亦非离一切种智如。
「般若波罗蜜非一切种智法,亦非离一切种智法。何以故?憍尸迦!是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以无所有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非色,亦非离色;非色如,亦非离色如;非色法,亦非离色法。乃至非一切种智,亦非离一切种智;非一切种智如,亦非离一切种智如;非一切种智法,亦非离一切种智法。」
【论】
问曰:
佛、舍利弗、须菩提,从上来种种因缘明般若波罗蜜相,今释提桓因何以故问「当何处求般若波罗蜜」?
答曰:
此不问般若体,但问般若言说名字可读诵事,是故舍利弗言:「当于须菩提所说品中求。」须菩提乐说空,常善修习空故;舍利弗虽智慧第一,以无吾我嫉妬心,又断法爱故,而言「当于须菩提所说品中求」。
问曰:
佛处处说般若波罗蜜,欲比须菩提所说,百千万倍不可算数譬喻为比,何以不言「于佛所说品中求」?
答曰:
释提桓因意:「除佛一人,谁能善说者?」是以推须菩提。
复次,佛常一日一夜六时,以佛眼观众生,无令不闻法故堕落,是故随众生所应解、所应得、所应习行等说。或说般若波罗蜜无常、苦、空、无我,如病、如痈等,名为「般若波罗蜜」;或分别诸法总相、别相,或说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作者、受者,无知者、见者,名为「般若波罗蜜」;或时说法空、或说毕竟空,名为「般若波罗蜜」。
以是故不言「佛所说品中求」。
又释提桓因心念:「不知何者定是般若定相?」
是以舍利弗言:「须菩提常深入空,所说皆趣空,所说空亦空。」是故言:「当于须菩提所说品中求。」
释提桓因欢喜,赞须菩提言:「大德神力甚大!」
须菩提谦言:「非是我力,是佛所受神力。」
释提桓因言:「若一切法皆无所受,云何言是佛所受神力?若离无受相,如来不可得,离如中,如来不可得。」
释提桓因作是念言:「一切法无受相,一切法空,无依止处,云何当言定有如来?若无如来,云何有所受神力?又复离无受相,如来亦不可得;今离是如,如来不可得。」
问曰:
「无受相」与「如」,有何等异?
答曰:
诸法实相,亦名「无受」,亦名「如」——诸法中不可着,故名「无受」;诸戏论不能破坏,故名为「如」。
今如来空中不可得,离空亦不可得。
须菩提然其言:「如是!如是!」今须菩提广说其事。
「无受相、如相中,如来不可得」者,或以佛名名为「如来」,或以众生名字名为「如来」。
如先世来,后世亦如是去,是亦名「如来」,亦名「如去」。
如十四置难中说:「死后如去者,为有?为无?亦有亦无?亦非有非无?」
佛名如来者,如定光佛等行六波罗蜜,得成佛道;释迦文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
如锭光佛等智,知诸法如,从如中来,故名「如来」;释迦文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
此二种如来中,此间说是「佛如来」。
因解佛如来无所有,一切众生、一切法,皆如是亦无所有。
无受及如来义,如先说。今当更略说:「无受相、如来相,皆空无所有,无受相、如相,无定性故,无如来。」
有人言:「诸法实相有二种说:一者、诸法相毕竟空,是实;二者、有人言:毕竟空可示可说故非实,如涅盘相不可示不可说,是名为实。」
于此二事,毕竟空中如来不可得;破毕竟空实相中如来亦不可得。
毕竟空即是无受相,破毕竟空实相即是如。
从此已下,广说二义。
于五众乃至一切种智,如来不可得;如来不可得故,云何当有如来神力?
如来不可得,如上说。
是五众非如来,离五众非如来,五众不在如来中,如来不在五众中,如来亦不有五众。
五众生灭无常、苦、空、无我相故,非是如来;若是如来者,如来亦应是生灭。
复次,五众是五法,如来是一,云何「五法作一」?若五即是一,一亦应即是五。若尔者,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乱坏!
如是种种因缘故,五众非如来。
若离五众有如来者,如来应无见、无闻,无知、无识,亦不觉苦乐。所以者何?知觉等是五众法故。
问曰:
如来用眼、耳、智能等能知见者,有何咎?
答曰:
能见是眼,非是如来。若如来非见相用眼能见者,未取色时,云何知用是眼?亦可用耳见!
问曰:
如来用智能分别能知,眼是能见,余不能见,以是故用眼,不取余根!
答曰:
知亦如眼过,知是五众,非是如来。若用知知眼,复用何事能知此知?
问曰:
如来用知知眼,以眼知色,若欲知如来,以何得知?若以如来知如来,是则无穷!
答曰:
知相知中住;如来若知,即是知相;若是知相,则是无常;若无常者,则无后世!
复次,离五众有如来者,如来应是常,如虚空相不应变异受苦受乐,亦应无缚无解,有如是等过罪。
破异故,五众不在如来,如来不在五众,亦非如来有五众。
问曰:
应以五众因缘故有如来;若无五众,则无如来!
答曰:
若以五众因缘有如来者,则如来无自性;若无自性,何得从他性生?
于五众中,五种求如来不可得,是故无如来。
但以戏论故,说有如来;以断戏论故,无如来。
如来是不生不灭法,云何当以戏论求于如来?
若以戏论求如来者,则不见如来。若当都无如来,则堕邪见!
是故,若以有、无戏论求如来,是则不然!
如来相即是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即是如来相;如来相即是毕竟空相,毕竟空相即是一切法相。
问曰:
此中何以但说二事言:「五众如中无如来如,如来如中无五众如」?
答曰:
此是略说。说二,则五事都摄。
复次,二十种我见,虽一切凡夫人有,不能一时起。
今是会中,或此二事,以是故,但说二事。
如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五众法相,乃至一切种智法相,亦如是。
五众如,即是法相。
问曰:
若如即是法相,何以重说?
答曰:
行者既到五众如,心惊,法相何以毕竟空无所有!是故说五众法法相自尔。
如人触火烧手,则无愠心,以其火相自尔故。
若人执火烧之,则忿然而怒,以其执火烧故。
「如来五众如中、五众法相中,不合不散」者:除五众如无如来,即是一相,所谓无相。所以者何?
一法无合无散故,二法故有合有散。
离五众法相,亦无合无散。所以者何?离五众法相,如来不可得故。
如来如、法相,五众如、法相,无二无别故;言离五众如、五众法相,亦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能如是知诸法如、法相,不合不散故,有是神力。
「当于何处求」者,上来因佛神力说般若相,今直说云何求般若。
论者言:五众虚诳无常,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幻如梦,般若波罗蜜是诸佛实智能,云何当于五众中求?譬如求重宝,必于大海宝山中求,不应在沟渎臭秽处求。
离五众则无生无灭,无作无起,无有法相,是中云何可求?
复次,五众、般若波罗蜜,不一不异,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问曰:
般若波罗蜜,是智能心数法,故可应无色、无形、无对;五众中色众,云何当说无形、无对?
答曰:
圣人以慧眼观诸法平等皆空,一相,所谓「无相」;以是故,色众无形、无对。
复次,凡夫人所见色非实,种种如先破。
复次,有因缘,般若波罗蜜,不即是如凡夫人所见五众;破凡夫人所见五众故,即是般若波罗蜜,故言「不离」。
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如相、法相相,如先说。
【经】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须陀洹、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乃至诸阿罗汉、阿罗汉果,诸辟支佛、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是学成。」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从是中学成,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
「憍尸迦!色大故,般若波罗蜜亦大。何以故?是色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受、想、行、识大故,般若波罗蜜亦大。何以故?受、想、行、识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憍尸迦!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色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何以故?色量不可得故。憍尸迦!譬如虚空量不可得,色亦如是量不可得。虚空无量故,色无量;色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何以故?一切种智量不可得。譬如虚空量不可得,一切种智亦如是量不可得。虚空无量故,一切种智无量;一切种智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以是因缘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
「憍尸迦!色无边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边。何以故?憍尸迦!色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何以故?受、想、行、识,前际、后际、中际,皆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何以故?一切种智前、后、中际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无边。色无边,乃至一切种智无边。」
「复次,憍尸迦!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云何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缘一切无边法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云何缘一切无边法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缘无边法性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复次,憍尸迦!缘无边如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释提桓因言:「云何缘无边如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如无边故,缘亦无边;缘无边故,如亦无边。以是因缘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边。」
「复次,憍尸迦!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于汝意云何?何等法名众生?」
释提桓因言:「无有法名众生,假名故为众生,是名字本无有法,亦无所趣,强为作名!」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中说众生有实不?」
释提桓因言:「无也!」
「憍尸迦!若般若波罗蜜中实不说,众生无边亦不可得。憍尸迦!于汝意云何?佛恒河沙劫寿,说众生、众生名字,颇有众生法有生有灭不?」
释提桓因言:「不也!何以故?众生从本已来常清净故。」
「以是因缘故,憍尸迦!众生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亦无边。」
【论】
问曰:
释提桓因是须陀洹人,云何能问深般若波罗蜜?
答曰:
如须菩提是具足阿罗汉,以利益菩萨、怜愍众生故,问菩萨所行事。
释提桓因虽是声闻人,是诸天主,有利智能、怜愍众生故,问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复次,有人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有百亿释提桓因。《中阿含》中说释提桓因得须陀洹者,异今释提桓因。今释提桓因是大菩萨,怜愍众生故,三种赞般若波罗蜜,所谓摩诃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诸圣道故。」
须菩提然释提桓因赞,而广解其赞言。
「以五众大故,般若波罗蜜大。」
「五众大」者,所谓三际不可得故;亦以无量无边故言「大」。
破是无量无边五众,将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中,故言「般若波罗蜜大」。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无量」者亦尔,但以虚空譬喻为异。有法虽大,不必无量,是故不得以空为喻;如须弥山,于诸山中虽大而有量,所谓八万四千由旬。
「无边」者,以五众广大无量,故言「无边」;亦以五众有边则有始,有始则有终,即是无因无缘,堕断灭等种种过故。
复次,五众,三世中不可得故,言「无边」。
「缘无边」者,所谓一切法四缘:
因缘,生一切有为法;次第缘,过去现在心心数法;缘缘、增上缘,一切法。
是四种缘,一切处、一切时皆有故,说缘无边;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复次,「缘无边」者,四缘法虚诳无实,毕竟空故无边。
复次,缘如、法性、实际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如、法性、实际」,是自然无为相故无量无边。
五众无边,是观力故,强作无边。
复次,「众生无边」者,以众生多故;无量阿僧祇三世十方众生,无人能知数,故言「无边」。
复次,是中说众生空,故言「无边」,但强为作名。
「亦无所趣」者,以众生无有定法可趣向故。如火定有所趣;而众生名,无实众生可趣。
「于汝意云何,般若波罗蜜中颇说实有众生不?」「不也!大德!」
若众生实无,云何「有边」?
譬如诸佛是一切实语人中第一,于无量恒河沙劫寿说众生名字,是众生法不以说故有生、有灭,何况余人颠倒虚诳少时说?生我心故,当有众生。
是众生不以入般若波罗蜜中故言「无」,从本已来,常清净、无所有,有无等戏论灭故。是以说「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问曰:
「无边」中何以故广说?而「大」及「无量」何以略说?
答曰:
以众生因缘故,一切凡夫起诸烦恼,于五众中作诸邪行,难破故是以广说。
若破众生相,余一切易破。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