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21 卷6-10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六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分别功德品第十一
问曰。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应云何作于昼夜中几时行。答曰。
以右膝着地 偏袒于右肩 合掌恭敬心 昼夜各三时
以恭敬相故。右膝着地偏袒右肩合掌。是事应初夜一时礼一切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中夜后夜皆亦如是。于日初分日中分日后分亦如是。一日一夜合为六时。一心念诸佛如现在前。问曰。作是行已得何果报。答曰。
若于一时行 福德有形者 恒河沙世界 乃自不容受
若于一时中。行此事者。所得福德若有形者。恒河沙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三千大千世界所不容受。如三支经除罪业品中说。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诸佛。若复有人劝请诸佛转法轮此福为胜。又佛于般若波罗蜜随喜回向品中说。善哉善哉须菩提。汝能作佛事。与诸菩萨说回向法。若菩萨作是念。如诸佛知见是善根福德本末体相。何因缘故有。我亦如是随佛所知所见回向。是人得福多。譬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成就十善道。菩萨回向福德最上最妙最胜无比无等无等等。须菩提。置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成就十善道。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得四禅。其福比此。亦复最上最妙最胜。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亦如是。如法回向福德最上最妙最胜。须菩提。置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作辟支佛。若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其一菩萨以取相心。供养是诸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于恒河沙等劫。以一切乐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一菩萨皆亦如是。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诸菩萨以此因缘。得福多不。甚多世尊。如是福德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是福德有形。恒河沙等世界所不能受。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是菩萨为般若波罗蜜守护。以善根随法性回向所得福德。先诸菩萨取相布施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万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先诸菩萨取相分别布施。皆是有量有数。又般若波罗蜜回向品中说。佛告净居天子。置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余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一一菩萨以取相心供养是诸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随意供养于恒河沙等劫。诸天子。若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余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一菩萨供养是诸菩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于恒河沙等劫。是布施取相分别。如是诸菩萨各于恒河沙等劫。供养是诸菩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随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皆是取相布施。若菩萨为般若波罗蜜所护。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及声闻五品。及诸凡夫人于中种善根。已种今种当种。尽和合称量使无遗余。最上最妙最胜无等无等等不可思议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念。我是福德能至佛道。是福德于先取相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万分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诸菩萨取相分别布施故。复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复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人于恒河沙等劫恶口骂詈皆能忍受。于恒河沙等劫。身心精进除诸懈怠。摄心禅定无诸乱想。而皆取相不如菩萨如法性回向其福为胜。是故如汝先说。作如是事得何等利者。得如是大福德聚。是故若人欲得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聚者。应行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不惜身命利养名闻。于昼夜中常应勤行。问曰。汝但说劝请随喜回向中福德。何故不说忏悔中福德耶。答曰。于诸福德中。忏悔福德最大。除业障罪故。得善行菩萨道行劝请随喜回向与空无相无愿和合无异。复次忏悔。如如意珠随愿皆得。如佛说。若人欲于婆罗门大姓中生。剎利大姓中生。居士大家中生。应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若有人欲生四天王天上忉利天上夜摩天上兜率陀天上化乐天上他化自在天上。亦应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若人欲生梵世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人亦应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若人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应如是忏悔罪业。若人欲得三明六神通声闻道中自在力尽声闻功德彼岸。亦应如是忏悔罪业。若人欲得辟支佛道。亦应如是忏悔罪业。若人欲得一切智能不可思议智能无碍智能无上智能。亦应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是故当知忏悔有大果报。问曰。汝言忏悔除业障罪。余经中说。佛告阿难故作业必当受报。又阿毘昙中说。诸业因缘不空。果报不失不灭。又经说众生皆属业。皆从业有依止于业。众生随业各自受报。若现报若生报若后报。又业报经中阎罗王为众生说言。咄众生。汝此罪非父母作天作沙门婆罗门作。汝自作自应受报。又贤圣偈中说。
实法如金刚 业力将无胜 今我已得道 而受恶业报
又佛自说。
大海诸名山 丘陵树林木 地水火风等 日月诸星宿 若至劫烧时 皆尽无有余 业于无量劫 常在而不失 汝遇具相者 一切智人师 先所造罪业 已偿其果报 今虽得值佛 垢尽证圣果 以余因缘故 木刺犹在身
是故不应言忏悔除业罪。答曰。我不言忏悔则罪业灭尽无有报果。我言忏悔罪则轻薄于少时受。是故忏悔。偈中说。若应堕三恶道愿人身中受。又如来智印经中说。佛告弥勒。诸菩萨深心爱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有罪应在恶道受报是罪轻微。后世受恶形。或多疾病无有威德生下贱家贫穷家邪见家邪业自活家。生违意处多忧愁处。国土破坏聚落破坏。居家破坏所爱破坏。不遇善知识常不闻法不得利养。若得麁弊常不自供。能令下贱之所信敬于诸大人不得信敬。修集诸福时。多有障碍不得成就。诸根闇钝习禅意乱。不得无漏觉意功德。不知经法随宜所趣乃至恶梦偿恶道报。又佛说人有小罪。今世可受报。是罪转多便堕地狱。云何是人今世小罪转多而堕地狱。有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无有大意。是人小罪便堕地狱。云何是人有罪今世应受报。罪不增长不入地狱。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有大志意心无拘阂。如是人有罪不复增长今世现受。譬如人以小器盛水。着一升盐则不可饮。若复有人。以一升盐投于大池尚不觉盐味。何况叵饮。何以故。水多盐少故。罪亦如是。偈说。
升盐投大海 其味无有异 若投小器水 咸苦不可饮 如人大积福 而有少罪恶 不堕于恶道 余缘而轻受 又人薄福德 而有少罪恶 心志狭小故 罪令堕恶道 若人火势弱 食少难消食 此人虽不死 其身受大苦 若人身势强 食少难消食 此人终不死 但受轻微苦 善福慧火弱 而有少恶罪 是罪无救者 能令堕地狱 有大福德者 虽有罪恶事 不令堕地狱 现身而轻受 譬如鸯崛魔 多杀于人众 又欲害母佛 得阿罗汉道
今世轻受又如阿阇世害得道父王。以佛及文殊师利因缘故重罪轻受。又如人毒蛇生时雨血。后渐长大意欲杀人眼看即死。若以气嘘亦死。是故时人号为气嘘。是人命终时。舍利弗往至其所。心中瞋恚眼看不死嘘亦不死。舍利弗身色方更光显。心即清净上下七观。以是因缘命终之后七反生天上七反生人中。于后人寿四万岁时。当得辟支佛道。身黄金色。时人谓是金聚来。欲斫取即命终涅盘。又如阿输伽王。以兵伏阎浮提。杀万八千宫人。先世施佛土故。起八万塔。常于大阿罗汉所听受经法。后得须陀洹道。即人身轻偿。如是等罪多行福德志意旷大。集诸功德故不堕恶道。是故汝先难若忏悔罪业。则灭尽无有果报者是语不然。复次若言罪不可灭者。毘尼中佛说忏悔除罪则不可信。是事不然。是故业障罪应忏悔。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
菩萨能行如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
福德力转增 心亦益柔软 即信佛功德 及菩萨大行
是菩萨以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故。福力转增心调柔软。于诸佛无量功德清净第一凡夫所不信而能信受。及诸大菩萨清净大行。希有难事亦能信受。复次。
苦恼诸众生 无是深净法 于此生愍伤 而发深悲心
菩萨信诸佛菩萨无量甚深清净第一功德已愍伤诸众生。无此功德但以诸邪见受种种苦恼故。深生悲心。
念是诸众生 没在苦恼泥 我当救拔之 令在安隐处
是菩萨得悲心已作是念。是诸众生常为贪恚痴所病。以身心受诸苦恼。我当拔济使离身心苦恼深埿。毕竟无生老病死患。得住安隐涅盘乐处。是故于此苦恼众生生深悲心。以悲心故为求随意使得安乐。则名慈心。
若菩萨如是 深随慈悲心 断所有贪惜 为施勤精进
菩萨是求佛道。度苦恼众生。念者随名随顺慈悲不随余心。深慈名遍。诸众生念彻骨髓。所有名一切内外。所有金银珍宝国城妻子等。贪名欲得无厌惜名。爱着不欲与他断名。离此三恶如是则开檀波罗蜜门。是故常应一心勤行无令放逸。何以故。菩萨作是念。我今随所能作利益众生。发坚固施心。
所有一切物 有命若无命 转轮天王位 无求而不与 乃至于男女 族姓好妻妾 年少甚端严 巧便能事人 恭顺心柔和 爱念情甚至 惜之过寿命 求者皆能与 乃至身血肉 骨髓及手足 头目耳鼻等 及身皆能与
是菩萨定心布施。凡所有外物。若有命若无命。无有乞而不与。无命物者金银珍宝。乃至转轮圣王位天王位。有命物者男女贵族好家年少妻妾。端严柔和恭敬善顺。爱惜之至过于身命而能施人。如一切施菩萨所有外物及妻子等皆能施与。是菩萨乃至自身肉血头目手足耳鼻。割肉出骨破骨出髓。如萨陀波仑。或举身施与。一切所爱无过身者。亦能施与如萨和檀。如菩萨为兔以身施与仙人。如尸毘王以身代鸽。问曰。是菩萨为分别知布施及布施果报故。能以难事施。为但以慈悲心所发故施。答曰。
如是布施者 则得如是报 内以支节等 并及诸外物
内物名头目手足等。外物名妻子金银宝物等。是菩萨如实知施。是得是报各各分别。又信诸经所说。或以天眼得知。问曰。汝先说知以身支节布施及外物布施所得果报。今可说所得果报。答曰。宝顶经中无尽意菩萨第三十品檀波罗蜜义中说。菩萨立愿须食者施食。令我得五事报。一者得寿命。二者得胆。三者得乐。四者得力。五者得色。须浆与浆者。先于人中得香美饮。后得除诸烦恼渴爱。须乘与乘则得随意乐报。成就四如意足。后得三乘道。须衣与衣则得惭愧衣报。须灯明与灯明。则得佛眼光明。须伎乐与伎乐。则得具足天耳。须末香涂香与末香涂香。则得身无臭秽。须汁与汁则得味味相报。须房舍与房舍。则得与一切众生作归依救护。施资生之具者。则得助菩提功德。施医药者则得无老病死常乐安隐。施奴婢者。则得自在随意具足智能。施金银珊瑚车璩马脑者。则得具足三十二相。施种种杂物庄严具。则得八十随形好。施象马车者。则得具足大乘。施园林者则得具足禅定乐。施男女者。得所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施仓谷宝藏者。则得具足法藏。施以一国土一阎浮提四天下王位者。则得道场自在法王。施诸戏乐具者。则得法乐。以足施者。则得法足能到道场。以手施者。则得宝手。能施一切以耳鼻施者。则得具足身体。以眼施者。则得具足无阂法眼。以头施者。则得三界特尊一切智能。以血肉施者。令诸众生得坚固行。以髓施者得金刚身无能坏者。如是开施门果报。余施果报亦应知。以卧具施者。得三乘安隐解脱。床以坐处施者。则得菩提树下道场不可坏处。以妻施者。为得法喜娱乐故。以道施者。为生死失道众生得入正道故。以筏施者为得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故。以骨施者。为得戒坚定坚解脱坚解脱知见坚众生坚故。以眷属施者。为得成就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天人眷属同心清净不可沮坏故。以善哉施者。为得说法时天龙夜叉干闼婆沙门婆罗门欢喜称赞故。以经卷施者。为得九部经久住无量时故。以法施者。为得通达一切法故。集一切功德故。是菩萨如是乐行布施。知布施清净。知布施果报所得多少。是故。
非法财施等 乃至智呵施 无有如是施 但合空等施
非法者。恶行所得财。财名资生之物。取要言之。以恶业得财物施。菩萨知是布施不清净故。如是等诸余非法施乃至智所呵施不为此事。菩萨行布施。唯与空智能等种种功德和合。问曰。所说非法得财施等。及空智能等和合施。此二施应广分别。答曰。是二施。无尽意菩萨会品中檀波罗蜜中说。初分别布施功德。所谓诸菩萨无非法求财施。无热恼众生施。无恐畏施。无着故施。无请而不施。无不如所许施。无悋好以不好施。无不深心施。无谄曲施。无假伪施。无损果施。无邪心施。无痴心施。无杂心施。无不信解脱施。无疲厌施。无亲附施。无以承望己施。无求福田者施。无轻一切众生非福田者施。无持戒毁戒高下心施。无求名闻施。无自高心施。无卑他施。无懊惜施。无悔心施。无急唤故施。无恶贱施。无自然法施。无求果报施。无瞋恚施。无令人渴乏施。无恼求者施。无轻弄彼施。无欺诳施。无俾面施。无掷与施。无不一心施。无不自手施。无不常施。无休息施。无断绝施。无竞胜施。无轻少物施。无请随自恣而以轻物施。无不称力施。无非福田施。无于少物劣弱心施。无恃多物憍心施。无邪行施。无乐受生施。无恃色族富贵施。无求生四王释梵天上施。无求声闻辟支佛乘施。无求国王王子施。无限一世施。无厌足施。无不回向萨婆若施。无不净施。无非时施。无刀毒施。无恼弄众生施。无智者所呵施。如是开示施门余不净施亦应当知。所谓诸菩萨无应弃物施。无憎恶涅盘施。无丰饶易得物施。无量恩施。无报恩施。无求反报施。无求守护施。无求吉施。无慢心施。无家法施。无因得即施。无不终身施。无垢心施。无游戏施。无以善知识故施。无轻施。无游逸施。无因失施。无以赞己故施。无以呵骂故施。无以祝愿故施。无以称希有事故施。无以明己信故施。无以畏故施。无诳施。无求眷属施。无不唱导施。无引众施。无不信施。无无因缘施。无随意施。无现奇特施。无自称赞施。无不随所求施。无为伏彼施施。无不爱施。无不任用物施。无不恭敬施。无下施。无以怪相故施。无抑挫施。无挟势得物施。无不清净心施。无疑心施。无破求者心施。无禁忌物施。无分别施。无以酒施。无以兵杖施。无夺彼物施。无令人生疑心施。无以亲近故施。无说彼过咎施。无随所爱施。无瞋施。无痴施。无戏论施。无不为菩提施。问曰。非法求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为有为无。若尽无者则有过咎不求福田。于众生无差别心。亦无知恩报恩。亦无家法国法施。若有者何以皆言无。答曰。是非法得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不必尽无。或时有。是布施。檀波罗蜜所不摄。不能具足檀波罗蜜故言无。空等功德和合施者。如无尽意菩萨经檀波罗蜜品中说。菩萨布施。与空心合故不尽。是施无相修故不尽。是施无愿守护故不尽。是施善根所摄故不尽。是施随解脱相故不尽。是施能破一切魔故不尽。是施不杂烦恼故不尽。是施得转胜利故不尽。是施决定心故不尽。是施集助菩提法故不尽。是施正回向故不尽。是施得道场解脱果故不尽。是施无边故不尽。是施不可尽故不尽。是施不断故不尽。是施广大故不尽。是施不可坏故不尽。是施不可胜故不尽。是施至一切智能故不尽。是施断非法求财施等垢成就空等诸功德故不尽。非法求财施等是施垢施。与垢合是不净施。与空等功德合是净。复次是施净不净今当更说。经说施有四种。有施于施者是净不于受者净。有施于受者是净不于施者净。有施于施者净亦于受者净。有施不于施者净亦不于受者净。若施者成就善身口意业受者成就恶身口意业。是名于施者净不于受者净。若施者成就恶身口意业受者成就善身口意业。是名于受者净不于施者净。若施者成就善身口意业受者亦成就善身口意业。是名于施者净于受者亦净。若施者成就不善身口意业受者亦成就不善身口意业。是名不于施者净亦不于受者净。贪欲瞋恚愚痴。若断若不断。亦应如是分别。复次四种布施中。有净不净。一从施者净。二从受者净。三共净是名净。一不从施者净。二不从受者净。三不共净。是名不净。是中施者有功德故从施者施得净。以受者有功德故从受者施得净。以施者受者有功德故从施者受者施得净。施者有罪故从施者施不净。受者有罪故从受者施不净。施者受者有罪故从施者受者施不净。施者功德受者功德。施者罪受者罪。先已说。问曰。汝说此四种施中。菩萨应行何施。答曰。
四种布施中 行二种净施 不求于名利 及以求果报
是布施有四种三净三不净。不净尽不行。净中行二净。一者施者净不于受者净。二者共净。于此二净施中应常精进。何以故。是菩萨不期果报故。若期果报者。则求受者清净。净名施者受者功德庄严其心清净。不净名施者有悭惜心。如佛说悭为施垢。余烦恼虽为不净悭最为重。问曰。若菩萨于施者净及共净。应勤行此二施。悭为施者垢。亦是施大垢。若菩萨未离欲未能断悭。云何能行此二净施。答曰。
若物能起悭 则不畜此物
菩萨若于有命无命物知生悭心者则不畜此物。是故有所施皆无悋惜。问曰。外物可不畜身当云何。答曰。
常为利众生 解身如药树
为利益众生故。信解身如药树。如药树众生有用根茎枝叶华实等各得差病。随意而取无有遮护。菩萨亦如是。为利众生故能自舍身。作是念。若众生取我头目手足肢节脊腹髀膊耳鼻齿舌血肉骨髓等。随其所须皆能与之。或举身尽施。如是降伏其心修集善根。为方便所护。行檀波罗蜜。
总相别相施 皆悉能回向
是菩萨能以二种净施能知二种回向。一为总相。二为别相。总相回向者。有所施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相施者。如布施果报中说。复次总相回向者。为安乐利益一切众生。别相回向者。无信众生令得信故。破戒者得持戒故。少闻者得多闻故。懈怠者得精进故。散乱心者得禅定故。愚痴众生得智能故。悭者得舍心故。如是等种种别相。复次总相回向者。以六波罗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相回向者。施外物时愿诸众生得大最乐。支节布施时愿诸众生具足佛身。问曰。布施有几种回向几种不回向。答曰。一为净四回向三种不回向。一菩萨布施为清净四事故回向。三种不回向。不为得王故回向。不为得欲乐故回向。不为得声闻辟支佛地故回向。不为得王故回向者。遮王则并遮一切贵人力势自在者。不为得欲乐回向者。除上贵人余受富乐五欲自娱者。不为得声闻辟支佛回向者。遮因小乘入无余涅盘。令得安住大乘。久后乃入无余涅盘。为四净回向者。菩萨所施为清净佛土故回向。为清净菩萨故回向。为清净教化众生故回向。为净萨婆若故回向。菩萨应如是方便回向无令布施损减使得势力。问曰。以何法令布施损减。以何法令布施增益。答曰。
若施不回向 亦无有方便 求生于下处 亲近恶知识 如是布施者 是则为损减
若布施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逐世间乐故。求生下处无有方便。能出布施禅定果报自在所生。亲近障阂大乘知识。以是四法则布施损减。
离四施得增 又应三心施 菩萨顺佛语 亦不求果报
离此四法布施则得增益。一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有方便回向。三求法王处。四亲近善知识。又应以三法心而行布施。一者怜愍一切众生故以菩提心行施。二者不远佛法而行布施。三者不求果报而行布施。复次。
为得三法故 而行于布施 为欲求二法 应当行布施
菩萨为得三法故行布施。一者佛法。二者说法。三者令诸众生住无上乐。又欲求二法行布施者。一者大富。二者具足檀波罗蜜。何以故。若菩萨大富。则离贫苦不取他财不求息利。无有债主不忧偿债。多财富足能自衣食。有能惠施利益亲族及善知识。眷属安乐其家丰饶。常如节会心常欢悦能大施与。眷属不轻人所敬仰。言皆信受众所依附人来师仰入众无畏。常好洗浴名香涂身。着好新衣具足庄严。见诸好色听好音声闻诸妙香。常食最上美味。细触怨贼难坏。善知识欢喜。是于人身得善果报。人所钦慕常称吉善。忘其丑恶。虽生下贱有大人相。虽无巧言成巧言者。虽不多闻成多闻者。虽少智能成智能者。若先端正倍复殊胜。若先大家倍复尊贵。若先巧言倍复巧言。若先多闻倍复多闻。若先智能倍复有智。所可坐卧贵价宝床寤寐安隐侍卫具足。众宝为舍极意游戏。其身贵重须诸经书应意即得。势位随意亲近王易。诸贵人所念。诸医自往常有亲信消息所宜。有疾轻微若病易差。远离今世后世怖畏。毕竟永离不活怖畏常有救护。多有人众诸亲近者自谓多福。为同意者深自欣庆。有少施恩得大酬报。若加小恶得大殃祸。族姓女人少年端正具足庄严。自求给侍诸有谐利悉来归己。若作恶事事辄轻微。少有施作即获大利。多善知识怨憎转少。蛇虺毒药放逸恶人如是等事不得妄近。诸爱敬事皆悉归趣。若获利时众人代喜。若有衰恼人皆忧戚。众共示导竞以善吉。令远非法安住善法。所施业大见莫不欢。若与同心则以为足。不期世间富贵荣利。假使居位人思匡助除其衰恼。见他富贵无所悕尚。人咏其德不扬其过。虽小人名得大人号无不足色。视他颜貌不作矫异。若作婆罗门。于天寺中大获果报。读诸经书得其实利得而能施。若是剎利所习成就。善射音声善能贯练。治世典籍能得果报若是毘舍播殖如意。若是商估能获其利。若是首陀罗所作事业多得如意。问曰。汝先说菩萨不以求果报心施。又复不为豪贵故施。而今说求大富故布施。是语得无自相违背。答曰。不相违也。若自为身求富受乐。是故说不应求富。今说求富但为利益众生。是故说为欲大施故求富。不为身已求富受乐。是则果中说因。若菩萨不得大富虽信乐布施无财可与。是故汝不应作难。复次断二法故应行布施。何等为二。一者悭。二者贪。此二法最为施垢。又得二法故行布施。所谓尽智无生智。又增益三种慧。一者自利慧。二者本慧。三者多闻慧。有人言。增长二法故应行施。一善二慧。略说菩萨应行四种施摄一切善法。一者等心施。二者无对施。三者回向菩提施。四者具足善寂灭心施。菩萨如是具足檀波罗蜜故勤行财施。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六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七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分别法施品第十三
菩萨于财施应如是修学又应修学法施如说。
众施法施最 智者应修行
一切布施中第一最上最妙。所谓法施。是施智者所应行。问曰。何故但言智者应行法施。答曰。不智者若行法施即说异论。说异论故自失利亦失他利。问曰。何谓异论。答曰。佛欲灭度时告阿难。从今日后依修多罗莫依人。阿难云何名依修多罗不依人。有比丘来作是言。我现从佛闻现从佛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捡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是比丘言。是法或非佛所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即应除却。复有比丘来作是言。彼住处有大众。有明经上座善说戒律。我现从彼闻。现从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捡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是比丘言。长老彼比丘僧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善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即应除却。复有比丘来作是言。彼住处多诸比丘。持修多罗持毘尼持摩多罗迦。我现从彼闻现从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捡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是比丘言。长老彼比丘僧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善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即应除却。复有比丘来作是言。彼住处中有长老比丘。多知多识人所尊重。我现从彼闻现从彼受。是法是善是佛所教。是比丘语莫受莫舍。审谛听已应以经律捡其所说。若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应报是比丘言。长老彼诸比丘法相善相。或作非法非善说。或长老谬受。何以故。是法不入修多罗不入毘尼。又复违逆诸法相义。是则非法非善非佛所教。如是知已即应除却。是四名异论。是故言智者不依异论而行清白法施。问曰。云何知诸施中法施第一。答曰。经说有二施财法施。二施之中法施为上。复次。
决定王经中 赞说法功德 及说法仪式 应常修习行
若菩萨欲以法施众生者。应如决定王大乘经中称赞法师功德及说法仪式随顺修学。谓说法者应行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广博德学能持一切言辞章句。二者决定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相。三者得禅定慧。于诸经法随顺无诤。四者不增不损如所说行。说法者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欲升高座。先应恭敬礼拜大众然后升座。二者众有女人应观不净。三者威仪视瞻有大人相。敷演法音颜色和悦人皆信受。不说外道经书心无怯畏。四者于恶言问难当行忍辱。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于诸众生生饶益想。二者于诸众生不生我想。三者于诸文字不生法想。四者愿诸众生从我闻法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善能安住陀罗尼门。深信乐法。二者善得般舟三昧。勤行精进持戒清净。三者不乐一切生处。不贪利养。不求果报。四者于三解脱心无有疑。又能善起诸深三昧具足威仪。忆念坚固有念安慧。不调戏不轻躁。不无羞不痴乱。言无错谬守护诸根不贪美味。善摄手足所念不忘。乐行头陀分别世间出世间法。心无疑悔言辞章句不可穷尽。为诸听者求安隐利不求他过。有如是法应处师子座。复有四法。一不自轻身。二不轻听者。三不轻所说。四不为利养。佛告阿难。说法者应说何法。阿难。所可说法不可示不可说无相无为。世尊。法若尔者云何可说。阿难。是法甚深。如来以四相方便而为演说。一以音声。二以名字。三以语言。四以义理。又以四因缘而为说法。一者为度应度众生。二者但说色受想行识名字。三者以种种文辞章句利益众生。四者虽说名字而亦不得。譬如钵油清净无垢。于中观者自见面相。阿难。汝若见若闻智能男子若持戒女人若圣弟子能作是说我于钵油见实人不。世尊我不闻不见智能男子持戒女人若圣弟子能作是言我于钵油见真实人。何以故。智者先知钵油非有何况有人。但以假名说言钵油而见人相。阿难。如来亦复如是。但以名字假有所说。阿难。如来以四因缘而为说法。众生闻者心得安乐。种涅盘因。如来说法音声遍满十方世界。众生闻者心得欢喜。离诸恶趣生兜术天。如来声中无男无女。男不取女相女不取男相。如来音者不恼众生不坏诸法。但为示现音声之性。说法者应习行是事。应随所行而为法施。施者受者所得果报。后当广说。
归命相品第十四
上已解说财施法施。今更分别。
白衣在家者 应多行财施 余诸善行法 今当复解说
是二施中。在家之人当行财施。出家之人当行法施。何以故。在家法施不及出家。以听受法者于在家人信心浅薄故。又在家之人多有财物。出家之人于诸经法读诵通达为人解说在众无畏。非在家人之所能及。又使听者起恭敬心不及出家。又若欲说法降伏人心不及出家。如说。
先自修行法 然后教余人 乃可作是言 汝随我所行
是事出家者所宜。非在家者所行。又说。
身自行不善 安能令彼善 自不得寂灭 何能令人寂 是故身自善 能令彼行善 自身得寂灭 能令人得寂
善法寂灭。是出家者之所应行。又出家之人于听法者恭敬心胜。又出家之人若行财施则妨余善。又妨行远离阿练若处空闲林泽。出家之人若乐财施悉妨修行。如是等事。若行财施必至聚落与白衣从事多有言说。若不从事无由得财。若出入聚落见闻声色。诸根难摄发起三毒。又于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心薄。又与白衣从事。利养垢染发起爱恚悭嫉烦恼。惟心思惟力。而自抑制心志。弱者或不自制。或乃致死。或得死等诸恼苦患贪着五欲舍戒还俗故名为死。或能反戒多起重罪。是名死等诸恼苦患。以是因缘故。于出家者称叹法施。于在家者称叹财施。如是广说在家菩萨所行财施。余诸善行今当说之。发心菩萨先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从三归所得功德。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
归依佛法僧 菩萨所应知
菩萨应当如实善解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问曰。云何名为归依佛。答曰。
不舍菩提心 不坏所受法 不舍大悲心 不贪乐余乘 如是则名为 如实归依佛
菩提心者。发心求佛不休不息不舍是心。不坏所受法者。谓菩萨各受所乐善法戒行。是行应行是不应作。若应诸波罗蜜。若应四功德处。如是等种种善法。为利益众生故。受持修行不令毁缺。大悲心者欲度苦恼众生为求佛道乃至梦中亦不离大悲。不贪余乘者。深信乐佛道故。不贪声闻辟支佛乘。有是法故。当知如实归依佛。问曰。云何名为归依法。答曰。
亲近说法者 一心听受法 念持而演说 名为归依法
说法者于佛深法解说敷演。开示善恶断诸疑惑。常数亲近往至其所。供养恭敬一心听受。以忆念力执持不忘。思惟筹量随顺义趣。然后为人如知演说。以是法施功德。回向佛道。是名归依法。问曰。云何名为归依僧。答曰。
若诸声闻人 未入法位者 令发无上心 使得佛十力 先以财施摄 后乃以法施 深信四果僧 不分别贵众 求声闻功德 而不证解脱 是名归依僧 又应念三事
声闻人者成声闻乘。未入法位者。于声闻道未得必定。能令此人发佛道心而得十力。若入法位者终不可令发无上心。设或发心亦不成就。如般若波罗蜜中尊者须菩提所说。已入正法位。不能发无上心。何以故。是人于生死已作障隔。不复往来生死。发无上心先以财施。摄者。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所须之物摄。出家者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杂香涂香摄。在家者以摄因缘生亲爱心。所言信受然后法施。令发无上道心果。僧者四向四果。众者于佛法中。受出家者相。具持诸戒未有果向不分别。如是僧以离恩爱奴故名为贵僧。信乐空无相无愿。而不分别戏论。依止是僧名为归依僧。求声闻功德而不证解脱者。知是僧持戒具足禅定具足智能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三明六通心得自在有大威德。舍世间乐出魔境界。利誉称乐不以为喜。衰毁讥苦不以为忧。常行六舍得八解脱随佛所教。有行道者有解脱者行一道者。破二种烦恼。善知三界。善通四谛善除五盖。安住六和敬法。具足七不退法八大人觉。舍离九结得声闻十种力。成就如是诸功德者。名为佛弟子众求如是功德。不求其解脱。何以故。深心信乐佛无碍解故。是名归依僧。复次若闻章句文字法。即得念实相法。名为归命法。若见声闻僧即念发菩提心诸菩萨众是名归依僧。见佛形像即念真佛是故归依佛。问曰。云何名为念真佛。答曰。如无尽意菩萨经中说念佛三昧义。念真佛者。不以色。不以相。不以生。不以性。不以家。不以过去未来现在。不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不以见闻觉知。不以心意识。不以戏论行。不以生灭住。不以取舍。不以忆念分别。不以法相。不以自相。不以一相。不以异相。不以心缘数。不以内外。不以取相觉观。不以入出。不以形色相貌。不以所行威仪。不以持戒禅定智能解脱解脱知见。不以十力四无所畏诸佛法。如实念佛者。无量不可思议。无行无知无我我所。无忆无念。不分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无形无碍无发无住无非住。不住色不住受想行识。不住眼色不住眼识。不住耳声不住耳识。不住鼻香不住鼻识。不住舌味不住舌识。不住身触。不住身识。不住意法不住意识。不住一切诸缘。不起一切诸相。不生一切动念忆想分别等。不生见闻觉知。随行一切正解脱相。心不相续灭诸分别。破诸爱恚坏诸因相。除断先际后际中际。究畅明了无有彼此。无动故无喜。不受味故无乐。本相寂灭故无热。心无所营故解脱。相无色故无身。不受故无受。无想故无结。无行故无为。无知故无识。无取故无行。不舍故非不行。无处故无住。空故无来。不生故无去。一切忆念心心数法及余诸法。不贪不着不取不受不然不灭。先来不生无有生相。摄在法性过眼色虚空道。如是相名为真念佛。又念法者。佛法是善说。得今世报无有定时。可得观察善。将至道智者。内知初中后善言善义善淳善无杂具足清净。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能除慢心能除诸见能除疑悔。能除憍贵能除诸渴。破所归趣断相续道。尽爱离欲寂灭涅盘。如是相名为念法。以空无相无愿。不生不灭毕竟寂灭无比无示。如念佛义中说。又念法有三种。从佛法是善说。至具足清净名为道。能断贪欲至寂灭涅盘。名为涅盘。空等至无比无示名为法体。又念僧者如先说僧功德。念是三宝得决定心。以如是念求于佛道而行布施。是名归依佛。为守护法而行布施。是名归依法。以是布施起回向心。成佛道时摄菩萨声闻僧。是名归依僧。
五戒品第十五
如是在家菩萨。能修善人业。远离恶人业。如说。
修起善人业 如法集财用 堪则为重任 不堪则不受
善人业者。略说善人业。自住善利亦能利人。恶人业者。自陷衰恼令人衰恼。如法集财用者。不杀不盗不诳欺人。以力集财如法用之供养三宝济恤老病等。堪受能行者则为重任。不堪行者则不受。若菩萨于今世事及后世事。若自利若利他如先所说必能成立。若知不堪行者此则不受复次。
世法无忧喜 能舍于自利 常勤行他利 深知恩倍报
世间法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于此法中心无忧喜。舍自利勤行他利者。菩萨乃至未曾知识。无因缘者所行善行舍置自利助成彼善。问曰。舍自利勤行他利此事不然。如佛说。虽大利人不应自舍己利如说舍一人以成一家。舍一家成一聚落。舍一聚落成一国土。舍一国土以成己身。舍己身以为正法。
先自成己利 然后乃利人 舍己利利人 后则生忧悔 舍自利利人 自谓为智能 此于世间中 最为第一痴
答曰。于世间中为他求利犹称为善以为坚心。况菩萨所行出过世间。若利他者即是自利。如说。
菩萨于他事 心意不劣弱 发菩提心者 他利即自利
此义初品中已广说。是故汝语不然。深知恩倍报者。若人于菩萨所作好事应当厚报。又深知其恩。此是善人相。复次。
贫者施以财 畏者施无畏 如是等功德 乃至于坚牢
施贫以财者。有人先世不种福德。今无方便资生俭少。如是之人随力给恤。施无畏者。于种种诸怖畏。若怨贼怖畏饥饿怖畏水火寒热等。菩萨于此众怖畏中教喻诸人。安隐欢悦令无怖畏。如是功德最坚牢。最在后者于诸忧者为除其忧。于无力者而行忍辱。离慢大慢等。于诸所尊深加恭敬。于多闻者常行亲近。于智能者咨问善恶。自于所行常行正见。于诸众生不谄不曲不作假爱。求善无厌多闻无量。诸所施作坚心成就。常与善人而共从事。于恶人中生大悲心。于善知识非善知识。皆作坚固善知识想。等心众生不悋要法。如所闻者为人演说。诸所闻法得其趣味。于诸五欲戏乐事中生无常想。于妻子所生地狱想。于资生物所生疲苦想。于产业事生忧恼想。于诸所求破善根想。于居家中生牢狱想。亲族知识生狱卒想。日夜思量得何利想。于不牢身得牢身想。于不坚财生坚财想。复次。
在家法五戒 心应坚牢住
在家菩萨以三自归行上诸功德应坚住五戒。五戒是总在家之法。应离杀心慈愍众生。知自止足不贪他物。乃至一草非与不取。离于邪淫厌恶房内。防远外色目不邪视。常观恶露生厌离想。了知五欲究竟皆苦。若念妻欲亦应除舍。常观不净心怀怖畏。结使所逼离欲不着。常知世间为苦无我应发是愿。我于何时心中当得不生欲想。况复身行远离妄语。乐行实语不欺于人。心口相应有念安慧如见闻觉知而为人说。以法自处乃至失命言不诡异。酒是放逸众恶之门。常应远离不过于口。不狂乱不迷醉。不轻躁不惊怖。不无羞不戏调。常能一心筹量好丑。是菩萨或时乐舍一切而作是念。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若以酒施应生是念。今是行檀波罗蜜时随所须与。后当方便教使离酒得念智能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罗蜜法悉满人愿。在家菩萨以酒施者是则无罪。以是五戒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护持五戒如护重宝如自护身命。问曰。是菩萨但应护持五戒。不护持诸余善业耶。答曰。
菩萨应坚住 总相五戒中 余身口意业 悉亦复应行
在家五戒已说其义。受此五戒应坚牢住。及余三种善业亦应修行。复次在家菩萨所应行法。
随应利众生 说法而教化
是菩萨于诸众生。随有所乏皆能施与。若在国土城郭聚落林间树下。是中众生随所利益说法教化。所谓不信者为说信法。不恭敬者为说礼节。为少闻者说多闻法。为悭贪者说布施法。为瞋恚者说和忍法。为懈怠者说精进法。为乱意者。说正念处。为愚痴者解说智能。复次。
随诸所乏者 皆亦应给足
诸众生有所乏少皆应给足。有人虽富犹有不足。乃至国王亦应有所乏少。是故先虽说贫穷者施财。今更说随所乏少而给足之。复次。
诸有恶众生 种种加恼事 谄曲怀憍逸 恶骂轻欺诳 背恩无返复 痴弊难开化 菩萨心愍伤 勇猛加精进
诸恶众生以种种恶事侵娆菩萨。菩萨于此心无懈厌不应作是念。如是恶人谁能调伏谁能教化谁能劝勉。令度生死究竟涅盘。谁能与此往来生死。谁能与此和合同事。诸恶无理谁能忍之。我意止息不复共事。我悉舍远不复共事。亦复不能与之和合。是恶中之恶无有返复。何用此等而共从事。菩萨知见众生恶罪难除。应还作是念。是等恶人非少。精进能得令住如所乐法。为是等故我当加心勉力勤行亿倍精进后得大力乃能化。此恶中之恶。难悟众生如大医王。以小因缘便能疗治众生重病。菩萨如是除烦恼病。令住随意所乐功德。我于重罪大恶众生。倍应怜愍起深大悲。如彼良医多有慈心疗治众病。其病重者深生怜愍勤作方便为求良药。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烦恼病者悉应怜愍。于恶中之恶烦恼重者深生怜愍。勤作方便加心疗治。何以故。
菩萨随所住 不开化众生 令堕三恶道 深致诸佛责
菩萨随所住国土城邑聚落山间树下。力能饶益教化众生。而懈厌嫌恨贪着世乐。不能开化令堕恶道。是菩萨即为十方现在诸佛。深所呵责甚可惭耻。云何以小因缘而舍大事。是故菩萨不欲诸佛所呵责者。于种种谄曲重恶众生。心不应没随力饶益。应以诸方便勤心开化。譬如猛将将兵多所伤损王则深责以诸兵众。无所知故王不责之。
知家过患品第十六
菩萨如是学。应知家过恶。何以故。若知过恶或舍家入道。又化余人令知家过出家入道。问曰。家过云何。答曰。如经中说。佛告郁迦罗。家是破诸善根。家是深棘刺林难得自出。家是坏清白法。家是诸恶觉观住处。家是弊恶不调凡夫住处。家是一切不善所行住处。家是恶人所聚会处。家是贪欲瞋恚愚痴住处。家是一切苦恼住处。家是消尽先世诸善根处。凡夫住此家中不应作而作不应说而说。不应行而行。在此中住。轻慢父母及诸师长。不敬诸尊福田沙门婆罗门家是贪爱忧悲苦恼众患因缘。家是恶口骂詈苦切刀杖系缚考掠割截之所住处。未种善根不种已种能坏。能令凡夫在此贪欲因缘而堕恶道。瞋恚因缘愚痴因缘而堕恶道怖畏因缘而堕恶道。家是不持戒品。舍离定品。不观慧品。不得解脱品。不生解脱知见品。于此家中生。父母爱兄弟妻子眷属车马。增长贪求无有厌足。家是难满如海吞流。家是无足如火焚薪。家是无息觉观相续如空中风。家是后有恶如美食有毒。家是苦性如怨诈亲。家是障碍能妨圣道。家是鬪乱种种因缘共相违诤。家是多瞋呵责好丑。家是无常虽久失坏。家是众苦求衣食等方便守护。家是多疑处犹如怨贼。家是无我颠倒贪着假名为有。家是技人虽以种种文饰庄严现为贵人。须臾不久庄严还作贫贱。家是变异会必离散。家如幻假借和合无有实事。家如梦一切富贵久则还失。家如朝露须臾灭失。家如蜜渧其味甚少。家如棘丛受五欲味恶刺伤人。家是针[口*(隹/乃)]虫。不善觉观常唼食人。家污净命多行欺诳。家是忧愁心多浊乱。家是众共王贼水火恶亲所坏。家是多病多诸错谬如是长者在家菩萨。应当如是善知家过。复次。
菩萨应当知 在家之过恶 亲近于布施 持戒善好喜 若见诸乞人 应生五三想
在家菩萨应如是知家过患。当行布施持戒善好。布施名舍贪心。持戒名身口业清净。善名善摄诸根。好喜名同心欢乐。五三想名见乞儿应生五三想。初三者善知识想转身大富想。裨助菩提想。又有三想。折伏悭贪想。舍一切想。贪求一切智能想。又有三想。随如来教想。不求果报想。降伏魔想。又有三想。见来求者生眷属想。不舍摄法想。舍邪受想。又有三想。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今当解第五三想。菩萨因来求者。令三毒折薄舍所施物生离欲想。于求者与乐因缘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是布施回向无上道则痴心薄。是名不痴想。余想义应如是知。复次。
菩萨因求者 具六波罗蜜 以是因缘故 见求应大喜
六波罗蜜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以因求者能得具足。以是利故。菩萨遥见求者心大欢喜作是念。行福田自然而至。我因此人得具足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若于所施物心不贪惜。是名檀波罗蜜。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施与。是名尸罗波罗蜜。若不瞋乞者是名羼提波罗蜜。当行施时不虑空匮心不退没。是名毘梨耶波罗蜜。若与乞者若自与时心定不悔。是名禅波罗蜜。以不得一切法而行布施不求果报。如贤圣无所著。以是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般若波罗蜜。复次。
所施物果报 种种皆能知 悭惜在家者 亦知种种过
所施物所获功德利物。悭惜在家所有过恶菩萨于此皆悉了知。问曰。若施得何功德。若惜在家有何过咎。答曰。菩萨以真智慧如是知。施与已是我物。在家者非我物。物施已则坚牢。在家者不坚牢。物施已后世乐。在家少时乐。物施已不忧守护。在家者有守护。苦物施已爱心薄。在家者增长爱。物施已无我所。在家者是我所。物施已无所属。在家者有所属。物施已无所畏。在家者多所畏。物施已助菩提道。在家者助魔道。物施已无有尽。在家则有尽。物施已从得乐。在家从得苦。施已舍烦恼。在家增烦恼。施已得大富乐。在家不得大富乐。施已大人业。在家小人业。施已诸佛所叹。在家愚痴所赞。复次。
于妻子眷属 及与善知识 财施及畜生 应生幻化想 一切诸行业 是则为幻师
在家菩萨。于妻子等应生幻化想。如幻化事但诳人目。行业是幻主。妻子等事不久则灭。如经说。佛告诸比丘。诸行如幻化诳惑愚人无有实事。当知因业故有业尽则灭。是故如幻作是念。
我非彼所有 彼非我所有 彼我皆属业 随业因缘有 如是正思惟 不应起恶业
父母妻子亲里知识奴婢僮客等。不能为我作救作归作趣。非我非我所。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尚非我非我所。何况父母妻子等。我亦不能为彼作救作归作趣。我亦属业随业所受。彼亦属业随业所受。好恶果报如是三种筹量。一有义趣。二见经说。三见现事。不应为父母妻子等起身口意毫厘恶业。复次。
菩萨于妻所 应生三三想 亦复有三三 又复有三三
在家菩萨应生三想。所谓三者。妻是无常想失想坏想。又有三想。是戏笑伴非后世伴。是共食伴非受业果报伴。是乐时伴非苦时伴。又有三想。是不净想臭秽想可厌想。又有三想。是怨家想恼害想相违想。又有三想。罗剎想毘舍阇鬼想丑陋想。又有三想。入地狱想入畜生想入饿鬼想。又有三想。重担想减想属畏想。又有三想。非我想无定属想假借想。又有三想。因起身恶业想起口恶业想起意恶业想。又有三想。欲觉处想瞋觉处想恼觉处想。又有三想。枷杻相锁械相缚系相。复有三相。遮持戒相。遮禅定相。遮智能相。复有三相坑相罗网相围合相。复有三相。灾害相疾病相衰恼相。复有三相。罪相黑耳相灾雹相。复有三相。病相老相死相。复有三相。魔相魔处相畏相。复有三相。忧愁相懊恼相啼哭相。复有三相。大豺狼相大摩竭鱼相大猫狸相。复有三相。黑毒蛇相鳣鱼相夺势力相。复有三相。无救相无归相无舍相。复有三相。失相退相疲极相。复有三相贼相狱卒相地狱卒相。复有三相。留相缚相结相。复有三相。泥相流相漂相。复有三相。械相锁相[米*离]粘相。复有三相。猛火聚相刀轮相草炬相。复有三相。无利相刺棘相恶毒相。复有三相。陵上相覆映相贪着相。复有三相。恨相鞭杖相刀矟相。复有三相。忿恚相诤讼相打棒相。复有三相。怨憎会相离爱相闹相。取要言之。是以一切臭恶不净相。一切衰浊相。是一切不善根相。是故在家菩萨。于妻子见如是相。应生厌离心出家修善为善。若不能出家。不应于妻起诸恶业。复次。
若于子偏爱 即以智力舍 因子行平等 普慈诸众生
在家菩萨。若自知于子爱心偏多。即以智力思惟舍离。智力者应如是念。菩萨平等心。乃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高下心者则无菩提。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一相无相得。不从别异相得。我今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于子所爱心偏多即有高下不名平等。即是别相非是一相。若如是者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为甚远。是故我不应于子偏生爱心。尔时于子应生三相。一于我为贼佛说等慈破令不等。爱心偏多故。二为贼害因是子故。破诸善根遮正智命。三我因是子逆道中行不行顺道。实时因子于诸众生等行慈心应作是念。子从余处来我亦从余处来。子至异处我去异处。我不知彼去处。彼不知我去处。彼不知我来处。我不知彼来处。是子非我所有。何为无故横生爱缚。如说。
彼我不相知 所来所去处 彼我云何亲 而生我所心
复次无始生死中。一切众生曾为我子。我亦曾为彼子。有为法中无有决定此是我子彼是他子。何以故。众生于六道中转轮互为父子。如说。
无明蔽慧眼 数数生死中 往来多所作 更互为父子 贪着世间乐 不知有胜事 怨数为知识 知识数为怨
是故我方便莫生憎爱心。何以故。若有善知识。常种种求利益。若有怨贼。常种种生无益相。有此憎爱心则不得通达诸法平等想。心高下者死后生邪处。正行者生正行处。是故我不应行邪行。于众生行平等。当得平等萨婆若。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七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八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入寺品第十七
如是在家菩萨。不应于诸事中生贪着心我我所心。何以故。随所贪着难舍之物法应施与。若能施与则除此过。菩萨如是无有贪着悭惜之心可以处家。问曰。在家菩萨。或有贪惜爱着之物有来求者。此应云何。答曰。
于所贪着物 有来求索者 当自劝喻心 即施勿悭惜
菩萨所贪惜物。若有乞人急从求索。汝以此物施与我者速得成佛。菩萨实时应自劝喻而施与之。如是思惟。若我今者不舍此物。此物必当远离于我。设至死时不随我去。此物则是远离之相。今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足檀波罗蜜故施与。后至死时心无有悔。经说。不悔心死必生善处。是得大利云何不舍。如是自劝犹贪惜者应辞谢乞者言。
我今是新学 善根未成就 心未得自在 愿后当相与
应辞谢乞者言。勿生瞋恨。我新发意善根未具。于菩萨行法未得势力。是以未能舍于此物。后得势力善根成就。心得坚固当以相与。复次。
若众不和合 断于经法事 菩萨应随力 方便令不绝
众僧或以事缘诤竞乖散法事有废。在家菩萨应勤心方便彼此之间心无所偏。若以财物若以言说礼敬求请令还和合。或以乏少衣食因缘。或邪见者横作障碍。或说法者欲求利养。或听法者心不恭敬。在家菩萨于此事中随宜方便。若以财物若以言说下意求请使法事不废。法事不废者。是为然佛法灯供养十方三世诸佛。复次。
斋日受八戒 亲近净戒者 以戒善因缘 深心行爱敬
斋日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及遮三忌。三忌者。十五日为一忌。从冬至后四十五日。此诸恶日多有鬼神侵克纵暴。世人为守护日故过中不食。佛因教令受一日戒。既得福德。诸天来下观察世间见之欢喜则便护念。在家菩萨于诸小事犹尚增益。何况先有此斋而不随顺。是故应行一日斋法。既得自利亦能利人。问曰。斋法云何。答曰。应作是言。如诸圣人常离杀生。弃舍刀杖常无瞋恚。有惭愧心慈悲众生。我某甲今一日一夜远离杀生。弃舍刀杖无有瞋恚。有惭愧心慈悲众生。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离不与取。身行清净受而知足。我今一日一夜远离劫盗不与取。求受清净自活。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断淫泆远离世乐。我今一日一夜除断淫泆远离世乐净修梵行。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离妄语。真实语正直语。我今一日一夜远离妄语。真实语正直语。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远离酒。酒是放逸处。我今一日一夜远离于酒。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远离歌舞作乐花香璎珞严身之具。我今一日一夜远离歌舞作乐华香璎珞严身之具。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远离高广大床处在小榻草蓐为座。我今一日一夜。远离高广大床。处在小榻。草蓐为座。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诸圣人常过中不食。远离非时行非时食。我今一日一夜过中不食远离非时行非时食。以如是法随学圣人。如说。
杀盗淫妄语 饮酒及华香 璎珞歌舞等 高床过中食 圣人所舍离 我今亦如是 以此福因缘 一切共成佛
亲近持净戒比丘者。在家菩萨应亲近诸比丘尽能护持清净禁戒成就功德防远众恶者。以戒善因缘者。又应亲近持戒比丘身口业净心行直善无众恶者。深心爱敬者于上直心善行持戒比丘成就诸功德者。应生最上恭敬深心爱乐。问曰。在家菩萨若于持戒比丘成就功德生爱敬心者。应于破戒比丘生轻恚心耶。答曰。
若见破戒者 不应起轻恚
在家菩萨若见破戒杂行比丘威仪不具所行秽浊覆藏瑕疵无有梵行自称梵行。于此比丘不应轻慢有瞋恚心。问曰。若不瞋恨应生何心。答曰。
应生怜愍心 诃责诸烦恼
在家菩萨若见破戒比丘不应生瞋恨轻慢应生怜愍利益之心。作是念。咄哉此人遇佛妙法。得离地狱畜生饿鬼色无色界边地生处。诸根具足不聋哑不顽钝。值佛妙法别识好丑。心存正见解知义理。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生在人中倍难于此。既闻佛法能灭诸恶度诸苦恼得至正智。舍诸资生所有多少。永割亲族无所顾恋。若生凡庶或在种姓。信佛语故能舍出家。常闻破戒之罪。所谓自贱其身智所诃责。恶名流布常怀疑悔。死堕恶道得闻此事而犹破戒。行十善道乃得人身。而不能如法善用以自利益。咄哉三毒其力甚恶。常陵众生难得舍离。诸佛种种呵骂烦恼恶贼恶行如实有理。如是思惟不应轻贱破戒之人。又作是念。若我不能都离瞋恚轻慢心者。应自思惟。佛法无量犹如大海。或有开通而我不知。如大乘决定王经中。佛告阿难。或有比丘。根钝闇塞心不明了。不达诸法相。常念有想无想法中而取有想。生男女想生罪碍想生垢想生净想。生如是想者。名为钝根。心不明了则为有罪。阿难。若人一切法中不能善解名为不了。一切诸法从初以来。本体性相常不可得。是人不知如是之事。生是诸想则与外道无有差别。阿难。我所说法皆有开通明了清净。此中无罪亦无罪者。阿难。罪名疑悔愚痴闇冥。罪者名生众生想我想命想人想。皆因身见名为罪者。于我法中无如此人。若我法中定实有我众生命人身见等者。不言我法有开非是不开。我法从本已来常清净明了。复次阿难。若决定有罪有受罪者则身即是神即堕常见则无佛道。若身异于神即堕断见亦无佛道。如是六十二见皆可是菩提但是事不然。是故阿难。我于大众中师子吼说而无所畏言。我法有开非不有开。从本已来常清净明了。阿难。若罪定有。则毕竟无涅盘。我则不言我法有开。阿难。我法实从本已来清净明了。是故我弟子降心安隐无有疑悔。无诸罪恶清净行道。菩萨应如是思惟不应瞋恚破戒者。又作是念。是戒必定得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曾闻必定菩萨有起罪者。如过去十万劫。有菩萨诽谤漏尽阿罗汉。名为阿罗汉。又闻必定菩萨于此劫前三十一劫。以矛刺须陀洹。又此贤劫中。闻有菩萨诽谤劬楼孙佛言何有秃人而当得道。如是等众生难可得知。是故我于此事何用知为。得失好恶彼自作自受何豫于我。我今若欲实知彼事。或自伤害筹量众生。佛所不许。如经中说。佛告阿难。若人筹量于他即自伤身。唯我可得筹量。众生与我等者亦应筹量。如说。
有瓶盖亦空 无盖亦复空 有瓶盖亦满 无盖亦复满 当知诸世间 有此四种人 威仪及功德 有无亦如是 若非一切智 何能筹量人 宁以见威仪 而便知其德 正智有善心 名为贤人相 但见外威仪 何由知其内 内有功德慧 外现无威仪 游行无知者 如以灰覆火 若以外量内 而生轻贱心 败身及善根 命终堕恶道 外诈现威仪 游行似贤圣 但有口言说 如雷而无雨 诸心所行处 错谬难得知 是故诸众生 不可妄度量 唯有一切智 悉知诸心心 微密所行处 是故量众生 佛言与我等 乃能量众生 若佛如是说 谁能筹量人 若见外威仪 称量其内德 自败其善根 如水自崩岸 若于此错谬 则起大业障 是故于此人 不应起轻贱
是故在家菩萨不应于破戒人起轻慢瞋恚。又持戒破戒白衣之人不与同住。何由得知。我若欲于此事分别明了者则起罪障。罪障因缘故于千万劫受诸苦分。如无行经中说。又大乘经中。佛告郁伽罗长者。如是在家菩萨应于破戒比丘生怜愍心。是人垢行恶行不善。何以故。是人披如来善寂灭圣主法衣。自不善软不能调伏诸根行败坏行。又佛经中说。不轻未学。此非人罪是烦恼罪。此人以是烦恼起不善事。又佛法有开。是人或能自除过罪。正念因缘得入法位。若入必定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如佛言。唯有智能可破烦恼。又复说言。不应妄称量人。若称量者则为自伤。唯佛智能乃能明了。如此事者非我所知。即于破戒人中不生瞋恚轻慢之心。复次。
菩萨若入寺 应行诸威仪 恭敬而礼拜 供养诸比丘
是在家菩萨若入佛寺。初欲入时于寺门外五体投地。应作是念。此是善人住处。是空行者住处。无想行者住处。无愿行者住处。此是行慈悲喜舍者住处。此是正行正念者住处。若见诸比丘威仪具足视瞻安详摄持衣钵坐卧行止寤寐饮食言说寂默容仪进止皆可观察。若见比丘修行四念圣所行处持戒清净诵读经法精思坐禅。见已恭肃敬心礼拜亲近问讯。应作是念。
若我恒沙劫 常于天祠中 大施不休废 不如一出家
是菩萨尔时应作是念我如法求财。于恒河沙等劫常行大施。是诸施福犹尚不如发心出家。何况有实。何以故。在家则有无量过恶。出家能成无量功德。在家则溃闹。出家则闲静。在家则属垢。出家则无属。在家是恶行处。出家是善行处。在家则染诸尘垢。出家则离诸尘垢。在家则没五欲泥。出家则出五欲泥。在家难得净命。出家易得净命。在家则多怨贼。出家则无怨贼。在家则多恼碍。出家则无恼碍。在家是忧处。出家是喜处。在家是恶道门。出家是利益门。在家是系缚。出家是解脱。在家则杂畏。出家则无畏。在家有鞭杖。出家无鞭杖。在家有刀矟。出家无刀矟。在家有悔热。出家无悔热。在家多求故苦。出家无求故乐。在家则戏调。出家则寂灭。在家是可愍。出家无可愍。在家则愁悴。出家无愁悴。在家则卑下。出家则高显。在家则炽然。出家则寂灭。在家则为他。出家则自为。在家少势力。出家多势力。在家随顺垢门。出家随顺净门。在家增刺棘。出家破刺棘。在家成就小法。出家成就大法。在家作不善。出家则修善。在家则有悔。出家则无悔。在家增泪乳血海。出家竭泪乳血海。在家则为诸佛辟支佛声闻所呵贱。出家则为诸佛辟支佛声闻所称叹。在家则不知足。出家则知足。在家则魔喜。出家则魔忧。在家后有衰。出家后无衰。在家则易破。出家则难破。在家是奴仆。出家则为主。在家永在生死。出家究竟涅盘。在家则堕坑。出家则出坑。在家则黑闇。出家则明显。在家不能降伏诸根。出家则能降伏诸根。在家则傲诞。出家则谦逊。在家则鄙陋。出家则尊贵。在家有所由。出家无所由。在家则多务。出家则小务。在家则果小。出家则果大。在家则谄曲。出家则质直。在家则多忧。出家则多喜。在家如箭在身。出家如身离箭。在家则有病。出家则病愈。在家行恶法故速老。出家行善法故少壮。在家放逸为死。出家有智能命。在家则欺诳。出家则真实。在家则多求。出家则少求。在家则饮杂毒浆。出家则饮甘露浆。在家多侵害。出家无侵害。在家则衰耗。出家无衰耗。在家如毒树果。出家如甘露果。在家则怨憎和合。出家则离怨憎会苦。在家则爱别离苦。出家则亲爱和合。在家则痴重。出家则痴轻。在家则失净行。出家则得净行。在家则破深心。出家则成深心。在家则无救。出家则有救。在家则孤穷。出家不孤穷。在家则无舍。出家则有舍。在家则无归。出家则有归。在家则多瞋。出家则多慈。在家则重担。出家则舍担。在家则事务无尽。出家则无有事务。在家则罪会。出家则福会。在家则苦恼。出家则无苦恼。在家则有热。出家则无热。在家则有诤。出家则无诤。在家则染着。出家无染着。在家有我慢。出家无我慢。在家贵财物。出家贵功德。在家有灾害。出家灭灾害。在家则减失。出家则增益。在家则易得。出家则难遇。千万劫中时乃一得。在家则易行。出家则难行。在家则顺流。出家则逆流。在家则漂流。出家则乘栰。在家则为烦恼所漂。出家则有桥梁自度。在家是此岸。出家是彼岸。在家则缠缚。出家离缠缚。在家怀结恨。出家离结恨。在家随官法。出家随佛法。在家有事故。出家无事故。在家有苦果。出家有乐果。在家则轻躁。出家则威重。在家伴易得。出家伴难得。在家以妇为伴。出家坚心为伴。在家则入围。出家则解围。在家则以侵恼他为贵。出家则以利益他为贵。在家则贵财施。出家则贵法施。在家则持魔幢。出家则持佛憧。在家有归处。出家坏诸归处。在家增长身。出家则离身。在家入深榛。出家出深榛。复次。
又于出家者 心应深贪慕
是在家菩萨。如是思惟出家功德。于出家者心应贪慕。我何时当得出家得有如是功德。我何时当得出家次第具行沙门法。则说戒布萨安居自恣次第而坐。我何时当得圣人所著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熏修法衣。何时当得持圣人相。何时当得闲林静住。何时当得持钵乞食得与不得。若多若少若美若恶若冷若热次第而受趣以支身如涂疮膏车。何时当得于世八法心无忧喜。何时当得关闭六情如絷狗鹿鱼蛇猴鸟。狗乐聚落鹿乐山泽。鱼乐池沼蛇好穴处。猴乐深林鸟依虚空。眼耳鼻舌身意常乐色声香味触法。非是凡夫浅智弱志所能降伏。唯有智能坚心正念。乃能摧伏六情寇贼不令为患自在无畏。何时当得乐欲坐禅诵读经法乐断烦恼乐修善法乐着弊衣。趣足障体。念昔在俗多行放逸。今得自利又利他故。当勤精进。何时当得随顺菩萨所行道法。何时当得亦为世间作无上福田。何时当得离恩爱奴。何时当得脱是家狱。如说。
礼敬诸塔寺 因佛生三心
是在家菩萨既已慕尚出家。若入塔寺敬礼佛时。应生三心。何等为三。我当何时得于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人非人中受诸供养。何时当得神力舍利流布世间利益众生。我今深心行大精进。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作佛已入无余涅盘。复次。
诣诸比丘时 随所行奉事 默然顺所诲 济乏无所惜
是在家菩萨敬礼塔已。求造诸比丘说法者。所持律者。读修多罗者。读摩多罗迦者。读菩萨藏者。作阿练若者。着纳衣者。乞食者。一食者。常坐者。过中不饮浆者。但三衣者。着褐衣者。随敷坐者。在树下者。在冢间者。在空地者。少欲者。知足者。远离者。坐禅者。劝化者。应各随诸比丘所行奉事。若至读阿毘昙者所。随其所说诸法性相相应不相应等请问所疑。问已习学。若遇持律者。应当请问起罪因缘罪之轻重灭罪之法及阿波陀那事。问已修学行。若遇读修多罗者。应当请问诸阿含诸部中义习学多闻。若遇读摩多罗迦应利众经忧陀那波罗延法句者。应当学习如是等经。若遇读菩萨藏者。应当请问六波罗蜜及方便事问已修学。若遇阿练若。应学其远离法。若遇坐禅者。应学其坐禅法。余诸比丘亦应如是随其所行请问修学无所违逆。摄护口者诣诸比丘应善摄口安详默然。观时观土随事思惟心不错乱少于语言。又于说法者所。诸比丘等随所乏少。若衣若钵若尼师坛。资生之物随力而施无所匮惜。所以者何。菩萨尚应施诸恶人。何况比丘有功德者。乃至身肉犹当不惜。况复外物。助道因缘。复次。
若行布施时 莫生他烦恼
行布施时若与一人。一人不得便生恚恼。应善筹量而行布施。勿使他人生于恚恼。何以故。
将护凡夫心 应胜阿罗汉
是在家菩萨。施诸比丘衣服饮食医药卧具供养迎送敬礼亲近。将护凡夫心。应胜将护阿罗汉。何以故。诸阿罗汉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心无有异。凡夫有爱恚悭嫉故能起罪业。以是罪业堕在地狱畜生饿鬼。是故应深将护凡夫。菩萨事者。皆为利益一切众生布施。非为自乐不为自得后世果报。非如市易。复次。
因以财施故 可以法施摄 随所欲利益 教发无上心
是在家菩萨为自利故随所利益。比丘若以衣施。若以钵施。如是等种种余财物施。如是比丘未入法位未得道果。应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何以故。因财施摄故得以法施摄。或于所施檀越有爱敬心信受其语。复次。
为欲护持法 舍命而不惜 疗治病比丘 乃至以身施
是在家菩萨为欲护持法故。乃至自舍身命。勤行精进摧破六十二种外道及诸魔民憎嫉佛法者。佛弟子中或有邪行诡异佛法。如是之人如法摧破。名为护持法。又应于诸多闻说法者。加信敬心四事供养。亦名护持法。若自读诵解说书写修多罗毘尼阿毘昙摩多罗迦菩萨藏者。亦教他人读诵解说书写。以是因缘法得久住利益一切。在家出家称扬叹说法久住利。若法疾灭说有过恶。又念如来久远已来。行菩萨道行诸难行乃得是法。以是因缘于诸在家出家。勤心精进示教利喜。若令得道。若令入阿惟越致。略说护法因缘。令得一切安乐之具。亦复自能如说修行。皆名护持法。复次是在家菩萨法。若有病比丘应须疗治。是菩萨乃至舍身为治其病而不爱惜是最为要。出家之人应于在家求此要事。所谓身自瞻视疾病供给医药。复次。
决定心布施 施已而无悔
是菩萨若为护持正法。若为瞻视病人。应时供施心无有悔。是名清净施。若不求果报。不分别是应受是不应受。但以怜愍利益心与。是名清净施。如说。
若人悲心施 是名清净施 不言是福田 不言非福田 若人行布施 无所为故与 若人为果报 是名为出息 是故说施已 心无有悔恨 乃至微小福 皆向无上道
以是布施因缘所得福德。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求今世后世利乐及小乘果。但为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先说在家菩萨余行当说者今已说竟。皆于大乘经中处处抄集。随顺经法菩萨住是行中。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地中多说出家菩萨所行。在家出家菩萨共行今当复说。
共行品第十八
问曰。汝言当说在家出家菩萨共行法今可说之。答曰。忍辱法施法忍思惟不曲法。尊重法不障法。供养法信解修空。不贪嫉随所说行。灯明施伎乐施乘施正愿摄法思量利安众生。等心于一切。此是在家出家共行要法。是故偈说。
行忍身端严 法施知宿命 法忍得总持 思惟获智能 于诸法不曲 常得正忆念
行忍得端严者。能忍恶言骂詈呪誓系缚刀杖考掠搒笞。心不动异悉能堪受。如是忍辱所获果报。生于人天常得端正。后成佛时相好无比。法施知宿命者。行法施者能知过去无量劫事。法施名为种种分别。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解说义理。法施果报虽有三十五。要者知宿命。说法因缘断人所疑。是故得知宿命。法忍得总持者。法名应空无相无愿应六波罗蜜菩萨诸地。一切菩萨所行之法。晓了明解心能忍持。名为法忍。行是忍者则得总持。总持名为如所闻经如所读诵其中义趣乃至百千万劫终不忘失。思惟得智能者。思惟名为筹量善法分别义趣。是故能得今世后世利益。不曲心得正念者。不曲名为质直无谄。修行此法则于一切法中得坚固念。复次。
重法法则坚 不障得守护 供养法值佛 信解舍诸难
重法法则坚者。若人尊重恭敬于法法则坚固。坚法名为所受持习学之法自然牢坚不可动转。后成佛时多有菩萨声闻弟子。住是坚固法无能障其所受法者。又坚名为法得久住。不障得守护者。若人说法及人听法。不横与作障碍之事。后成佛时。诸天世人共守护法。未得佛道常能护持诸佛正法。诸佛灭后守护遗法。乃能至于后佛出世。以是因缘菩萨声闻。皆应尽心善守护法。供养法值佛者。供养名为恭敬诸法。法施法会敬心供养说法之人。施设法座起立禅坊。庄挍严饰讲法之处。如是深心爱乐。供养法因缘故。得值诸佛。以信解舍诸难者。信名于诸善法深生欲乐。以是法故得离八难。解者能灭诸罪。能于诸善法中。以心力故随意而解。如十一切入随意所解。若人多有信解力者。能灭无始生死已来无量罪恶。如先悔过品中说。复次。
修空不放逸 不贪得成利 随说灭烦恼 灯施得天眼
修空不放逸者。修有二种得修行修。修空力故。信有为法皆是虚诳亦不住空。诸法无定。是故常自摄捡心不放逸。不贪得成利者。贪名于他物中生贪取心。若除是事所求皆成所愿皆满。随说灭烦恼者。随有所说身即行之则断烦恼于诸事中皆如说行。世世已来诸烦恼气常熏其心则皆除灭。转诸烦恼恶气习性。灯施得天眼者。若人然灯供养佛声闻辟支佛及塔像舍利。以是因缘得天眼报。复次。
乐施天耳报 以正愿净土 乘施获神足 摄法得具僧
乐施得天耳报者。于大会作诸音乐供养于佛得天耳报。乘施得神足者。乘名辇舆象马等乘。复有人言。以履屣等施亦得神足。以正愿净土者。随以所愿取清净土。若金银颇梨珊瑚琥珀车璩码瑙无量众宝清净国土。摄法得具僧者。若菩萨具足行四摄法。得具足僧。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摄取众生故。后成佛时得清净具足无量菩萨僧及声闻僧。如阿弥陀佛有二种僧清净具足。愿具足者如先十愿中说。复次。
利益众生故 一切所爱敬 平等心无二 得为最胜者
若菩萨以身口意业有所作。皆为利益安乐众生。是故众生皆悉敬爱。若菩萨于诸众生怨亲中人行平等心。不舍一切众生。以是业报得为最胜。胜名能胜贪欲瞋恚愚痴一切烦恼恶法故名为佛。问曰。人皆俱有眼耳鼻舌口等无有异。云何得知是佛。答曰。佛有三十二大人相。有是相者当知是佛。在家出家应当分别了知三十二相。是相以何法得是法。以何业得是相。是业亦应当知。何以故。欲得功德。当知是相欲得是相。当知是业。问曰。如此事者于何得解。答曰。
于法相品中 一相三分别
阿毘昙三十二相品中。一一相有三种分别。悉应当知。问曰。云何为一一相有三种分别。答曰。一说相体。二说相果。三说得相业。手足轮相等先已说。转轮圣王亦有是相。诸菩萨亦有是相。余人亦有。但不如耳手足轮者。手足掌中有千辐轮。具足明了如印文现。足安住不动名足安立相。网缦软薄犹如鹅王画文明了如真金缕故名手足网相。柔软犹如兜罗树绵如婴儿体其色红赤胜身余分名为手足柔软相。手掌足下项上两腋七处俱满故名七处满相。修指纤佣故名长指相。足跟长广故名足跟广相。身长七肘不曲故名身直大相。足上隆起故名足趺高相。毛上向右旋故名毛上旋相。佣[跳-兆+专]渐麁如伊泥鹿[跳-兆+专]故名鹿[跳-兆+专]相。平立两手摩膝故名长臂相。如宝马宝象阴不现故名阴藏相。第一金色光明故名金色相。皮软如成炼金不受尘垢故名皮薄细密相。一一孔一毛生故名一一毛相。眉间白毫光如珂雪故为白毛相。如师子前身广厚得所故名师子上身相。肩圆大故名肩圆大相。腋下平满故名腋下满相。舌根不为风寒热所坏故善分别诸味余人不尔故名知味味相。身纵广等如尼驹楼树故名圆身相。肉髻团圆发右上旋故名肉髻相。舌如赤莲华广长而薄故名广长舌相。声如梵王迦陵频伽鸟故名梵音相。颊圆广如镜故名师子颊相。齿白如珂雪如君坻华故名齿白相。平齐不参差故名齿齐相。齿密致不疎故名具足齿相。齿上下相当故名四十齿相。眼白黑分明净无赤脉故名绀青眼相。睫不交乱上下俱眴不长不短故名为牛王睫相。于诸所尊迎送恭敬。于塔寺中大法会处说法处。供给人使故得手足轮相。有是相故。在家作转轮圣王。多得人民。出家学道。多得徒众。所受诸法坚持不舍故得安立足相。有是相故无能倾动。常修四摄法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故得手足网缦相。有是相故速摄人众。以诸香甘美濡饮食供施于人及诸所尊供给所须故得手足柔软相及七处隆满相。有是相故多得香甘美软饮食。救免应死及增寿命。又受不杀戒故得纤长指相足跟满相身大直相。有是相故寿命长远。所受善法增益不失故得足趺高毛上向右旋相。有是相故得诸功德不退失。能以技艺及诸经书教授不惜及履屣等施故得伊尼鹿[跳-兆+专]相。有是相故诸所修学速疾如意。有来求索无所遗惜故得佣长臂相。有是相故能得势力能大布施。能善调人不令众生亲里远离。若有乖离还令和合故得阴藏相。有是相故多得弟子。以好净洁衣服卧具楼阁房舍施故得金色相及皮肤薄相。有是相故得好净洁衣服卧具楼阁房舍。随所应供养和尚阿阇梨父母兄弟及所尊重善能卫护故得一一孔一毛生毛右旋相白毛庄严面相。有是相故无与等者。惭愧语随顺语爱语故得上身如师子相肩圆大相。有是相故见者乐视无有厌足。供给疾病医药饮食身自看视故得腋下满相得味味相。有是相故身少疾病。布施园林甘果桥梁茂树池井饮食华香璎珞房舍起塔福舍等及共众施时能出多物故得身如尼俱楼树相及肉髻相。有是相故得尊贵自在。长夜修习实语软语故得广长舌相梵音声相。有是相故得五功德音声。五功德音声者。易解声。听者无厌声。深远声。悦耳声。不散声。长夜实语不绮语故得师子颊相。有是相故言必信受。初既供养后不轻慢。随意供给故得齿白相齿齐相。有是相故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长夜实语不谗谤故得四十齿相齿密致相。有是相故眷属和同不可沮坏。深心爱念和颜视众生无爱恚痴故得绀青眼相睫如牛王相。有是相故。一切见者无不爱敬。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八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四法品第十九
如所说得三十二相诸业。菩萨应一心修习。修如此三十二相业以慧为本。是故。
退失慧四法 菩萨应远离 得慧四种法 应常修习行
有四法能退失慧。菩萨所应远离。复有四得慧法应常修习。何等四法失慧。一不敬法及说法者。二于要法秘匿悋惜。三乐法者为作障碍坏其听心。四怀憍慢自高卑人。何等四法得慧。一恭敬法及说法者。二如所闻法及所读诵为他人说。其心清净不求利养。三知从多闻得智能故。勤求不息如救头然。四如所闻法受持不忘。贵如说行不贵言说。是为四。若人不坏诸善根者。是人能舍失慧四法。能行得慧四法。是故求增益智能者。如偈说。
食善根四法 菩萨应远离 增善根四法 菩萨应修习
何等是侵食善根四法。一怀憍慢贪求世事。二着利养出入诸家。三起憎嫉谤诸菩萨。四未闻经闻不信受。何等是增长善根四法。一所未闻经求之无厌。所谓六波罗蜜菩萨藏。二于众生除憍慢心谦逊下下。三如法得财趣足而已。离诸邪命乐行四圣种行。四于他罪若实不实无有刺讥不求人短。若于法中有所不达。心不违逆以佛为证。佛是一切智其法无量。随宜而说非我所知。如是增益善根。四法非谄曲者所能成就。是故。
菩萨应远离 谄曲相四法 应常修习行 直心相四法
在家出家菩萨。应远离四谄曲法。如曲木在稠林难可得出。如是世间有佛弟子虽入佛法不能得出生死深林。何等为四。一于佛法怀疑不信无有定心。二于众生憍慢瞋恨。三于他利心生贪嫉。四毁谤菩萨恶声流布。是为四。何等是四直心相。一者有罪实时发露无所隐藏悔过除灭行无悔道。二者若以实语失于王位及诸财宝。犹不妄语口未曾说轻人之言。三者若人恶口骂詈轻贱讥谤系闭鞭杖考掠等罪。但怨前身不咎于他。信业果报心无恚恨。四者安住信功德中。诸佛妙法甚难信解。心清净故皆能信受。败坏菩萨行四谄曲。调和菩萨有四直行。是故菩萨欲不行谄曲相。欲行直心如说。
应舍离四种 败坏菩萨法 应修习四种 调和菩萨法
云何名为四败坏菩萨法。一多闻而戏调不随法行。二于教化而生戏论。不敬顺和尚阿阇梨。三者不能消人信施。毁坏防制而受供养。四者不敬柔善菩萨心怀憍慢是为四。云何名为四调和菩萨法。一常乐闻所未闻法。闻已能如所说行。依法依义依如说行。二随顺义趣不惑言辞调和易化。于师事中用意施作。三不失戒定清净活命。四于调和菩萨生恭敬心随顺情重破憍慢心求其功德。复次菩萨有四种错谬。常于此中求菩萨短。是名败坏菩萨。若能亲近四种善道。是名调和菩萨。如偈说。
菩萨应远离 四种菩萨谬 菩萨应修习 四种菩萨道
何谓菩萨四种错谬。一于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名错谬。二乐深大法者。为说小乘。是名错谬。三于正行道者持戒善心。轻慢不敬。是名错谬。四于未成就者。未可信而信。摄破戒恶人以为亲善。是名错谬。何等为四种菩萨道。一于一切众生行平等心。二以善法教化一切。三等为一切众生说法。四以正行行于一切众生。若常行菩萨四种错谬。不乐思惟诸法。不勤修习善法。则是像菩萨。是故。
诸菩萨法中 四种像菩萨 佛说如是法 一一应远离
何等为四。一贪重利养不贵于法。二但为名誉不求功德。三求欲自乐不念众生。四贪乐眷属不乐远离。是为四问曰像菩萨法云何可舍。答曰。若菩萨应修菩萨初行功德。是则能离像菩萨法。是故菩萨若欲离像菩萨法。如偈说。
初行四功德 精勤令得生 生已令增长 增长已当护
何等为四。一者信解空法。亦信业果报。二者乐无我法。而于一切众生生大悲心。三者心在涅盘而行在生死。四者布施为欲成就众生。而不求果报。若人欲生菩萨初行四功德。增长守护者。当亲近善知识。如偈说。
菩萨当亲近 四种善知识 亦应当远离 四种恶知识
菩萨爱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亲近恭敬供养四种善知识。当深远离四种恶知识。何等为四种善知识。一于来求者生贤友想。以能助成无上道故。二于说法者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多闻智能故。三称赞出家者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一切善根故。四于诸佛世尊生善知识想。以能助成一切佛法故。何等为四种恶知识。一求辟支佛乘心。乐少欲少事。二求声闻乘比丘。乐坐禅者。三好读外道路伽耶经。庄严文颂巧问答者。四所亲近者。得世间利不得法利。是故菩萨应亲近四善知识远离四恶知识。若菩萨能远离四恶知识。亲近四善知识者则得四广大藏。过一切魔事法。能生无量福德。尽能摄取一切善法。问曰。何等是菩萨大藏法。何等是能过一切魔事法。何等是能生无量福德法。何等是能摄取一切善法。答曰。
诸菩萨有四 广大藏妙法 四摄诸善法 菩提心为先
何等为四。一得值佛。二得闻六波罗蜜。三于说法者心无瞋阂。四以不放逸心乐住阿练若处。是为四大藏。能过一切魔者。有四法。何等四。一不舍菩提心。二于一切众生心无瞋碍。三觉知一切诸见。四于诸菩萨心无憍慢。是为四。得无量福德法。复有四法。何等为四。一于法施无所悕求。二于破戒恶人生大悲心。三于教众生中发无上菩提。四于下劣众生而行忍辱。是为四。摄一切善法者。有四法。何等为四。一于空闲不现矫异常行。二行四摄法不求恩报。三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四种诸善根时以菩提心为先。是为四。是一一四法皆应广解。于文烦多故不广。今如佛所说以偈略解。若菩萨欲得诸菩萨藏。欲过一切魔事。欲摄一切善法者。皆当远离。
二空系二缚 二障二垢法 二疮及二坑 二烧二病法
若菩萨欲得诸菩萨藏等功德者。应当远离是诸二法。何等为二空系法。一贪着应路伽耶等经。二严饰衣钵。二缚者。一着诸见缚。二贪名利缚。二障法者。一亲近白衣。二疎远善人。二垢法者。一忍受诸烦恼。二乐诸檀越知识。二疮法者。一见他人过。二自藏其过。二坑法者。一毁坏正法。二破戒受供。二烧法者。一以秽浊心而着袈裟。二受净戒者供给。出家之人有二病难治。一憎上慢人自谓能降伏心。二求大乘者沮坏其意。若菩萨远离如是等法。更有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则能疾得。又得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之所称叹。问曰。何等法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何等是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之所称叹。答曰。
能行四谛相 疾得佛菩提 又行四法者 三圣所称叹
何等为四谛相。一求一切善法故勤行精进。二若听受读诵经法如所说行。三厌离三界如杀人处常求免出。四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故。自利其心谛名真实不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不虚。复有四法。为三圣称叹。何等为四。一乃至失命不为恶事。二常行法施。三受法常一其心。四若生染心。即能正观染心起染因缘。是染根者何名为染。何者是染于何事起谁生是染。如是正忆念。知虚妄无实无有。决定信解诸法空故。无所有法故。如是正观染因缘故。不起诸恶业。余一切烦恼亦如是观。菩萨得是大人所称叹法。离诸恶烦恼业故。心则具足舍心者如说。
具足于舍心 求世出世利 求此诸利时 心无有厌倦
是菩萨具足舍法。欲行法施行财施利益众生故。若求世间出世间诸利。未得时心无疲懈。世间利者。善解世间经书技艺方术巧便等。出世间利者。诸无漏根力觉道法。如说。
如是求二利 心无有疲懈 以无疲懈故 能得诸深法 因从求经书 而能得智能 具足知世间 最上第一法
无疲懈者。疲懈名厌恶。所学若无厌恶则心无疲倦。若无疲倦则求诸经艺医方技术礼仪法则皆无疲倦。无疲倦故则得智慧。具足深知世间宜法。世间法者。方俗所宜随世间心。世间治法皆悉能知。是故能知上中下众生。随宜而引导。善解世间事深有惭愧心。随宜引导者。于上中下者各有所宜。惭愧者。自耻所行名为惭。因他生耻名为愧。有人以自作而羞见他而愧。世间法中愧为先用。如经说。二清白法护持世间。所谓惭愧。如偈说。
随人有愧时 知法知罪福 无愧善人远 无恶而不作
问曰。何故殷懃教菩萨善知世间宜法。答曰。菩萨若知世间法者。则于众生易相悦入。化导其心令住大乘。若不知世法。乃至不能教化一人。是故世间法者。则是教化众生方便之道。菩萨如是知世间法。具足惭愧心。如说。
加恶而敬养 何况利己者 有愧有恭敬 不轻笑善者
是菩萨愧心多故。于诸恶人尚能恭敬供养迎送问讯。何况善人能利于我有功德者。有愧恭敬二心故。于诸贤善少知识者而不轻慢。作是念。有功德者自隐于世。如灰覆火。鄙薄世法不应轻贱。若我以小因缘而轻贱者。即便得罪。复次。
凡诸有所作 虽难能究竟 则于世间中 亦是不退相
是菩萨凡有所作。若起塔寺若设大会若救罪人。如是等一切世间诸难事中心无废退。所造未成。要以种种诸方便力身口心力令得成就。不但佛法有不退转。世间事中亦有不退转相。问曰。以何因缘能成此事。答曰。有堪忍力者。则能究竟。如说。
得大堪忍力 深供养诸佛 随佛所教化 皆悉能受持
菩萨得堪忍力故。以是力于诸佛供养敬礼。随宜供奉衣服饮食等。又佛教化。若持戒禅定。若降伏心意。若实观诸法。于是事中用堪任力。如人得利刀宜应有益中用不于无益中用。如说。
以信悲慈舍 堪受无疲厌 又能知义趣 引导众生心 愧堪受第一 深供养诸佛 住佛所说中 正行此十法 能净治初地 是则菩萨道
若菩萨以信为始后住佛故则能净治初地。是十法中以信为初。信名于诸佛法因缘中心得决定又加好乐。何以故。是菩萨心性清净故得深根信力。有信力故于众生中而生悲心作是念。一切诸佛法以大悲为本。我今一心好乐佛法。是故于众生中应生悲心。此悲渐增则成大悲。得大悲故于众生中则生慈心。作是念。我应随力利益众生则成实悲行慈。利众生时即能行舍。内外所有皆能施与。作是念。如我是物。为欲利益安乐众生则成实慈。又诸众生信受我语。为欲行舍求利财物故。堪受种种诸苦恼事。作是念若有疲厌。则于世间技艺经书田作工巧诸求财利因缘则无所获。是故应于世间技艺经书等无有疲厌。以堪受故能知义趣。作是念。世间经书以义为味。若人善知经书义味。则于世间法悉能通了。能通了故则能引导上中下众生。作是念。若人无有惭愧则不能令众生欢喜。为令欢喜故当行惭愧。作是念。若无堪受则不成世间出世间利。有堪受故则能引导一切众生皆令欢喜心欢喜故信受我语。以信受故勤行方便而作唱导。作是念。若众生供养佛者。则多所利益。欲令众生供养佛故。即自一心供养于佛及形像舍利。众生信受则便随效供养于佛。种人天因缘。住于三乘菩萨。如是次行十法。则能净治初地。
念佛品第二十
菩萨于初地。究竟所行处。自以善根力能见数百佛菩萨。如是降伏其心深爱佛道。如所闻初地行具足究竟。自以善根福德力故能见十方现在诸佛皆在目前。问曰。但以善根福德力故得见诸佛。为更有余法耶。答曰。
佛为跋陀婆 所说深三昧 得是三昧宝 能得见诸佛
跋陀婆罗是在家菩萨。能行头陀。佛为是菩萨说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名见诸佛现前菩萨。得是大宝三昧。虽未得天眼天耳而能得见十方诸佛。亦闻诸佛所说经法。问曰。是三昧者当以何道可得。答曰。
当念于诸佛 处在大众中 三十二相具 八十好严身
行者以是三昧念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比丘亲近诸天供养。为诸大众恭敬围绕。专心忆念取诸佛相。又念诸佛是大愿者。成就大悲而不断绝。具足大慈深安众生。行于大喜满一切愿。行于舍心舍离憎爱不舍众生。行于谛处常不欺诳。行于舍处净除悭垢。行于善处其心善寂。行于慧处得大智能。具行檀波罗蜜为法施主。具行尸罗波罗蜜戒行清净。具行羼提波罗蜜能忍如地。具行毘梨耶波罗蜜精进超绝。具行禅波罗蜜灭诸定障。具行般若波罗蜜破智能障阂。手足轮相能转法轮。足安立相安住诸法。手足网缦相灭诸烦恼。七处满相诸功德满。手足柔软相说柔和法。纤长指相长夜修集诸善妙法。足跟广相眼广学广。大直身相说大直道。足趺高相一切中高毛上旋相能令众生住上妙法。伊泥鹿[跳-兆+专]相[跳-兆+专]佣渐麁。臂长过膝相臂如金关。阴马藏相有法宝藏。身金色相有无量色。皮细薄相说细妙法。一一毛相示一相法。白毫庄严面相乐观佛面无厌。师子上身相如师子无畏。肩圆大相善分别五阴。腋下满相满大善根。得味味相具足寂灭味。方身相破生死畏。肉髻相头未尝低敬。舌大相色如真珊瑚能自覆面。梵音相身相至梵天。师子颊车相肩广相能破外道。齿齐相行清白禅。齿平等相平等心于一切众生。齿密致相离诸贪着。四十齿相具足四十不共法。绀青眼相慈心视众生。牛王睫相睫长不乱。得希有色乐见无厌。以此三十二相庄严其身。八十种好间错映发。福德具足威力殊绝名闻流布。戒香涂身世法所不动。诸烦恼所不染。恶言所不污。游戏诸神通。诸佛如是威力猛盛无敢当者。以慧说法如师子吼如意自在。以精进力破诸痴闇。以大光明普照天地。诸问答中最无有上。一切仰瞻无下观者。常以慈心观察众生。念如大海。定如须弥。忍辱如地。增长众主所种福德如水滋润。能生众生诸善根力如风开发。成就众生如火熟物。智能无边犹如虚空。普雨大法如大密云。不染世法犹如莲华。破外道师如师子搏鹿。能举重担如大象王。能导大众如大牛王。眷属清净如转轮王。世间最上如大梵王。可爱可乐如清天明月。普照能然犹如朗日。与诸众生安乐因缘。犹如仁父。怜愍众生随宜将护犹如慈母。所行清净如天真金。有大势力如天帝释。勤利世间如护世主。治烦恼病犹如医王。救诸衰患犹如亲族。积诸功德如大库藏。其戒无量。其定无边。其慧无称。解脱无等解脱知见无等等。于一切事最无有比。一切世间最无上故名第一人。成大法故名为大人。如是菩萨以大人相念观诸佛。是诸佛者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不可思议不可计劫修习功德。善能守护身口意业。于过去未来现在无为不可说五藏法中悉断诸疑。定答分别答反问答置答。于四问答无有错谬。善说根力觉道念处正勤如意三十七助道法。善能分别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因果。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无所系着。善说九部经法。所谓修多罗岐夜授记伽陀忧陀那尼陀那如是诸经斐肥罗未曾有经。不为贪欲瞋恚愚痴憍慢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疑诸使所使。不为无信无惭愧谄曲戏调放逸懈怠睡眠瞋恨悭嫉诸恼所侵。知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可去已去。可见已见。所作已办。尽破怨贼。具足诸愿。是世间尊是世间父是世间主。是善来善去善意善寂善灭善解脱者。在无量无边十方恒河沙等世间中住。如现在前菩萨。又应以八十种好念观诸佛。甲色鲜赤行清白法。甲隆而大生在大家。甲色润泽深爱众生。指圆纤长其行深远。指肉充满善根充满。指渐次而长次第集诸佛法。脉覆不见不覆身口意念脉。无麁结破烦恼结。踝平不现不隐藏法。足不邪曲度堕邪众。行如师子是人中师子。行如象王是人象王。行如鹅王。高飞如鸿。行如牛王人中最尊。行时右旋善说正道。身不偻曲心常不曲。身坚而直赞坚牢戒。身渐次大次第说法。普身诸分大而端严。善能解说大妙功德。身相具足具足法者。足步间等等心众生。其身净洁三业清净。身肤细软心性自软。身离尘垢善见离垢。身不缩没心常不没。身无边量善根无量。肌肉紧密永断后身。支节分明善说十二因缘分别明了。身色无闇知见无闇。腹圆周满弟子行具。腹净鲜洁善能了知生死过恶。腹不高出破憍慢山。腹平不现说平等法。脐圆而深通甚深法。脐画右旋弟子顺教。身遍端严弟子遍净。威仪鲜洁心净无比。身无点子无黑印法。手濡胜兜罗绵。受化者身轻如毛。手画文深威仪深重。手画文长观受法者长远后事。手画润泽舍亲爱润得大道果。面貌不长结戒有开。唇赤如频婆果。见一切世间。如镜中像。舌柔而软先以软语度脱众生。舌薄而广功德纯厚。舌赤如深红凡夫心难解佛法令解。声如雷震不畏雷声。其声和柔说柔软法。四牙圆直说直道法。四牙俱利度利根者四牙鲜白清白第一。四牙齐等住戒平地。牙渐次细渐次说四谛法。鼻高隆直住智高山。鼻中清净弟子清白。眼广而长智能广远。睫不希踈善择众生。眼白黑鲜净如青莲华叶。天人婇女以好眼敬礼。眉高而长名闻远流。眉毛润泽善知软法。耳等相似闻法者等。耳根不坏度不坏心众生。额平而好善离诸见。额广无妨广破外道。头分具足善具大愿。发色如黑蜂转五欲乐。发厚而致结使已尽。美发柔软软利智者能知法味。发不散乱言常不乱。发润而泽常无麁言。发有美香。以七觉意香华随宜化导。发中有德字安字喜字。手足中亦有德字安字喜字。菩萨如是应念诸佛处在大众讲说正法坐师子座。其座以琉璃杂宝为脚。以真珊瑚妙赤真珠以为枕。金薄帏帐柔软滑泽种种天衣以为敷具。以宝师子赤金为身。虎珀为眼。车璩为尾。珊瑚为舌。白金刚为四牙。真白银为发。毛发长广。具足其床在此四师子上。大象王牙以为凭机。其承足机众宝所成。为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之所敬礼。诸佛如是在此床上。着竭支泥洹僧。不高不下覆身三分。周匝齐整着浅色袈裟。条数分明不高不下亦不参差。处八大圣庄严众中人天大会。龙金翅鸟俱共听法心无瞋恨。一切大众深心惭愧敬爱于佛。皆共一心听佛所说。受持思惟如所说行。专心听受心清净故能障诸盖。一切大众瞻仰如来无有厌足。衣毛皆竖泣泪心热或有大喜。有如是者。则知其人心得清净寂默湛然如入禅定。无爱无恚心无余缘。有大悲相慈愍众生。欲救一切心不谄曲。寂灭清净分别好丑。有大志量不没不缩不高不下。佛悉瞻见处在如是。大众说法易解易了乐闻无厌。音深不散柔软悦耳从脐而出。咽喉舌根鼻颡上龂齿唇。气激变成音句。柔软悦耳。如大密云雷声隐震。如大海中猛风激浪。如大梵天音声引导可度众生。离眉眼唇可呵语法。言不阙少又不烦重。所说无疑言必利益。无有诳语可破语等。离如是过远近等闻。四种问难随意能答。开示四谛令得四果。建立义端因缘结句。语言法则皆悉具足。种种所说事义易了。所宣分明不故隐曲。言不卒疾又不迟缓。始终相称无能难者。以如是语敷演说法。初中后善有义有利唯法具足。能令众生得今世报。无有时节可得甞试能满所愿。深妙智者以内可知。能灭众生三毒猛火。能除一切身口意罪。善能开示戒定慧品。初以名字后令知义而生欢喜。从喜生乐从乐生定。从定生如实智。从如实智生厌离。从厌离灭结使。灭结使故得解脱。如是能令此法次第。善能开示谛舍灭慧四处。能示众生令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波罗蜜。能令众生次第得至喜地净地明地炎地难胜现前深远不动善慧法云。能分别声闻乘辟支佛乘大乘。能令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能令成就人天之中所有富乐。是为一切第一利益诸功德藏。如是正心忆念诸佛。在闲静处除却贪欲瞋恚睡眠疑悔调戏。一心专念不生障碍失定之心。以如是心专念诸佛。若心没当起若散当摄。并见大众常如现前。未入定时常应称赞相好二事。以偈叹佛令心调习。如此偈说。
世尊诸相好 何业因缘得 我以相及业 称赞于大圣 足相千辐轮 清净眷属施 以是因缘故 贤圣众围绕 足下安立相 受善持不失 是故魔军众 不能得毁坏 手足指网缦 身相紫金色 善行摄法故 大众自然伏 手足极柔软 身相七处满 随意食施故 多得自然供 长指广脚跟 身佣大直相 离杀因缘故 乃至于劫寿 毛上向右旋 足趺隆高相 常进诸善事 故得不退法 伊泥鹿[蹲-酋+(十/田/ㄙ)]相 常乐读诵经 为人说法故 疾得无上道 修臂下过膝 一切所有物 求者无悋惜 随意化导人 阴藏功德藏 善知离散故 多得人天众 净慧眼为子 薄皮耀金光 妙衣堂阁施 故多得妙衣 清净房楼观 一孔一毛生 眉间白毫峙 常为最上护 故于三界尊 身上如师子 两肩圆而满 常行人爱语 无有违反者 腋满知味相 病施医药故 人天皆敬爱 身无有疾病 身圆肉髻相 和悦心施福 劝化刚强者 法王中自在 迦陵频伽音 广舌声如梵 所言常软实 得大圣八音 先加以思虑 后言必有实 故得师子相 见者皆信伏 齿白齐密相 所曾供养者 后常不轻故 眷属心和同 上下四十齿 密致不疎漏 无谗不妄语 徒众不可破 眼黑青白明 睫相如牛王 慈心和视故 观者无厌足 虽转轮圣王 典主四天下 有是诸相好 光明不如佛 我所称叹说 诸相好功德 愿令一切人 心净常安乐
菩萨又应以八十种好念诸佛。如此偈说。
诸佛有妙好 八十庄严身 汝等应欢喜 一心听我说 世尊圆纤指 其甲紫红色 隆高有润泽 所有无有量 脉平踝不现 双足无邪曲 行如师子王 威望无等比 行时身右旋 安庠有仪雅 方身分次第 端严可爱乐 身坚极柔软 支节甚分明 行时不逶迤 诸根悉充满 肌体极密致 鲜明甚清净 身形甚端雅 无有可呵处 腹圆不高现 脐深而无孔 其文右向旋 威仪甚清净 身无有疵点 手足极柔软 其文深且长 修直有润色 舌薄面不长 牙白圆纤利 唇色频婆果 音深若鸿王 鼻隆眼明净 睫致而不乱 眉高毛柔软 端直不邪曲 眉毛齐而整 善知诸法过 眉毛色润泽 善度润众生 耳满长而等 不坏甚可爱 额广而齐正 头相皆具足 发致而不乱 如黑蜂王色 清净而香洁 中有三种相
是名八十种好。以此八十种好间杂庄严三十二相。若人不念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赞叹佛身者。是则永失今世后世利乐因缘。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九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十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
菩萨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生身已。今应念佛诸功德法。所谓。
又应以四十 不共法念佛 诸佛是法身 非但肉身故
诸佛虽有无量诸法不与余人共者有四十法。若人念者则得欢喜。何以故。诸佛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经说。汝不应但以色身观佛。当以法观。四十不共法者一者飞行自在。二者变化无量。三者圣如意无边。四闻声自在。五无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自在。七常在安慧处。八常不妄误。九得金刚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无色定事。十二具足通达诸永灭事。十三善知心不相应无色法。十四大势波罗蜜。十五无碍波罗蜜。十六一切问答及记具足答波罗蜜。十七具足三转说法。十八所说不空。十九所说无谬失。二十无能害者。二十一诸贤圣中大将。二十五四不守护。二十九四无所畏。三十九佛十种力。四十无碍解脱。是为四十不共之法。今当广说。飞行自在者。诸佛飞行如意自在。如意满足速疾无量无碍。所以者何。佛若欲于虚空先举一足次举一足。即能如意。若欲举足蹑虚空而去。若欲住立不动而去。即能得去。若结跏趺安坐而去亦能得去。若欲安卧而去亦复能去。若欲于青琉璃茎真珊瑚叶黄金为须如意珠台无量围绕如日初出是宝莲花遍于空中蹈上而去。若欲如日月宫殿帝释胜殿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诸梵王等宫殿。随意化作如彼宫殿坐中而去即能成办。若更以余种种因缘随意能去。是故说言。随诸所愿皆能满足。是故诸佛能以一步。过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有人言。佛能一念顷过若干百千国土。有人言。若知佛一步一念能如是去即可得量。经中说诸佛力无量。是故当知。诸佛虚空飞行自在无量无边。何以故。若大声闻弟子神通自在以一念顷。能过百亿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欝多罗越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一瞬中过若干念。积此诸念以成一日七日一月一岁。乃至百岁。一日过五十三亿二百九十六万六千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声闻人百岁所过。佛一念能过。复次假令恒河中沙一沙为一劫。有大声闻神通第一寿命如是诸恒河沙大劫。于一念中过若干世界。积如是念以为日月岁数以自在力尽是诸大劫数所过国土。佛能一念中过。诸佛飞行自在如是速疾。于一切铁围山十宝山四天王处忉利天处夜摩兜率陀化乐他化自在梵世梵众大梵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遍净广果无相不广不恼喜见妙见阿迦尼咤天如是诸处。大风大水劫尽火等。及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天魔及梵沙门婆罗门及得诸神通者不能为碍。是故说飞行无碍。又飞行自在如意所作出没于地能过石壁诸山障碍等。佛于此事胜诸圣人。又佛能以常身立至梵天。声闻人所不能及。有如是等差别。变化自在者。变化事中有无量力。余圣变化有量有边。诸佛变化无量无边。余圣于一念中变化一身。佛以一念随意变化有无量事。如大神通经中说。佛从脐中出莲花。上有化佛次第遍满上至阿迦尼咤天。诸佛变化所作众事。种种色种种形皆以一念。又声闻人能于千国土内变化。诸佛能于无量无边国土变化自在。又能倍是诸佛得坚固变化三昧。又诸佛变化。能过恒沙世界。皆从一身出。复次佛能普于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现生受身堕地行七步。出家学道破魔军众。得道转法轮。如是等事皆以一念作之。是诸化佛皆亦复能施作佛事。如是等诸佛所变化事无量无边。又于圣如意中有无量力。圣如意者。所谓从身放光犹如猛火又出诸雨。变化寿命随意长短。于一念顷能至梵天能变诸物。随意自在能动大地。光明能照无量世界而不断绝。圣如意者。不与凡夫等故。无有量故。过诸量故。诸凡夫等虽变化诸物少不足言。声闻人能裂千国土。还使令合。能令寿命若至一劫若减一劫。还能令短。短已不能令长。于一念中能至千国土梵世界。能于千国土随意变化。能动千国土。能身出光明相续不绝照千国土。设使身灭能留神力变化如本于千国土。小辟支佛能于万国土万种变化。中辟支佛能于百万国土百万种变化。大辟支佛能于三千大千国土变化如上。诸佛世尊能过诸恒河沙世界算数变化身出水火能末恒河沙等世界令如微尘。又能还合能住。寿命无量劫数还能令少。少已还能令长。能于无量时住。变化随意。能以一念至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能以常身立至梵世。又能变化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皆令作金。或令作银瑠璃珊瑚车璩马瑙。取要言之。能令作无量宝物。随意所作。又复能变恒河沙等世界大海水。皆使为乳酥油酪蜜随意而成。又能以一念变化诸山皆是真金。过诸算数不可称计。又能震动无量无边世界一切欲界色界诸天宫殿。又以一念能令若干金色光明遍照如是无量世界。日月光明及欲色界诸天宫殿光明皆令不现。虽灭度后能于如是诸世界中随意久近。流布神力常不断绝。闻声自在者。诸佛所闻声中随意自在。若无量百千万亿技乐同时俱作。若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一时发言。若远若近随意所闻。假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同时俱作若干百千万种伎乐遍满世界。复有恒河沙等世界众生。同时以梵音。遍满一切世界。诸佛若欲于中闻一音声随意得闻。余者不闻。声闻所应闻者。若有大神力障者不能得闻。诸佛所闻音声虽有大神力障亦能得闻。声闻能闻千国土内音声。诸佛世尊所闻音声过无量无边世界最细音声皆亦得闻。大神力声闻住梵世界。发大音声能满千国土内。诸佛世尊若住于此若住梵世若住余处。音声能满无量无边世界。若欲令众生闻过无量无边世界最细音声能令得闻。欲令不闻即便不闻。是故但有诸佛于闻声中得自在力。知他心无量自在力者。诸佛世尊于无量无边世界现在众生悉知其心。余人但随名相故知。诸佛以名相义故知。又余人不能知无色界众生诸心。诸佛能知。余人虽有知他心智。大力者障则不能知。假使一切众生成就心通。皆如舍利弗目犍连辟支佛等。以其神力障一人心。不令他知。而佛能坏彼神力得知其心。复次佛以神力悉知众生上中下心垢心净心。又知诸心各有所缘从是缘至是缘次第。遍知一切诸缘。又以实相知众生心。是故诸佛以无量力悉知他心。第一调伏心波罗蜜者。善知诸禅定三昧解脱住入起时。诸佛若入定若不入定。欲系心一缘中。随意久近如意能住。从此缘中更住余缘随意能住。若佛住常心欲令人不知则不能知。假使一切众生。知他心智如大梵王如大声闻辟支佛。成就智能知他人心。以此诸智令一人得。是人欲知佛常心。若佛不听则不能知。如七方便经中说。行者善知定相。善知住定相。善知起定相。善知安隐定相。善知定行处相。善知定生相。善知宜诸定法不宜诸定法。是名诸佛第一调伏心波罗蜜。诸佛常安慧者。诸佛安慧常不动念常在心。何以故。先知而后行。随意所缘中住无疑行故。断一切烦恼故。出过动性故。如佛告阿难。佛于此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间若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以尽苦道教化周毕入无余涅盘。于其中间佛于诸受知起知住知生知灭。诸相诸触诸觉诸念亦知起知住知生知灭。恶魔七年昼夜不息常随逐佛不得佛短。不见佛念不在念安慧。是名诸佛常住安慧行中。不忘失法者。诸佛得不退法故。通达五藏法故。得无上法故。诸佛常不忘失。诸佛菩提树下所得。乃至入无余涅盘。若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圣人。无能令佛有所忘失。如法印经中说。道场所得是名实得更无胜法。如衣毛竖经说。舍利弗。若人实语。有能于法不忘失者。应说我是。何以故。唯我一人无所忘失。是名诸佛于法无忘失。金刚三昧者。诸佛世尊金刚三昧。是不共法。无能坏故。于一切处无有障碍故。得正遍知故。坏一切法障碍故。等贯穿故。得诸功德利益力故。诸禅定中最上故。无能坏者。是故名为金刚三昧。如金刚宝无物能破者。是三昧亦如是。无有法可以坏者。是故名金刚三昧。问曰。何故不可坏。答曰。一切处无有阂故。如帝释金刚无有阂处。是三昧亦如是。问曰。是三昧。何故名一切处不阂。答曰。正通达一切法故。诸佛住是三昧。悉能通达过去现在未来。过出三世不可说五藏所摄法。是故名一切处不阂。若诸佛住是三昧。诸所有法若不通达名为有碍。而实不尔。是故名无碍。问曰。何以故。是三昧通达一切法。答曰。是三昧能开一切障碍法故。所谓烦恼障阂定障阂智障阂能开故。是名能通达一切法。问曰。是三昧。何故能开一切障。余三昧不能。答曰。是三昧善等贯穿二法。能坏诸烦恼山令无余故。正遍通达一切法故。善得不坏心解脱故。是故此三昧能开一切障阂。问曰。是三昧何故等贯穿二法。答曰。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诸功德。余三昧无如是力。是故是三昧能等贯穿。问曰。何故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诸功德。答曰。是三昧于诸定中最为第一。是故住是三昧能得诸功德。问曰。何故是三昧于诸定中最为第一。答曰。是三昧无量无边善根所成故。于诸定中最为第一。问曰。是三昧何故无量无边善根所成。答曰。是三昧唯一切智人有余人所无。是故名为金刚三昧。
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第二十二
问曰。汝说金刚三昧。唯一切智人有。余人所无。若是三昧但一切智人有。余人无者。即无是三昧。何以故。无一切智人故。何以故。所知法无量无边。而智能有量有边。以此有量有边智能。不应知无量事。如今现阎浮提水陆众生过诸算数。是众生三品。若男若女非男非女在胎孩童少壮衰老苦乐等法。过去未来现在诸心心数法。及诸善恶业。已集今集当集。已受报今受报未受报。万物生灭及阎浮提中山河泉池草木丛林根茎枝叶花果。所可知者无有边际。余三天下亦如是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物亦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物一切世界所可知物亦如是。但世间数尚无量无边难可得知。何况诸阎浮提诸世间中。众生非众生诸物分。以是因缘当知。所可知物无量无边故。无一切智者。若谓智能有大力于所知法中无障阂故遍知一切可知。法如虚空遍在一切法中。是故应有一切智人者。是事不然。智大力可尔。大智不能自知。如指端不自触。是故无一切智。若谓更有智能知是智。是亦不然。何以故。有无穷过故。智若自知若以他知。二俱不然。若是智有无量力。以不自知故。不得言有无量力。是故无有能知一切法智。无知一切法智故。则无一切智者。何以故。一切智者。以智知一切法故。复次所知法无量无边。若和合百千万亿智人尚不能尽知。何况一人。是故无有一人能知一切法。无有一切智。若谓不以遍知一切山河众生非众生故名一切智人。但以尽知一切经书故名一切智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佛法中不说韦陀等经书义。若佛是一切智人者。应用韦陀等经书而实不用是故。佛非一切智人。又四韦陀罗经有量有限。今世尚无尽能知者。况有尽知一切经书。是故无有一切智人。复次有经书能增长贪欲。歌舞音乐等。若一切智人知是事者即有贪欲。是经书者是贪欲因缘。若有因必有果。若一切智人不知此事则不名一切智人。复次有诸经书能助瞋恚喜诳于人。所谓治世经书等。若知是事则有瞋恚。何以故。有因必有果故。若不知则不名一切智人。是故知无一切智人。复次佛不必尽知未来世事。譬如我今难一切智人。佛无经书豫记是人如是姓如是家在某处以如是事难一切智人。若谓佛尽知何以故不说是事。若说经者经中应有不说是事。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复次佛若尽知未来世事。应当豫知调达出家已破僧。若知者不应听出家。复次佛不知木机激石。佛若豫知者则不应于中经行。复次佛不知旃遮婆罗门女以淫欲谤。若佛先知。应告诸比丘未来当有是事。复次有梵志嫉佛故于余处杀梵志女孙陀罗于祇洹堑中埋。佛不知是事。若知是者。应于诸梵志所救此女命。至调达所推石下。不说婆罗门女梵志女事。以不知故。当知佛不尽知未来世。是故非一切智人。复次佛入婆罗门聚落乞食空钵而出。不能豫知魔时转诸人心。乃至不得一食。佛若知者则不应入婆罗门聚落。是故知佛不尽知未来事。复次阿阇世王欲害佛故放守财醉象。佛不知故入王舍城乞食。若豫知者则不应入城。是故不知未来事。不知未来事故则非一切智人。复次佛不知恶涅达多请佛因缘。即受其请将诸比丘诣韦罗阇国。是婆罗门忘先请故。使佛食马麦。若佛豫知则不应受请三月食马麦。是故知佛不知未来事。不知未来事故则非一切智人。复次佛受须涅叉多罗为弟子故则不知未来事。是人恶心坚牢难化不信佛语。佛若知者云何受为弟子。受为弟子故则不知未来事。不知未来事故则非一切智人。复次若佛是一切智人则应防护未有犯罪者当为结戒。以先不知结戒因缘有作罪已方乃结戒则不知未来事。不知未来事故则非一切智人。复次佛法但以出家受戒岁数处在上座恭敬礼拜。不以耆年贵族诸家功德智能多闻禅定果断神通为大。若是一切智者。应以耆年贵族诸家功德智能多闻禅定果断神通为大供养恭敬。若如是者名为善制。岁数者受戒年数。如五岁道人礼六岁者。贵族者世间有四品众生。婆罗门剎利韦舍首陀罗。首陀罗应恭敬韦舍剎利婆罗门。韦舍应恭敬剎利婆罗门。剎利应恭敬婆罗门。诸家者。工巧家商估家居士家长者家大臣家王家等。于诸家中。其小家应恭敬大家。如是于贫贱中出家者。应恭敬富贵中出家者。功德者毁戒人应恭敬礼拜持戒者。持戒者不应礼毁戒者。不行十二头陀者。应礼行十二头陀者。不具足行头陀者。应礼具足行头陀者。智能者。无智能人应礼敬有智能者。多闻者。少闻人应礼多闻者。不多诵者应礼敬多诵者。果者。须陀洹应礼敬斯陀含。如是展转应礼阿罗汉。一切凡夫应礼得果者。断者。少断结使及未断者应礼多断者。神通者。若未具神通者应礼具神通者。佛若如是次第善说供养恭敬法者。是为上说。而实不尔。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复次佛尚不能知现在事。汝若谓我云何知佛不知现在事者。今当说之。有众生结使薄者。无业障者。离八难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而佛不知。佛成道已初欲说法。生如是疑。我所得法甚深玄远微妙寂灭难知难解。唯有智者可以内知。世间众生贪着世事。此中除断一切烦恼灭爱厌离第一难见。若我说法众生不解。徒自疲苦。生如是疑。而实众生有薄结使无业障者。有离八难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佛不能知如是众生。是故当知不知现在事。又作是念。昔我苦行。五比丘供养执侍应先利益。今在何处。作是念已时有天告。今在波罗捺鹿野苑中。是故当知佛不知现在事。不知现在事故。则非一切智人。复次佛得道已受请说法而作是念。我今说法谁应先闻。即复念言。欝头蓝弗。此人利智易可开悟。尔时此人先已命终。而佛访求。时天告言。昨夜命终。佛又思惟回心欲度阿罗逻。天复白言。是人亡来七日。若佛是一切智者先应知此诸人命终。而实不知。不知过去事故则不名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法应度可度者。不可则置。复次佛处处有疑语。如巴莲弗城。是事当以三因缘坏。若水若火若内人与外人谋。若佛是一切智人者则不应有疑惑语。是故知非一切智人。复次佛问比丘。汝等聚会为说何事。如是等问。若一切智人者则不应问如是等事。以问他故非一切智人。复次佛自称赞身毁訾他人。如经中说。佛告阿难。唯我一人第一无比无与等者。告诸比丘尼犍子等是弊恶人成就五邪法。诸尼犍子等无信无惭无愧寡闻懈怠少念薄智。又说梵志尼犍诸外道弟子等诸不可事。若自称赞毁訾他人。世人尚愧。何况一切智人。有此事故非一切智人。复次佛经始终相违如经中说。诸比丘我新得道。又言我得往古诸佛所得道。世间有智尚离终始相违。何况出家一切智人而有相违。以终始相违故。当知非一切智人。是故汝说金刚三昧唯一切智人得。是事不然。无一切智人故。一切智三昧亦不成。答曰。汝莫说此。佛实是一切智人。何以故。凡一切法有五法藏。所谓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出三世法。不可说法。唯佛如实遍知是法。如汝先难所知法无量无边故无一切智人者。我今当答。若所知法无量无边。智亦无量无边。以无量无边智知无量无边法无咎。若谓是知亦应以智知是则无穷者。今当答。法应以智知。智如世间人言。我是智者我是无智者。我是麁智者。我是细智者。以是因缘以智知智故。则无无穷过。如以现在智知过去智则尽知一切法无有遗余。复次如人数他通身为十知亦如是。自知亦知他则无有咎。如灯自照亦照他。如汝所说和合百千万亿智人尚不能尽知一切法。何况一人知者。是事不然。何以故。一切智能人能知众事。虽复众多无有智能不能有所知。如百千盲人不任作导。一人有眼任为导师。是故汝以一人为难。虽复多智于佛则无智。是事不然。汝谓佛不说韦陀等外经故非一切智人者。今当答。韦陀中无善寂灭法。但有种种诸戏论事。诸佛所说皆为善寂灭故。佛虽知韦陀等经。不能令人得善寂灭。是故不说。问曰。韦陀中亦有善寂灭解脱说。世间先皆幽闇都无所有。初有大人出现如日。若有见者得度死难。更有余导。又说。人身小则神小。人大则神大。身为神宅常处其中。若以智能开解神缚则得解脱。是故当知韦陀中有寂灭解脱。答曰。无是事也。何以故。韦陀经中有四颠倒。世间无常而别有常世间。如说一作天祠堕落再亦堕落三作则不堕。是为无常中常颠倒。世间苦而说有常乐处。是为苦中乐颠倒。又说我神转为子愿使寿百岁。子是他身云何为我。是为无我中我颠倒。说身清净第一无比。金银珍宝无及身者。是名无净中净颠倒。颠倒则无实。无实云何有寂灭。是故韦陀中无善寂灭法。问曰。韦陀中说。能知韦陀者清净安隐。云何言无善寂灭法。答曰。知韦陀者虽说安隐非毕竟解脱。于异身中生解脱想。是说因长寿天。说为解脱。是故韦陀中实无解脱。复次韦陀中。略说有三义。一者呪愿。二者称赞。三者法则。呪愿名为令我得妻子牛马金银珍宝。称赞名为汝火神头黑颈赤体黄常在众生五大中。法则名为是事应作是不应作。如从昴星初受火法而实呪愿称赞法。则无有寂灭解脱。何以故。贪着世乐然苏呪愿无真智能。不断烦恼何有解脱。问曰。韦陀法自古有之第一可信。汝言无善寂灭故不可信者。是事不然。何以故。佛法近乃出世。韦陀自古久远常在世间。是故古法可信近法不可信。汝言韦陀中无善寂灭法。是事不然。答曰。时不可信。无明先出正智后出。邪见先出正见后出。不可以无明邪见先出故可信。正智正见后出不可信。如先有污泥后有莲花。先有病后有药。如是不可以在先出者为贵。是故韦陀先出。佛法后出。谓不可信者。是事不然。复次过去锭光等诸佛皆先出世。其法则古出。韦陀是后出。若汝以先久为贵者。此诸佛及法则应是贵。问曰。韦陀不能作善寂灭。是故佛法中不说。若佛知不能作寂灭。何用知为。若不知则非一切智人。二俱有过。答曰。汝语非也。佛先知韦陀不能善寂灭故不说亦不修行。问曰。若佛知韦陀无有利益故而说不修习者何用知为。答曰。大智之人应悉分别是正道是邪道。欲令无量人众度险恶道故行于正道。譬如导师善分别邪道正道。佛亦如是。既自得出生老死险道。亦复欲令众生出故。善知八真圣道。亦知韦陀等邪险恶道。为离邪恶道故。行于正道故。但知而不说。犹如农夫为谷种植至秋收获亦得草[麸-夫+戈]。佛亦如是。为无上道故勤行精进得菩提道。亦知韦陀等诸邪道。是故无咎。如汝先说无人能有具知四韦陀者。此难不然。世间人各有念力。有人一日能诵五偈。有诵百偈。有诵二百偈。若人一日不诵十偈则谓无能诵百偈出百偈者。此非实语。汝等不能尽知故。便言都无智者。若人见一人不能度河便言无能度者。是人不名正说。何以故。自有余大力者能度。此亦如是。设使余人不能尽知。一切智者知之何咎。复次脾娑仙人。皆读韦陀亦应成一切智。若有尽读韦陀。何以言无一切智。若汝言有经书能生贪欲瞋恚者。我今当答。若人欲长寿。应离死因缘。佛亦如是欲断一切众生贪欲瞋恚。应知贪欲瞋恚因缘。复次如汝说能知生贪欲瞋恚经书则有贪欲瞋恚者。无有是处也。佛虽知是不用不行故无过咎。如人知死因缘则不死。若行死因缘则死。是事亦尔。若汝说不知未来事故不名一切智者。我今当答。此则非难。我等亦知有难一切智者如经中说。佛告诸比丘。凡夫无智有三相。不应思而思。不应说而说。不应作而作。是故皆已总说。汝等未来世凡夫皆在其中无利益故。何用分别说其名字等。若谓佛知有难不豫答者亦不须此。今现四众中亦有善断疑难者。今亦有能破诸难问者。何用先答。如汝今日现见比丘之中能破婆罗门者。是故不须先答。又先时亦有答。散在众经。人不能具知佛法故。不知处所。若言受调达出家事。我今当答。谓受调达出家则非一切智人者。是语不然。调达出家非佛所度。问曰。若余人度者佛何以听。答曰。善恶各有时。不必出家便恶。调达出家之后有持戒诸功德。是故出家无过。复次调达于十二年清净持戒诵六万法藏。此果报者当来不空必有利益。汝说调达机关激石者。我今当说。诸佛成就无杀法故。一切世间无能夺命者。问曰。若成就不杀法者。何故迸石而来。答曰。佛于先世种坏身业定报应受。示众生业报不可舍故现受。是故自来。汝言旃遮女佛不先说者。我今当答。以旃遮女故讥佛者。不能坏一切智人因缘。若佛先说旃遮女当来谤我者。旃遮女则不来。复次佛先世谤人罪业因缘。今必应受。汝说佛何以不遮孙陀利入祇洹事。我今当答。此事不能坏一切智人因缘。佛无有力令一切众生尽作乐人。又诸佛离一切诤讼不自高身不着持戒。是故不遮。复次佛先世业熟故。必应受七日谤。又众生见佛闻谤不忧。雪明不喜故。发无上道心。作是愿言。我等亦当得如是清净心。是故无咎。汝先说佛入婆罗门聚落空钵而出非一切智人者。今当答。佛不以饮食先观人心入聚落已魔转其意。问曰。是事佛应先知。我入聚落魔当转人心。答曰。佛亦先知此事。为大利益众生。诸佛非但以受人食故。以为利益度脱众生。有以清净心迎逆敬礼和颜瞻视。此皆大利何必饮食。以种种门利益众生。非空入聚落。汝说佛逆趣醉象者。今当答。佛虽知此事。以因缘故往以此醉象必应得度。又能障其害佛罪业。复次此象身如黑山。众人见此低头礼佛皆起恭敬。以是因缘故佛故往趣。复次佛趣此象无有过失。若有恶事可作此难。汝难至随兰若者。为受先世业果报故。汝说畜须洹叉多罗为弟子者。今当说。佛身口意命不须守护。无所畏故听为弟子。复次是人常近佛故得见种种大神力。见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等诸王来供养佛请问种种甚深要法心得清净。心清净故得利益因缘。是故虽恶听为弟子。问曰。此人于佛多生恶心。是故不应听为弟子。答曰。若不听为弟子亦有恶心。是故听为弟子无咎。汝说先未作罪时何以不制戒。今当答。佛先结戒。说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说是至涅盘道故。已说一切诸戒。复次佛说三学。善学戒善学心善学慧。当知已说一切诸戒。复次佛告诸比丘。一切恶决定不应作。是不名先结戒耶。复次佛说十善道。离杀盗淫两舌恶骂妄言绮语贪嫉瞋恚邪见。不名先结戒耶。佛先十二年中说一偈为布萨法。所谓一切恶莫作。一切善当行。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是故当知先已结戒。复次佛说诸小恶因缘皆应当离。如说。
离身诸恶行 亦离口诸恶 离意诸恶行 余恶悉远离
如是说者当知先已结戒。复次佛先已说诸守护法。如说。
护身为善哉 能护口亦善 护意为善哉 护一切亦善 比丘护一切 得远离诸恶
如是说者当知先已结戒。复次佛先说善相。如说。
手足勿妄犯 节言慎所行 当乐守定意 是名真比丘
如是说者当知先已结戒。复次说沙门法故。当知先已结戒。沙门有四法。一于瞋不报。二于骂默然。三杖捶能受。四害者忍之。复次佛说四念处。观身观受观心观法。是涅盘道住处故。当知先已结戒。若微小恶尚不听。何况身口恶业。如是等因缘当知先已结戒。如王者立制。不应作恶。后有犯者随事轻重作如是罪如是治之。佛亦如是。先总说戒。后有犯者说其罪相。如有作恶者教令忏悔。作如是罪应如是忏。不见摈灭摈不共住等。成如是事故。后乃结戒。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十
释经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