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主頁      經典      咒典      相片      聯絡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五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甚為希有,魔王波旬,聞說此經不作留難。」佛告阿難:「以不聞故不作留難。所以者何?文殊師利法王子,以神力隱蔽令不得聞故無留難。」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還攝神力,惡魔波旬即於夢中聞說新異不退轉法輪,亦聞稱釋迦牟尼佛名,即便驚悟,愁憂恐怖身毛皆竪,即從床上自投於地,作如是言:「先所降伏今不伏我,先所領土今不屬我。」愁憂苦惱發聲啼哭,以愁憂苦惱發聲啼哭故,身形老瘦猶如百歲老人。爾時惡魔波旬,將四種兵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魔天,來詣佛所;猶如菩薩坐道樹時,魔嚴兵眾來詣佛所亦復如是。爾時惡魔波旬,身形老劣如百歲人,頭低脊膢行步遲重,喘息短氣舉身戰掉,扶杖而行來詣佛所。當魔波旬來詣佛時,於虛空中所將眷屬四種兵眾,聞說不退轉法輪,亦聞釋迦牟尼佛名。時四種兵及諸眷屬,自然而住不能得前,生如是念:「我等不復隨從波旬。」爾時波旬單獨羸老,白佛言:「乃至不留一人扶接我者,本降伏者今不伏我,先所領土今不屬我。世尊憐愍一切眾生,我今亦在眾生數中而不垂愍,乃至不留一人授我水者。」

爾時世尊告波旬言:「眾生界多是無盡法。波旬當知!假令日日恒河沙等諸佛出世,一一諸佛於日日中度恒河沙眾生令般涅槃,而眾生界猶不可盡。」

時魔波旬復白佛言:「眾生界雖不可盡,如我今者單獨羸老,在道行時若其顛躄,乃至無有扶接我者。唯願世尊,安慰我意,令我歡喜速得還去。」

佛告波旬:「且安意去,若有眾生,不信不解不退法者,是諸眾生皆屬於汝,是汝眷屬汝得自在,一切皆是扶接汝者。」

爾時波旬聞是語已,歡喜踊躍作如是言:「我今當為眾生作諸留難,令於此法不信不解生於疑惑,生疑惑故當屬於我,我得自在。」爾時波旬復白佛言:「唯願世尊,重安慰我令我歡喜而得還去。佛自說言:『若有眾生聞我名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轉。』從今已往更莫復說。所以者何?若有眾生聞此語已,勤行精進求佛菩提。」

爾時世尊告波旬言:「汝安意去!我當令諸眾生乃至無有住菩提者,亦復無有出眾生界者,無有眾生離色陰者,離受、想、行、識陰者。波旬且安意去!我常令諸眾生,無有離身見者,離戒取、見取者,離有所得者,離六十二見者,離過去、未來、現在想者,離殺生者,離不與取、邪婬者,離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者,離貪恚、邪見者。波旬且安意去!我不教眾生而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亦不教眾生行四攝法,不令眾生離眾生想,離堅著想,離父母想,離兄弟、姊妹、男女想,離晝夜想,離半月、一月、一年想,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想,菩提心想,力、無畏想,根、力、覺、道想,佛、法、僧想,障菩提想,一切種智想。波旬汝且安意去!我當令眾生於一切法無遠離想。」

爾時波旬歡喜踊躍拔愁憂箭,即於是處還復本形,以諸天花而散佛上,遶佛三匝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今日兩足尊,  說此微妙音;
 佛無有二言,  今我大歡喜。」

時魔波旬說此偈已,歡喜安意漸離佛去,還本天宮皆共和合,受五欲樂以自娛樂,更不復生留難之心。

說此降伏遣魔法時,大地六種震動。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大地震動?」

佛告阿難:「說此降伏遣魔法時,六萬四千菩薩,於諸法中得無生法忍。」

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會中頗有疑惑是法者不?」

佛告阿難:「今此會中有十億眾生,皆生疑惑心意迷悶,作如是說:『為是何語,將非我等錯謬聞耶?』以是事故不知時方,亦不自知從何所來欲至何所,以疑惑故各不相見。」

阿難白佛:「唯願世尊,以慈悲心為此眾生速作照明,莫令此眾懷疑惑故墮於惡趣。以何因緣而作是說:『惡魔波旬且安意去!我不令眾生住於菩提,乃至波旬且安意去!我不令眾生於一切法無遠離想。』唯願世尊!為此眾生速作照明,亦令將來眾生逮照明故,受持此法而不忘失,願分別說。」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菩提無住相,  亦無能住者;
 是故說眾生,  無住菩提者。
 菩提與眾生,  無二無有異;
 是故說眾生,  無住菩提者。
 亦無有眾生,  能離眾生界;
 無所有不生,  畢竟不可得。
 難思眾生界,  其性本自空;
 假令一切智,  不見其離想。
 我所說諸陰,  無眾生能離;
 此陰與眾生,  無異常寂滅。
 已知陰是空,  而不離其性;
 說其體是一,  不可取而離。
 已能知諸陰,  不取不可離;
 無我無自性,  畢竟無所依。
 諸陰如虛空,  陰所行亦爾;
 行無所行故,  說陰如虛空。
 如說虛空界,  非生非能生;
 陰性亦如是,  無有能離者。
 身見自性相,  無法而可得;
 以不可得故,  我說不可離。
 疑無有自性,  畢竟不可得;
 以不得疑故,  眾生無能離。
 無有諸眾生,  能持選擇戒;
 見取諸眾生,  亦復不可得。
 計有得法者,  眾生不可得;
 有得法無心,  不離於自性。
 如所說諸見,  凡有六十二;
 如是等諸見,  皆如水中影。
 已知此諸見,  皆如水中影;
 無我無所有,  自性不可得。
 過去未來想,  及與現在想;
 此想無所有,  亦如水中影。
 此想無有我,  眾生不可得;
 以不得眾生,  是故不可離。
 殺害諸眾生,  必趣嶮惡處;
 安置涅槃中,  無有能動者。
 眾生若可得,  可有離動相;
 眾生無有實,  故說不可離。
 菩提名不與,  未曾有與者;
 雖勤作方便,  而無動離者。
 不行施眾生,  教行勝法施;
 雖勤作方便,  而無動離者。
 亦不得眾生,  依倚婬欲者;
 欲中無有邪,  可與非邪合。
 妄語諸眾生,  有緣者應化;
 雖勤作方便,  而無動離者。
 兩舌與惡口,  及以非時言;
 如是等言說,  如響令人惑。
 此法無處所,  亦不可染著;
 此諸聲如響,  知其無所依。
 本所有無明,  深計著於我;
 以知我真實,  無能動離者。
 亦能知瞋恚,  畢竟無有相;
 菩提無相故,  無能動離者。
 若能知邪見,  是名為正見;
 以過著見法,  無能動離者。
 不教諸眾生,  而以女色施;
 賢聖所禁制,  是施有過患。
 邪見所持戒,  聖道所捐棄;
 智者不應教,  以此求聖法。
 外道所稱讚,  種種諸忍相;
 此忍非正道,  令人到涅槃。
 外道所稱讚,  五熱精進法;
 不能至菩提,  智者應捨離。
 外道諸禪定,  盡行諸有想;
 非諸佛所讚,  是以不教他。
 不用世俗慧,  教化諸眾生;
 此慧不能得,  不思議佛慧。
 於清淨眾生,  成就無畏者;
 我說於是眾,  不行四攝法。
 深敬念佛者,  不教離是著;
 佛有無染智,  亦無諸障礙。
 深敬念法者,  不教離是著;
 離欲最勝法,  云何而可離?
 不著眾生想,  而發菩提心;
 菩提不可著,  云何而得離?
 父母及兄弟,  姊妹男女想;
 此想皆如幻,  云何而可離?
 此想一切處,  無法無所有;
 無法無有故,  云何而可離?
 晝想及夜想,  半月一月想;
 此想無真實,  如熱時炎水。
 施想與戒想,  忍辱精進想;
 此想非真想,  云何以想離?
 定想及慧想,  菩提心之想;
 力無畏諸根,  是想皆虛誑。
 諸覺及道想,  佛想與法想;
 皆從無知起,  云何離此想?
 分別諸僧想,  此想亦眾多;
 從分別起故,  我說不可離。
 不著菩提想,  及一切智想;
 此想遠諸佛,  不思議菩提。
 以是故我說,  波旬無智人;
 不離此諸想,  而遠求菩提。
 諸法及菩提,  皆悉知如如;
 宣說不離義,  去魔憂惱心。」

世尊決定說此降伏遣魔法時,會中十億眾生,拔猶豫箭無復疑惑,逮大照明,於諸法中得無生法忍。會中十億眾生皆共和合,住於佛前,而說偈言:

「不思議佛道,  今我以證知;
 佛是導世師,  除斷我疑心。
 以逮大照明,  安住佛法中;
 諸方明淨故,  得見一億佛。
 亦得見其法,  知色等不生;
 遭遇救世師,  得淨如是智。
 亦得見一億,  諸佛嚴淨土;
 無上導世師,  皆悉住其中。」

爾時十億眾生說此偈已,脫身所著上妙之服,為供養法歡喜奉佛,作如是言:「願令此法流布,一切眾生皆得耳聞。」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降伏遣魔法者,能信能解不生疑惑,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幾所福?」

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此降伏遣魔法,一經耳能信能解不疑惑者,功德甚多不可限量。」

阿難白佛言:「其所得福可以方喻知不?」

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日初分供養百千諸佛,於日中分供養百千諸佛,於日後分供養百千諸佛,尊重讚歎,以上妙房舍一切所須皆悉充足,經百千劫,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阿難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限量難以喻知。」

佛告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此降伏遣魔法,一經耳能信能解不疑惑者,其福勝彼。」

爾時虛空中有三善男子求菩薩乘,自然而現漸漸而來,各各執持千大蓮花,其花高廣踰須彌山,有百千萬億葉,出百千萬億光色。爾時尊者阿難及諸時會,皆共遙見三善男子求菩薩乘者,漸漸而來,見已生希有心。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為從何來?」

佛告阿難:「東方過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花高須彌山,此善男子,於彼世界,聞說此法及上因緣,以是故來。」

阿難白佛:「彼世界佛名號何等?」

佛告阿難:「彼佛名華高須彌山王如來等正覺,今現在說法。」

爾時三善男子求菩薩乘者,前詣釋迦牟尼佛,頭面禮足右遶三匝,右膝著地一心合掌,以所執華而散佛上,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今於此法,能信能解不生疑惑。所以者何?我等於此法中,無有疑惑猶如如來。」

爾時第一善男子求菩薩乘者白佛言:「世尊!若作是說:『我是如來。』此言便是正說。所以者何?我於此法不生疑惑故。」爾時第二善男子求菩薩乘者白佛言:「世尊!若作是說:『我是世尊。』此言便是正說。所以者何?我於此法不生疑惑故。」爾時第三善男子求菩薩乘者白佛言:「世尊!若作是說:『我是佛。』此言便是正說。所以者何?我於此法不生疑惑故。」

爾時會中百千眾生,心皆擾動不安本坐,作是念:「無有二佛竝出世間,今此善男子,以何等故發如是言?」作是念已,展轉相語:「且共默然。世尊在座,自當解說此諸菩薩如是語義。」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諸菩薩名字何等?乃能作是大師子吼。」

佛告阿難:「其一菩薩名樂求如來音聲,第二菩薩名樂求世尊音聲,第三菩薩名樂求佛音聲。阿難當知!以是緣故,彼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說。」

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此會中有百千眾生,心皆擾動作是念:『無有二佛並出世間,以何緣故彼作是說?』唯願如來敷演其義,令此大眾心不擾動,所種善根增益明淨。世尊!如人澡浴嚴治髮爪膚色鮮淨,復以赤栴檀水更浴其身,膚色鮮淨倍勝於前。世尊!是諸眾生亦復如是,若聞說是語義,所種善根增益,明淨倍勝於前。」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皆共一心聽,  我說是語義;
 何故名如來,  世尊及佛耶?
 能知過去如,  亦知未來如;
 見一切法如,  是故名如來。
 如先昔諸佛,  行不思議施;
 我亦行此施,  是故作是說。
 如先昔諸佛,  求無依倚道;
 我亦如是求,  是故名如來。
 不住一切法,  求寂靜菩提;
 亦不得菩提,  是故名如來。
 如昔諸菩薩,  勤苦行忍辱;
 我亦行是忍,  能到忍彼岸。
 如我昔精進,  勤求於菩提;
 彼亦勤精進,  是故名如來。
 彼已能通達,  諸法平等相;
 亦不生心念,  是故名如來。
 不念一切法,  其性常平等;
 知此平等已,  而無差別心。
 已能通達此,  如如平等定;
 通達此定故,  是故名如來。
 所說一切法,  各自有性相;
 已知此性相,  畢竟常寂然。
 知相名為慧,  知虛名為智;
 若能知眾生,  名到慧彼岸。
 如先昔智者,  智慧到彼岸;
 亦不得此慧,  到彼岸寂然。
 彼亦得此慧,  而到於彼岸;
 不得此慧故,  是故名如來。
 不得菩提如,  其性相難議;
 不得一切法,  是故名如來。
 已能逮無著,  不著如如來;
 不著一切法,  通無著道故。
 如先導世師,  能知見正道;
 此道真實相,  未曾有始終。
 彼亦如是修,  最勝無上道;
 此道無始終,  性空無所有。
 知道無始終,  諸法皆平等;
 亦知如平等,  是故名如來。
 道如菩提如,  及與不住如;
 知如如虛空,  是故名如來。
 我所說諸法,  其如常平等;
 若能見此如,  應當求菩提。
 阿難以是事,  彼作如是說;
 如說能修行,  彼亦如是行。
 若能行是行,  能作如是說;
 知是不退轉,  無畏諸菩薩。
 阿難應當知,  無畏諸菩薩;
 能作如是說,  自言是如來。」

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得何等法,名世尊耶?」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皆共一心聽,  於百千億劫;
 求如是菩提,  無量難思議。
 為諸眾生故,  求如是菩提;
 未曾有怖畏,  是故名世尊。
 不畏於生死,  正住生死中;
 化度諸眾生,  是故名世尊。
 云何不怖畏?  云何住生死?
 云何度眾生?  云何名世尊?
 生死無有法,  而可破壞者;
 不牢不破壞,  以此度眾生。
 是名不怖畏,  是名住生死,
 是名度眾生,  是名為世尊。
 知諸法虛空,  而無怯弱心,
 宣說諸法相,  而無所怖畏。
 已斷諸怖畏,  遠離諸難處;
 不畏難處故,  度難處眾生。
 度多億眾生,  過生死嶮難;
 亦不得生死,  及所度眾生。
 安置諸眾生,  寂靜涅槃岸;
 亦不得眾生,  是名為世尊。
 恒為諸眾生,  說如虛空法;
 未曾生怖畏,  是名為世尊。
 法性無差別,  說有種種名;
 平等如菩提,  菩提不可得。
 教導諸眾生,  令趣向菩提;
 雖教如是法,  未曾有所說。
 不可說而說,  度脫多眾生;
 無畏無所取,  是故名世尊。
 遠離一切想,  能修菩提相;
 已過一切想,  是名為世尊。
 已能滅諸想,  煩惱無有餘;
 以是故得稱,  名之為世尊。
 以慧觀諸法,  知諸法平等;
 常不求少法,  是故名世尊。
 不重於名譽,  亦不求名譽;
 恒為諸眾生,  說離名譽法。
 菩提離名譽,  彼亦如是求;
 若有重名譽,  是名遠菩提。
 是聲猶如響,  分別故多種;
 橫生諸分別,  我有如是名。
 不著一切聲,  亦不依倚名;
 無戲論菩提,  是名為世尊。
 知如是諸法,  名之為世尊;
 亦不得菩提,  是故名世尊。
 知如是諸法,  而無有所著;
 求如是菩提,  解脫無有漏。
 阿難!以是事,  及諸餘因緣;
 菩薩摩訶薩,  自言是世尊。」

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得何等法,名為佛耶?」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覺知一切法,  此法無所有;
 已覺無有法,  是故名為佛。
 覺了諸煩惱,  不令得自在;
 以智離煩惱,  是故名為佛。
 能覺此身空,  此身無所屬;
 此身不牢固,  牢固不可得。
 愚於不牢身,  而生堅牢想;
 彼如實覺知,  是故名為佛。
 覺無明無智,  自性無所有;
 已得於明智,  是故名為佛。
 所有過去想,  覺知是無想;
 知想無相故,  更不隨此相。
 修未來諸想,  現在想亦然;
 已修一切想,  是故名為佛。
 覺知色前際,  未曾有生起;
 凡小雖分別,  不能令色生。
 覺受無根本,  根本不可得;
 於一切法中,  亦無有受者。
 知想猶如幻,  其性無所有;
 於一切法中,  不為想所累。
 知行不能作,  種種諸身相;
 身空行亦空,  是故無所作。
 知行及與身,  猶如芭蕉樹;
 如實能覺知,  是故名為佛。
 觀識之實性,  亦不在身內;
 亦不在身外,  而可有是識。
 於一切法中,  識性不可得;
 而於此身中,  無形無處所。
 能如是知識,  識性無所有;
 無想猶如幻,  未曾見識生。
 於一切法中,  無有見識者;
 一切眾生性,  未曾有作者。
 眾生無作者,  諸法畢竟然;
 若法若眾生,  無有來去相。
 覺一切諸法,  畢竟無有相;
 無分別戲論,  是故名為佛。
 如諸佛不住,  佛正法大乘;
 不住一切法,  是故名為佛。
 如如諸法如,  諸佛不住如;
 佛如菩提如,  是竟不可得。
 為求菩提故,  應發如是心;
 能覺此心相,  少法不可得。
 為求菩提故,  應發如是心;
 此心菩提等,  亦覺知如幻。
 阿難!以是事,  彼作如是說;
 自言我是佛,  如佛導世師。
 以佛之名聲,  說如是等法;
 若有住此法,  盡應求菩提。
 若有知此法,  是則近菩提;
 於一切法中,  不生諸疑惑。
 於諸法無疑,  必為世間上;
 已知此法故,  能解密語義。」

爾時世尊,說如來世尊佛名已,是時會中百千眾生白佛言:「世尊!我等無復疑網逮大照明,得解菩薩摩訶薩名為如來.世尊.佛義,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於諸法中逮得法忍。如來今者猶如父母矜接我等,不令我等心有擾動,亦得覺知不擾動法,猶如虛空不可擾動。所以者何?我等今者覺一切法,猶如虛空無擾動故。」爾時會中百千眾生,頭面禮佛右遶三匝,去佛不遠默然而坐。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常笑諸根清淨,即從坐起,以種種華而散佛上,即說偈言:

「眾生多果想,  能解彼果想;
 離果得具足,  故禮世間智。
 眾生貪著果,  行種種果名;
 唯佛能除解,  故禮世間智。
 宣說果平等,  而以覺悟他;
 說果是假名,  故禮世間智。
 宣說平等法,  住平等法中;
 覺一切法等,  故禮世間智。
 眾生得果想,  除此有得心;
 唯佛能除斷,  故禮世間智。
 具知果寂滅,  不住種種果;
 諸佛善密語,  故禮世間智。」

爾時常笑諸根清淨菩薩摩訶薩,說是偈已,讚歎世尊,頭面禮足右遶三匝,去佛不遠一心觀佛,目不暫眴歡喜而住。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蓮華德藏,即從坐起,以花散佛,說此偈言:

「眾生多有想,  能解此有心;
 離怖無所取,  故禮牟尼尊。
 於諸有寂靜,  說無所有法;
 遠離一切有,  故禮牟尼尊。
 知有是空無,  其性無有我;
 以遠離有畏,  故禮牟尼尊。
 遠離諸憂慼,  能拔憂慼者;
 永斷諸繫縛,  故禮牟尼尊。」

爾時蓮華德藏菩薩摩訶薩,說此偈已,讚歎世尊,復更說偈,而白佛言:

「於後惡世中,  若有聞此經;
 不生怖畏者,  皆應合掌禮。」

爾時無垢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若有聞此經,  不生疑惑者;
 於一切時中,  應以眾花散。」

爾時廣思惟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此經中廣說,  無量諸佛法;
 眾生聞是法,  不疑惑者少。
 貪著於己身,  生種種身想;
 得聞如是經,  云是顛倒說。
 當知屬於魔,  為魔所抑持;
 無智聞此經,  返更生疑惑。」

爾時青蓮華目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若有聞此經,  不生疑惑者;
 猶如世間眼,  亦名施眼者。」

爾時樂供養塔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若有聞此經,  深生信樂者;
 此人處世間,  猶如最上塔。」

爾時渴仰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雖在生死中,  應數生渴仰;
 不著一切法,  能不疑此經。」

爾時樂以衣施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應以多億衣,  細軟而平正;
 以供覆其身,  不疑此法者。」

爾時樂以食施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所說諸餚饍,  味中最上者;
 應以供其人,  不疑此法者。」

爾時悲念樂見眾生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悲念諸眾生,  應數數涕泣;
 而於此經中,  無有信樂意。
 若人少時間,  疑惑於此經;
 當知地獄來,  還趣向地獄。
 親近惡知識,  不解是深法;
 無明網所覆,  不向此妙趣。
 破戒自纏裹,  惡意好求短;
 貪著於利養,  能誹謗是經。
 不勤求菩提,  懈怠不精進;
 惡慧樂小法,  不信解是經。
 貪利養眾生,  計我隨愛欲;
 深著於三世,  不能信是經。
 愚佷惡心性,  染愛盲無智;
 好樂多談說,  而不信是經。
 好選擇衣服,  貪味嗜飲食;
 少於白法者,  能誹謗是經。
 著果諸眾生,  好說著果法;
 解佛微密語,  如是者甚難。
 過去先昔佛,  無上導世師;
 盡能供養者,  能信解是經。」

爾時遠離惡法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愚心貪著果,  能誹謗是經;
 應遠離是人,  猶如臭糞穢。
 亦如爛死屍,  行者皆遠避;
 謗此經眾生,  皆應常遠離。
 猶如劫村賊,  住大曠野中;
 聞者皆馳走,  恐為我作難。
 應如是馳走,  遠離是惡賊;
 瞋恚懷惡意,  誹謗是經者。」

廣博嚴淨經卷第五

卷第四               卷第六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