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十二淨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云何名为缘起善巧?谓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种种自相,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种种自相,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种种自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种种自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种种共相,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种种共相,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种种共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种种共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常若无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常若无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乐若苦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乐若苦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我若无我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我若无我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淨若不淨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淨若不淨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有相若无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有相若无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有愿若无愿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有愿若无愿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寂静若不寂静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寂静若不寂静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因缘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
「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种种自相,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种种自相,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种种自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种种自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种种共相,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种种共相,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种种共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种种共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常若无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常若无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乐若苦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乐若苦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我若无我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我若无我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淨若不淨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淨若不淨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有相若无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有相若无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有愿若无愿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有愿若无愿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寂静若不寂静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寂静若不寂静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无明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得,如是名为缘起善巧。
「云何名为是处非处善巧?谓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种种自相,如实了知所有非处种种自相,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种种自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种种自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种种共相,如实了知所有非处种种共相,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种种共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种种共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常若无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常若无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乐若苦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乐若苦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我若无我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我若无我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淨若不淨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淨若不淨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空若不空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有相若无相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有相若无相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有愿若无愿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有愿若无愿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寂静若不寂静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寂静若不寂静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所有是处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得,如实了知所有非处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得,如是名为是处非处善巧。
「如是菩萨于诸蕴等应修善巧,由善巧故,为诸有情如应说法,令永断灭有情想等。菩萨如是起殊胜心,为利自他修诸妙慧,一切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迴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是名具戒菩萨,当知具足无上淨戒。若诸菩萨欲求无上正等菩提,应勤修习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若诸菩萨以此六种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诸菩萨由此淨戒,普胜一切声闻、独觉。
「又,满慈子!初发无上正等觉心一菩萨戒,一切有情皆所成就十善业道,此戒于彼,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十善业道;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前五神通;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安住慈、悲、喜、捨;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随顺空忍;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顺无相忍;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顺无愿忍;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又,满慈子!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第八者法;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尔时,满慈子白舍利子言:「我今欲问尊者第八所有义趣,颇见开许为我解释此义趣耶?」
舍利子言:「随意发问,我既闻已当为解释。」
满慈子言:「为即色蕴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色蕴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受、想、行、识蕴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受、想、行、识蕴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眼处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眼处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耳、鼻、舌、身、意处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耳、鼻、舌、身、意处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色处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色处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声、香、味、触、法处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声、香、味、触、法处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眼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眼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耳、鼻、舌、身、意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耳、鼻、舌、身、意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色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色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声、香、味、触、法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声、香、味、触、法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眼识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眼识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耳、鼻、舌、身、意识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耳、鼻、舌、身、意识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眼触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眼触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耳、鼻、舌、身、意触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耳、鼻、舌、身、意触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地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地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水、火、风、空、识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水、火、风、空、识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若尔,尊者说何等法名为第八?云何令我了知尊者所说义趣如理受持?」
舍利子言:「若于诸法平等性中,以如实智知平等性、证平等性,由此智故所作已息。我于此中不见第八,亦复不见知平等智,此中无我、无我所故,云何于中可相徵诘?」
满慈子言:「云何尊者前后所说非互相违?谓前说言:『一切第八所有淨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今复说言:『我于此中都不见有第八及智。』」
舍利子言:「我先所说,为初学者,不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说,欲使有情趣入正法,不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说,欲使有情知大乘行出过二乘,不说诸法平等实性;我先所说,欲使有情如实觉了佛乘、大乘淨戒殊胜,故作是说: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第八者法,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不说诸法平等实性离我、我所,何所相违?
「又,满慈子!一切预流、一来、不还及阿罗汉、独觉淨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具寿当知!诸有欲令声闻、独觉所有淨戒胜菩萨戒,彼为欲令声闻、独觉所有淨戒胜如来戒,当知彼类欲与如来共诤胜劣。譬如有人与王子诤,当知彼人欲与王诤;如是若有欲令声闻、独觉淨戒胜菩萨戒,则为欲令声闻、独觉所有淨戒胜如来戒,当知彼类欲与如来共诤胜劣。何以故?满慈子!诸菩萨法不可胜故,菩萨是真法王子故。
「又,满慈子!譬如有人无手无足,而作是说:『我能渡至大海彼岸。』彼有虚言而无实义,由增上慢作如是说。如是若有声闻、独觉作如是言:『我所有戒胜菩萨戒。』当知彼言都无实义。何以故?满慈子!菩萨功德如大海故。如彼愚人实无手足,而言:『我能越渡大海。』如是有趣二乘之人,实无菩萨殊胜功德,而言:『我胜菩萨淨戒。』无有是处。何以故?满慈子!菩萨淨戒无边际故。」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何缘故说菩萨淨戒无边际耶?」
舍利子言:「菩萨淨戒普能解脱无量有情犯戒恶故,普能安立无量有情清淨戒故。」
时,满慈子复问具寿舍利子言:「尊者所说犯戒恶者是何增语?」
舍利子言:「我、我所执及馀烦恼名犯戒恶,谓任持想、若我想、若有情想、若命者想、若生者想、若养者想、若士夫想、若补特伽罗想、若有想、若无想,如是诸想及馀烦恼,是犯戒恶增语。所显菩萨淨戒,普能解脱无量有情如是所说犯戒恶故,量无边际;又诸菩萨所有淨戒,普能安立无量有情令住淨戒,是故菩萨安住大乘所得淨戒量无边际,声闻、独觉所不能及,普胜声闻、独觉淨戒。又,满慈子!诸菩萨名普胜一切声闻、独觉,谓修淨戒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有漏淨戒,能胜二乘无漏淨戒?」
舍利子言:「声闻、独觉无漏淨戒,唯求自利迴向涅槃,菩萨淨戒普为度脱无量有情,迴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所有淨戒,能胜二乘无漏淨戒。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引发淨戒,是诸菩萨所起淨戒,不胜二乘无漏淨戒,不名淨戒波罗蜜多。然诸菩萨心无分限,普为度脱无量有情,求大菩提引发淨戒,是故菩萨所起淨戒,能胜二乘无漏淨戒,名为淨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如日轮出放大光明,萤火等光悉皆隐没;如是菩萨修行淨戒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普胜一切声闻、独觉迴向涅槃所有淨戒。
「又,满慈子!如月轮出放大光明,一切星光皆被映夺;如是菩萨修行淨戒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普胜一切声闻、独觉迴向涅槃所有淨戒。
「又,满慈子!若时菩萨随念如来,迴向趣求一切智智,由起殊胜相应心力,引得淨戒波罗蜜多,尔时名为行自行处,普胜一切声闻、独觉。」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若时菩萨不现发起一切智心,尔时菩萨为名何等?」
舍利子言:「若时菩萨不现发起一切智心,尔时菩萨名无记心相续而住,是时菩萨应知犹名具戒菩萨,于菩萨戒未名毁犯,不名弃捨菩萨淨戒。若时菩萨不现发起一切智心,尔时菩萨迴向声闻或独觉地,是时菩萨捨菩萨地失自行处。若诸菩萨随尔所时迴向声闻或独觉地,是诸菩萨即尔所时于无上乘应知名死,虽非实死而得死名。如工幻师或彼弟子,执小儿手引上高梯,幻解身支分分堕落;时彼眷属咸谓命终,伤歎悲号生大苦恼:『如何此子倏忽灭亡,我等亲族无由重见!』菩萨亦尔,捨大菩提退住声闻或独觉地,失一切智应知如死,如彼小儿虽不失命,而彼亲属起于死想。
「又,满慈子!于意云何?菩萨淨戒与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有何差别?」
满慈子言:「如是诸戒真如法性实无差别。」
舍利子言:「如是诸戒真如法性虽无差别,而亦可说有差别相,此差别相应说云何?」
满慈子言:「如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异生、声闻、独觉不尔;如是菩萨所有淨戒,与彼诸戒说有差别。」
舍利子言:「由此菩萨所有淨戒,胜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谓菩萨戒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名为淨戒波罗蜜多,馀戒不尔,是谓差别。何以故?满慈子!菩萨淨戒普胜三千大千世界及馀无量无边有情,除佛世尊所有淨戒,于馀淨戒最胜第一。所以者何?菩萨淨戒能引无量无边有情,解脱生死及诸恶趣。由此因缘,菩萨淨戒于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又,满慈子!如雪山王具山王德,馀山不具;若具德者得山王名,若不具德不立王号。如是菩萨所有淨戒,迴向无上正等菩提,不离趣求一切智智故,名淨戒波罗蜜多;独觉、声闻、异生淨戒不欲迴向无上菩提,远离所求一切智智,不名淨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诸菩萨众所有淨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何缘菩萨摩诃萨众所有淨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
舍利子言:「菩萨淨戒普为利乐一切有情,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异生、声闻、独觉不尔,是故菩萨所有淨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
时,满慈子便讚具寿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诚如所说。如是讚说菩萨淨戒,令菩萨众转复精勤,受持菩萨所有淨戒。尊者定应承佛神力说,诸菩萨所有淨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淨戒。」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应受持诸菩萨众所有淨戒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如舍利子与满慈子共所演说,如是演说定不虚妄。假使有取妙高山王,上昇梵世投之于下;彼适投已,发诚谛言:『若菩萨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诸淨戒者,令此山王虚空中住。』言已便住,必不堕落。何以故?阿难陀!诸菩萨戒,除如来戒,于馀淨戒若有漏、若无漏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时,舍利子,佛神力故,便见东方有一佛土,去此佛土过百千界,其中如来现为无量人、天等众宣说正法。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汝见东方过百千界有一佛土,现有如来为无量众说正法不?」
舍利子言:「唯然!已见!未知彼界、彼佛何名?」
尔时,世尊告舍利子:「彼佛世界名曰明灯,其中如来、应、正等觉现说法者,号为月光。彼佛有一声闻弟子,名为有顶神通第一,以神通力往馀世界,右手拔取妙高山王,上昇梵世投之于下;彼适投已发诚谛言:『若菩萨戒,除如来戒,于馀淨戒若有漏、若无漏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如是所说不虚妄者,令此山王虚空中住。』言已便住更不复下。」
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复见彼妙高山王住虚空中更不下不?」
时,舍利子白言:「已见!世尊!」
复告舍利子言:「今彼山王住虚空者,由依菩萨所有淨戒,除如来戒,发诚谛言普胜异生、声闻等戒,是故我说决定不虚。彼佛众中声闻弟子,以神通力往馀世界,右手拔取妙高山王,上昇梵世投之于下,投已复发诚谛之言,言已山王住虚空者,为证我说定不虚妄。时,彼如来声闻弟子,依菩萨戒发诚谛言,令彼山王还住本处。」
时,舍利子见已讚言:「甚奇!世尊!所言诚谛。诸菩萨戒威力难思,一切世间无能及者。」
时,舍利子便白佛言:「若有欲胜菩萨戒者,当知彼欲胜如来戒。所以者何?除如来戒,定无能胜菩萨戒者。若修菩萨淨戒圆满,即名如来、应、正等觉,是故菩萨戒不可胜。」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有退菩萨所有淨戒岂难胜耶?」
舍利子言:「定无菩萨住菩萨心有退转者,若有退转便非菩萨。如善射师箭不中的,应知彼类非善射师;菩萨亦尔,若不能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虽复勤修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而不迴向一切智智,当知彼非具戒菩萨。又,满慈子!若有菩萨修诸功德,不解云何菩萨迴向一切智智?而缘声闻或独觉地所有功德,谓是所求一切智智。当知彼类犹得名为具戒菩萨。何以故?满慈子!彼无菩萨方便善巧,不解迴向一切智智,缘二乘地所有功德,谓是所求一切智智,意乐不坏故,亦名为具戒菩萨。持菩萨戒由有迴向一切智智故,得名为持菩萨戒,摄受淨戒波罗蜜多。彼于后时若遇善友,能缘真实一切智智,迴向无上正等菩提,定当证得一切智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十二淨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又,满慈子!有二菩萨俱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二、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具寿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若诸菩萨速求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此中容有二事:一者、若无方便善巧,便证实际堕二乘地。二者、若有方便善巧,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火宅中有众宝聚,有人求宝入此宅中,其人尔时容有二事:一者、若无方便善巧,死于火宅。二者、若有方便善巧,持宝而出。如是菩萨速求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此中容有二事:一者、若无方便善巧,便证实际堕二乘地如死火宅。二者、若有方便善巧,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持宝出。是故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为速求堕二乘地。」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速证实际岂非菩萨方便善巧?」
舍利子言:「速证实际非为菩萨方便善巧。所以者何?堕二乘地非为方便善巧等流,乃是无方便善巧等流果,退失所求大菩提故。夫为菩萨求大菩提,饶益有情不求实际,故证实际非巧便果。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行施,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名布施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护戒,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名淨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忍,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名安忍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精进,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名精进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定,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名静虑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慧,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名般若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行内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究竟行于内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行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究竟行于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观无明,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究竟观于无明。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究竟观行乃至老死。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观苦圣谛,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究竟观苦圣谛。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观集、灭、道圣谛,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究竟观集、灭、道圣谛。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四静虑,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四静虑。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四无量、四无色定,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四无量、四无色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四念住,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四念住。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空解脱门,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空解脱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无相、无愿解脱门,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无相、无愿解脱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八解脱,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八解脱。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淨观地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淨观地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种性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种性地智乃至如来地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极喜地,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极喜地。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离垢地乃至法云地。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一切陀罗尼门,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一切陀罗尼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一切三摩地门,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一切三摩地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五眼,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于五眼。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六神通,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六神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如来十力,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如来十力。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三十二相,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三十二相。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八十随好,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八十随好。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无忘失法,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无忘失法。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恒住捨性,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恒住捨性。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一切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一切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严淨佛土,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严淨佛土。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成熟有情,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成熟有情。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随喜他诸功德,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随喜他诸功德。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迴向一切智智,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迴向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以一食施所获功德,胜馀菩萨住经殑伽沙数大劫捨转轮王上妙饮食布施一切所获功德。』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行布施。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一心集诸功德,胜馀菩萨住经殑伽沙数大劫集诸功德。』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集诸功德。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作是思惟:『我能修行方便善巧,非馀菩萨。』是诸菩萨行于非处,行非处故戒有毁缺,不能圆满修方便善巧。
「具寿当知!若诸菩萨方便善巧修诸功德,若起如是种种思惟,应知彼非方便善巧。何以故?满慈子!菩萨不应欲胜菩萨,菩萨不应轻慢菩萨,菩萨不应降伏菩萨;菩萨于馀诸菩萨所供养恭敬,应如供养恭敬如来。」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菩萨为但应恭敬菩萨,为亦应恭敬诸馀有情?」
舍利子言:「诸菩萨众应普恭敬一切有情,谓诸菩萨如敬如来,如是亦应敬馀菩萨;如敬菩萨,如是亦应敬馀有情,心无差别。何以故?满慈子!诸菩萨众于诸有情心应谦下,应深恭敬,应与自在,应离憍慢。如是菩萨于诸有情,深心恭敬如佛菩萨。如是菩萨应作是念:『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深法要,令断烦恼得般涅槃,或得菩提究竟安乐,或令解脱诸恶趣苦。』
「又,满慈子!如是菩萨于有情类应起慈心,于诸有情心离憍慢,作如是念:『我当修学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一切皆得最第一性。所以者何?第一性者所谓佛性,我当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成佛。』如是菩萨于有情类皆起慈心,欲使有情一切皆得居法王位,此法王位最胜最尊,于法有情俱得自在,是故菩萨摩诃萨众应普恭敬一切有情,慈心遍满无拣别故,如来法身遍一切故。」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云何菩萨作如是念:『我当恭敬一切有情,我证无上正等觉已,教诫教授一切有情,皆令证得最第一性,一切皆得居法王位。』如工幻师或彼弟子,于四衢道幻作大王及四种军勇健难敌,此中幻王不作是念:『我今具有四种勇军势力难敌。』四种幻军不作是念:『我等一切皆属大王,随王意转。』何以故?舍利子!此中一切若王、若军,皆非实有、都无自性,实有自性皆所不摄。如世尊说诸法如幻,一切有情亦复如是,既皆如幻谁恭敬谁?谁复令谁得第一性?居法王位说何等法?」
舍利子言:「如是!如是!有情及法一切如幻。当知此中如幻菩萨恭敬一切如幻有情,方便善巧教诫教授,令得第一如幻佛性,居法王位说如幻法。然诸菩萨虽作是念,而于其中都无所执。若诸菩萨于诸法中少有所见,是诸菩萨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时菩萨于诸法中都无所见,是时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行精进波罗蜜多,教化有情令得成佛,而于诸法都无所见,谓不见有少分法性,实能令他得第一性,亦不见有少分法性,实能令他居法王位,虽无所见而不退转。当知菩萨能着广大精进甲冑都无所执,谓诸菩萨知法王位虽皆如幻都非实有,而能精勤求趣不退,虽勤精进求趣佛果,而于诸法都无所见,虽无所见,而不退转。如是菩萨虽知天、人、阿素洛等皆悉败坏,而于其中无败坏想,达一切种皆如幻故。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说寂静法,谓虽种种名句、文身方便宣说一切法性,而法本性皆不可说。
「又,满慈子!一切法性不可显示、不可宣说。菩萨证得大菩提时,虽为有情说诸法性,而作是念:『我于菩提都无所得,亦常于法不为有情有所宣说。我虽证得无上菩提,而此菩提实不可证;我虽宣说一切法性,而诸法性实不可说。能说、所说俱无自性,能证、所证亦不可得。』是故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法中不应执着,虽无执着而不退转,由无退转心不沉没,由不沉没摄受精进,是为精进波罗蜜多。复以精进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圆满淨戒波罗蜜多。复以淨戒波罗蜜多,迴向趣求一切智智,令此淨戒波罗蜜多转胜、转增、转明、转淨。如是菩萨修学淨戒波罗蜜多,速得圆满增、胜、明、淨,皆由菩萨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若一切法皆如幻事都非实有,云何菩萨迴向趣求一切智智而得成立?」
舍利子言:「若一切法少分实有非如幻事,则诸菩萨毕竟不能迴向趣求一切智智;以一切法无少实有非如幻事故,诸菩萨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有所堪能迴向趣求一切智智精勤无倦,皆由了达诸法非实、如幻、如化有所堪能,当知即是菩萨精进波罗蜜多。」
满慈子言:「如是菩萨有所堪能迴向趣求一切智智精勤无倦,是何法业而说堪能?即是精进如何修学如是堪能?」
舍利子言:「堪能即是方便善巧之所作业。菩萨要依方便善巧,知一切法皆如幻事。菩萨安住方便善巧,不怖法空、不堕实际。譬如有人住高山顶,两手坚执轻固伞盖,临山峯刃翘足引颈,俯观岩下险绝深坑;伞盖承风力所持御,虽临险岸而不堕落;如是菩萨方便善巧大悲般若力所任持,虽如实观诸法如幻虚妄显现本性空寂,而心都无下劣怖畏,于法实际亦不证入。何以故?满慈子!是诸菩萨方便善巧,大悲般若力所任持,不怖法空、不证实际。如持伞盖俯峻峯岩,观险绝坑无怖无堕;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被戴坚固甲冑,摄受方便善巧,成就第一圆满淨戒波罗蜜多为所依止,虽求无上正等菩提,而不见法已正、当证。应知如是菩萨淨戒波罗蜜多,一切皆由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能至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所摄受故,常不远离所学六种波罗蜜多,是诸菩萨由不远离所学六种波罗蜜多,渐次隣近一切智智,超胜一切声闻、独觉,何以故?满慈子!是诸菩萨专意趣求如无价宝一切智故。
「又,满慈子!如有二人作大方便,入深山窟求无价宝。彼入未久便见两边。有诸少价金银等宝,俱见不取渐次前行;复见两边有多价宝,一见贪着荷负而还,一见不取更复前进,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多所饶益。如是菩萨作大方便,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趣入佛法略有二种:一、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虽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而闻二乘所有功德心便爱味,由爱味故精勤摄受,远离所求一切智智,退失无上正等觉心;如彼初人见少价宝虽不贪着,而见多价贪着持还失无价宝。二、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初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次闻二乘所有功德亦不爱味,由不爱味便不思惟,由不思惟便不修习,既不修习方便厌捨。所以者何?此诸菩萨知世善法多诸过患,不能究竟自利利他,障碍所求一切智智;声闻、独觉功德善根,虽出世间而但自利,不能普利一切有情,亦障所求一切智智,故不爱味亦不思惟,于彼善根不乐修习。由斯超越彼二乘地,勤求无上正等菩提,渐次证得一切智智;如彼后人见少价宝及多价宝俱不贪着,渐次深入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既不贪染世间善法,于二乘法亦不爱味,由斯渐次趣大菩提,修多百千难行苦行,供养恭敬无量如来,成熟有情、严淨佛土,至极圆满得一切智,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如无价宝多所饶益。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闻二乘种种功德,而能了达皆非究竟,虽能取证而深厌捨,虽深厌捨而能巧说,方便饶益彼类有情,令善修行证涅槃乐。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能不摄受二乘功德,精进修行诸菩萨行,趣证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利益安乐。」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住不退位,于何等行不应味着?」
舍利子言:「彼于六种波罗蜜多不应味着。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六种波罗蜜多,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种种空观。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种种空观,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真如等观。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真如等观,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诸缘起观。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诸缘起观,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诸圣谛观。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苦、集、灭、道四圣谛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诸圣谛观,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助菩提分。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助菩提分,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三解脱门。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三解脱门,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陀罗尼门、三摩地门,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静虑、无量、等至、解脱。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静虑、无量、等至、解脱,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静虑、无量、等至、解脱,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胜处、遍处、九次第定。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胜处、遍处、九次第定,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胜处、遍处、九次第定,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修诸地智。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修诸地智,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修诸地智,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五眼、六神通。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五眼、六神通,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五眼、六神通,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十八佛不共法。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十八佛不共法,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十八佛不共法,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无忘失法、恒住捨性。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无忘失法、恒住捨性,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无忘失法、恒住捨性,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淨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虽应精勤勇勐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现行如是分别:『我由如是菩萨淨戒,摄受诸相及诸随好。』若诸菩萨现行如是分别心者,应知名为犯菩萨戒。是故菩萨不应贪求诸相随好求趣无上正等菩提。若诸菩萨取着相好受持淨戒,应知名为取着淨戒有所毁犯;若诸菩萨取着淨戒有所毁犯,定不能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十二淨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能如是安住妙智,谓如实知如是菩萨取着淨戒有所毁犯,如是菩萨不取着戒无所毁犯。」
时,舍利子便白佛言:「我信如来、应、正等觉所说妙法起如是智,非我自能作如是说。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诸菩萨众若暂起心,欣讚声闻或独觉地,应知毁犯菩萨淨戒;诸菩萨众若暂起心,厌毁声闻或独觉地,应知毁犯菩萨淨戒。所以者何?若诸菩萨欣讚声闻或独觉地,便于彼地心生爱着,不能趣求一切智智,于菩萨戒有所毁犯;若诸菩萨厌毁声闻或独觉地,便于彼地心生轻蔑,即障所求一切智智,于菩萨戒有所毁犯,是故菩萨于二乘地,不应欣讚亦不厌毁。若诸菩萨于二乘地,心不恭敬或生爱着,当知皆是行于非处。若诸菩萨行于非处,应知名为犯戒菩萨,亦名取着淨戒相者,不能证得一切智智,是故菩萨于二乘地,但应远离、不应讚毁。若诸菩萨于二乘地不远离者,定不能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世尊!若诸菩萨缘五欲境起味着心,虽复名为非理作意,而不甚碍无上菩提。所以者何?非理作意堕烦恼数,由彼烦恼令诸菩萨受彼彼生,若时若时诸菩萨众于彼彼趣受彼彼身,尔时尔时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渐学圆满;若时若时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渐学圆满,尔时尔时是诸菩萨渐得邻近一切智智。是故,世尊!我谓烦恼于诸菩萨有大恩德,谓能随顺一切智智。若诸菩萨能观烦恼能助引发一切智智,于菩萨众有大恩德,是诸菩萨应知已证于一切事方便善巧,如是菩萨应知安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应知如是诸菩萨众,于菩萨戒无所毁犯,亦不取着菩萨淨戒。」
尔时,佛讚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汝能善说诸菩萨众有于淨戒有所取着、有所毁犯,有于淨戒无所取着、无所毁犯。汝显如来是实语者,是法语者,是善记说法随法者。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作是思惟:『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由我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增上威力,无淨戒者皆得淨戒,有恶戒者皆得远离;由我所学菩萨淨戒波罗蜜多增上威力,摄受如是诸有情类,皆得殊胜利益安乐。』是菩萨摩诃萨当知成就方便善巧,若时若时以自淨戒波罗蜜多,迴施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尔时尔时所住淨戒波罗蜜多渐次增长;若时若时所住淨戒波罗蜜多渐次增长,尔时尔时复能摄受无量淨戒波罗蜜多;若时若时复能摄受无量淨戒波罗蜜多,尔时尔时复能摄受无量无数微妙佛法,由斯疾得一切智智。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作是思惟:『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由我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增上威力,未发无上菩提心者,皆能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皆永不退;若于无上正等觉心已不退者,速能圆满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缘诸菩萨迴施淨戒波罗蜜多,若时若时迴施淨戒波罗蜜多,尔时尔时能不远离一切智心;若时若时能不远离一切智心,尔时尔时渐次邻近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善根增上威力,复能摄受无量淨戒波罗蜜多令渐增广,亦能摄受无量无数微妙佛法令渐圆满。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以自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施一菩萨所获福聚,胜施殑伽沙数世界犯戒有情皆令圆满受持淨戒。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以自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迴施十方诸有情类,令住淨戒远离毁犯,所获福聚无量无边。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以自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施一菩萨所获福聚,于前菩萨所获福聚,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以自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施一菩萨,令其摄受一切智智,亦令任持一切智智。此一菩萨既能摄受一切智智,复能任持一切智智,则能摄受、任持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皆令安住所有淨戒离诸毁犯,如是展转多所饶益。
「譬如大舍一柱十间,无量众生于中止住,共相嬉戏欢娱受乐。有暴恶人欲伐其柱,时,有善士告恶人言:『今此舍中多诸族类,共相嬉戏欢娱受乐,若伐此柱其舍崩摧,损害此中无量生命。』如是善士为欲利乐其中止住无量有情,遮彼恶人不令伐柱。时,有男子讚善士言:『善哉!善哉!汝今已施无量生类寿命安乐。』如是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以大乘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教诫教授,令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若以独觉及声闻乘功德善根教诫教授,便障无量无边有情、阿罗汉等殊胜功德。
「若有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以大乘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教诫教授,令其摄受一切智智,亦令任持一切智智。既令摄受一切智智,亦令任持一切智智,即施无量无边有情、阿罗汉等殊胜功德。如是菩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以大乘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教诫教授,即为教诫教授无量无边有情,令行种种安乐妙行。如是菩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作是思惟:『由我所住菩萨淨戒波罗蜜多,愿诸有情皆具淨戒远离毁犯。愿以如是迴施善根,一切有情皆得正念,由正念故皆生喜乐。』彼诸有情闻此语已,心离毁犯受持淨戒。
「复有菩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能起一心以所住戒施一菩萨,于前功德,百倍为胜,千倍为胜,乃至邬波尼杀昙倍亦复为胜。如是菩萨若时若时为有情故,以所住戒迴施菩萨,尔时尔时菩萨淨戒波罗蜜多渐次增长,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如是菩萨安住淨戒波罗蜜多,迴施有情所获福聚种种差别。」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云何应知如是菩萨经几劫数当得出离?如是菩萨发趣大乘已经久如?」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应知如是菩萨能以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有情类,令发无上正等觉心,无倒修行诸菩萨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应知如是菩萨能以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为诸有情迴向愿得一切智智,谓作是念:『愿我迴此所修布施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悭贪者皆能布施;愿我迴此所修淨戒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犯戒者皆得淨戒;愿我迴此所修安忍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瞋忿者皆得安忍;愿我迴此所修精进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懈怠者皆得精进;愿我迴此所修静虑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乱心者皆得静虑;愿我迴此所修般若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恶慧者皆得妙慧。』」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菩萨迴己善根施有情类,经几劫数修行大乘当得出离?」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菩萨迴己善根施有情类,五百大劫修行大乘当得出离。
「又,舍利子!如是菩萨或有成就方便善巧,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彼即于此贤劫之中,愿成如来、应、正等觉,堕千佛数,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如慈氏佛空诸恶趣,初会说法百千俱胝诸声闻众成阿罗汉;如是菩萨我说已于二千劫中修菩提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诸馀菩萨若具如前诸行、状、相,当知彼经五百大劫修学大乘当得出离,如是菩萨当知已住不退转位。」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应生欢喜。所以者何?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生欢喜者,定不捨离诸佛世尊,诸佛世尊亦不捨彼。」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经一昼夜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已久发趣大乘;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经二昼夜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复久发趣大乘;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经三昼夜展转乃至经七昼夜,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更久乃至甚久发趣大乘。」
时,舍利子便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是诸菩萨发趣大乘,已经百劫、或二百劫、或三百劫,展转乃至或七百劫。是诸菩萨修行大乘,经七百劫当得出离。是诸菩萨由此因缘,功德善根渐次增长。是诸菩萨方便善巧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虽深欢喜而无染着。是诸菩萨本性清淨,闻说大乘深心欢喜。」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汝承佛力能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具如前说诸行、状、相,当知已久发趣大乘,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已于菩提心不退转。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不生欢喜,是诸菩萨发趣大乘当知未久。我于如是新趣大乘诸菩萨众,亦为宣说波罗蜜多相应法教,令勤修学渐当证得一切智智。」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甚奇!如来、应、正等觉于诸菩萨皆不弃捨。」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汝谓如来、应、正等觉唯不弃捨诸菩萨耶?汝今不应作如是见。何以故?舍利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不弃捨一切有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深愍念一切有情,于诸有情常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彼有情于生死苦速得解脱?』
「又,舍利子!汝等当知!诸佛世尊其心平等,如于佛所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如是愍念一切有情,平等欲令离苦得乐。
「又,舍利子!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于诸佛所住别异心,于诸菩萨住别异心,于诸独觉住别异心,于阿罗汉住别异心,于不还者住别异心,于一来者住别异心,于预流者住别异心,于随法行住别异心,于随信行住别异心,于外五通住别异心,于诸成就别解脱戒住别异心,于诸成就十善业道住别异心,于诸成就十恶业道住别异心,于旃荼罗、补羯娑等住别异心,则诸如来、应、正等觉心有差别、随欲而行,应非如来、应、正等觉。
「又舍利子!然诸如来、应、正等觉,如于佛所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菩萨所亦复如是。如于菩萨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独觉所亦复如是。如于独觉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阿罗汉亦复如是。如于阿罗汉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不还者亦复如是。如于不还者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一来者亦复如是。如于一来者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预流者亦复如是。如于预流者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随法行亦复如是。如于随法行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随信行亦复如是。如于随信行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外五通亦复如是。如于外五通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诸成就别解脱戒亦复如是。如于成就别解脱戒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诸成就十善业道亦复如是。如于成就十善业道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诸成就十恶业道亦复如是。如于成就十恶业道起纯淨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于旃荼罗、补羯娑等亦复如是。由此如来、应、正等觉心无差别、不随欲行故,名如来、应、正等觉。是故诸佛具大悲慧、住一切法平等性中,于诸有情皆不弃捨。
「又,舍利子!我都不见诸佛世尊于所缘境及于少事起爱恚者,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于所缘事起爱恚等,无有是处。何以故?舍利子!诸佛世尊于爱恚等一切烦恼皆永断故。
「又,舍利子!然诸如来、应、正等觉于诸菩萨最不弃捨。何以故?舍利子!以诸如来、应、正等觉般涅槃后,有诸菩萨精进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渐次圆满;精勤修学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苦、集、灭、道圣谛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渐次圆满;精勤修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渐次圆满;精勤修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渐次圆满;精勤修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渐次圆满;精勤修学淨观地、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渐次圆满;精勤修学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渐次圆满;精勤修学五眼、六神通渐次圆满;精勤修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渐次圆满;精勤修学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渐次圆满;精勤修学无忘失法、恒住捨性渐次圆满;精勤修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独觉因道、独觉菩提无颠倒智渐次圆满;精勤修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渐次圆满;精勤修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渐次圆满;精勤修学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麁恶语、离离间语、离杂秽语、离贪欲、离瞋恚、离邪见业道渐次圆满;精勤修学施设种种法门妙智渐次圆满。与诸世间作法明照,度脱无量无边有情,离生死苦证涅槃乐。
「诸佛世尊观如是义,教诫教授如是菩萨,由此因缘最不弃捨诸菩萨众。以诸菩萨于诸如来、应、正等觉般涅槃后,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与诸世间作法明照,令修正行获大饶益,故于菩萨最不弃捨。」
时,舍利子便白佛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诚如圣教。于诸如来般涅槃后,十方世界有菩萨摩诃萨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与诸世间作法明照。譬如大树多诸果叶,枯灭之后小树续生,茎、干、枝、条渐高渐广,周匝荫影一踰缮那,无量众生止息于下,得免风雨寒热等难,採擿果、叶而受用之,诸有智人咸共称讚。如是大树果、叶、荫影,利乐有情不异于昔,唯诸愚者不解依趣。
「如是菩萨于佛世尊般涅槃后,渐次修学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边诸佛妙法渐次圆满,各于三千大千世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绍先如来、应、正等觉,如实利乐无量有情,种种佛事令不断绝。谓为无边诸有情类,方便宣说十善业道、施、戒、修等种种法门令勤修学,脱恶趣苦生天、人中受诸快乐。或为无边诸有情类,方便宣说蕴、处、界等,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令勤精进,无倒观察苦、集、灭、道四种圣谛,修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三解脱门及馀善法,断诸烦恼得般涅槃。
「或为无边诸有情类,方便宣说所有色蕴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受、想、行、识蕴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蕴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受、想、行、识蕴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蕴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受、想、行、识蕴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蕴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受、想、行、识蕴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蕴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受、想、行、识蕴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蕴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受、想、行、识蕴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所有眼处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处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处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处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处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处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处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处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处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处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处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处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所有色处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处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处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处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处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处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处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处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处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处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处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处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所有眼界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界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界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界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界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界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界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界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界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界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界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界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所有色界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界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界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界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界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界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界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界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界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界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色界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声、香、味、触、法界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所有眼识界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识界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识界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识界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识界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眼识界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所有苦圣谛常无常性皆不可得,所有集、灭、道圣谛常无常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苦圣谛乐无乐性皆不可得,所有集、灭、道圣谛乐无乐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苦圣谛我无我性皆不可得,所有集、灭、道圣谛我无我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苦圣谛淨不淨性皆不可得,所有集、灭、道圣谛淨不淨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苦圣谛寂静不寂静性皆不可得,所有集、灭、道圣谛寂静不寂静性亦不可得;方便宣说所有苦圣谛远离不远离性皆不可得,所有集、灭、道圣谛远离不远离性亦不可得。
「方便宣说如是等类无量法门令勤精进,方便善巧无倒观察离诸戏论,方便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馀无量无边佛法,究竟证得一切智智。诸有情类有觉慧者,闻如是法精进修行,随其所应得甘露味,或暂或永利益安乐,唯有愚痴诸外道等,不能听受,沉沦诸趣。诸佛世尊观如是义,偏于菩萨教诫教授。以诸菩萨于诸如来、应、正等觉般涅槃后,修菩萨行渐次圆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与诸世间作法明照。譬如大树多所荫影,利益安乐无量有情。」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教诫教授声闻乘人,若百若千乃至无数,皆令安住阿罗汉果,不如为一菩萨乘人方便善巧说深法要,所谓六种波罗蜜多相应之法,令彼闻已,发起一念与一切智相应之心。如是法要于前教法,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以所发心于声闻等所有功德最为胜故。」
尔时,佛讚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汝能为佛作真弟子,聪叡明了,调善无畏教诫教授菩萨乘人,令勤修行诸菩萨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应受持如舍利子所说菩萨摩诃萨众所修淨戒波罗蜜多,勿令忘失!」
阿难陀曰:「唯然!世尊!我已受持如舍利子所说菩萨摩诃萨众所修淨戒波罗蜜多,必不忘失!令诸菩萨未发无上菩提心者,速令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于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
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具寿舍利子、具寿满慈子、具寿阿难陀,及馀声闻、诸菩萨众,并馀一切天、龙、药叉、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
大般若经第十三会忍波罗蜜多分
序
西明寺沙门玄则撰
惟夫擅等觉之灵根、膺广慈之奥主,冯闇海而利往、笼苍品以遐征,则忍波罗蜜为无与竞,是以玄朋踵萃、神谟继阐。将夷道梗、为沮心怨,播亲亲于蠢徒、闢荡荡于情路,虽毁甚矛箭、害穷齑粉,必当内蠲我想、外抵人相,目邻虚之有间,投刃曷伤?念机关之无主,触舟奚若?我无自我,物复谁物?譬夫大浸稽空,而空无溺惧;积洿归泽,而泽无垢忿。况已谢之声,毁誉一贯;既迁之色,损益同科。大欲饶之以乐,岂复加之以苦?不有来损,则摄受之路无从;不有往慈,则菩提之行无主。翻为善友,更领深恩,闻詈剧丝竹之娱,得捶踰捧戴之悦。太子之二目兼丧,曾靡二心;仙人之七分支解,方酬七觉。其感通也,则百矛集体,百福之相开;万恼萦身,万德之基立。其致用也,则远契无生,俯远尘于证淨;遥资大捨,均左涂于右割。比惭愧而为衣,则龙衮不侔其丽;御烦恼而成铠,则犀渠有谢其坚。语其大力,则拔山无以喻;谈其无畏,则贾勇弗之伦。始即事而为三,卒阶行而成五,莫不具依方便,斯着圆音。词旨慇懃,理义详覈。一轴单译,比于勤分。规弼之美,不其要欤!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九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十三安忍波罗蜜多分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具寿满慈子:「汝今应为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宣说安忍波罗蜜多。」
时,满慈子蒙佛教勅,承佛神力便白佛言:「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他有情种种诃骂、毁谤、言说应深忍受,不应发起忿恚恨心,应起慈悲报彼恩德。如是菩萨应于安忍波罗蜜多深心信乐,随所发起安忍之心,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能住安忍波罗蜜多。」
时,舍利子便问具寿满慈子言:「诸菩萨众所修安忍,与声闻众所修安忍,有何差别?」
满慈子言:「诸声闻众所修安忍,名为少分行相,所缘非极圆满;诸菩萨众所修安忍,名为具分行相,所缘最极圆满。谓诸菩萨安忍无量,为欲利乐无量有情,被安忍铠作是誓言:『我当度脱无量有情,皆令离苦,证涅槃乐。』是故菩萨安忍无量。声闻安忍唯为捨弃自身烦恼,非为有情,是故名为少分安忍,非如菩萨摩诃萨众安忍无量。以诸菩萨不离安忍波罗蜜多,是故名为具分安忍。若于菩萨起不清淨,不能含忍损害之心,当知彼人获无量罪,非于声闻、独觉乘等,是故菩萨安忍最胜。
「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如为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诃责,心无忿恨;如是若为或旃荼罗、或补羯娑、或馀下贱诸有情类诃骂、谤毁,亦不应起忿恚、嫌恨、加报之心经刹那顷。如是菩萨摄受安忍波罗蜜多疾得圆满,不久证得一切智智。如是菩萨修学安忍波罗蜜多渐次究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安住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堪受他人诃骂、谤毁,其心不动如妙高山,功德善根增长难坏,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普为世间作大饶益。」
时,舍利子复问具寿满慈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修安忍时,有二人来至菩萨所:一善心故以旃檀涂,一恶心故以火烧身。菩萨于彼应起何心?」
满慈子言:「是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第一人不应起爱,于第二人不应起恚,应于彼二起平等心,俱欲毕竟利益安乐;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能行安忍波罗蜜多,能住安忍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能行安忍波罗蜜多,能住安忍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能无倒行菩萨行处,能无倒住菩萨淨土。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于有情类,不应发起忿恚之心,不应发起嫌恨之心,不应发起报怨之心。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于有情类,安忍圆满、称讚圆满、柔和圆满、意乐圆满,无忿无恨,于一切处皆起慈心。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他诸有情来至其所,起怨害心,欲打、欲缚、毁辱、诃责,皆能安忍无心加报。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他诸有情来至其所,欲兴鬪诤作不饶益,菩萨于彼起和好心,软言愧谢令毒心息。
「尔时,菩萨作是思惟:『如是有情来至我所,欲兴鬪诤作不饶益。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宣扬甚深空法,令永息灭一切鬪诤,谓为宣扬所有色蕴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受、想、行、识蕴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眼处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耳、鼻、舌、身、意处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色处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声、香、味、触、法处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眼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耳、鼻、舌、身、意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色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声、香、味、触、法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眼识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耳、鼻、舌、身、意识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眼触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耳、鼻、舌、身、意触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
「『或为宣扬所有地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水、火、风、空、识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因缘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诸缘所生诸法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无明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或为宣扬所有欲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亦为宣扬所有色界、若无色界、若无漏界皆如幻化毕竟性空,毕竟空中无所诤竞,令彼闻已鬪诤心息。』
「如是菩萨作是思惟:『我证无上正等觉时,为诸有情说如是法,令其永灭一切鬪诤,其心平等犹若虚空,不相伺求种种瑕隙,由斯感得大士夫相所庄严身,一切有情见者欢喜互相饶益,乃至证得清凉涅槃,离诸戏论毕竟安乐。』」
尔时,舍利子问满慈子言:「菩萨、声闻二种安忍,应知何者广大、微妙、清淨、殊胜?」
时,满慈子便谓具寿舍利子言:「今以现事诘问尊者,随意为答。」
舍利子言:「随意诘问,我当为答。」
满慈子言:「世间铧铁与赡部金二种光彩,应知何者广大、微妙、清淨、殊胜?」
舍利子言:「世间铧铁所有光彩,难可方比赡部真金,谓赡部金所有光彩广大、微妙、清淨、殊胜。」
满慈子言:「声闻安忍如世铧铁所有光彩,菩萨安忍如赡部金所有光彩,应知二种安忍胜劣差别之相。何以故?舍利子!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色蕴乃至识蕴,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色蕴乃至识蕴,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眼处乃至意处,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眼处乃至意处,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色处乃至法处,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色处乃至法处,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眼界乃至意界,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眼界乃至意界,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色界乃至法界,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色界乃至法界,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眼识界乃至意识界,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眼识界乃至意识界,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眼触乃至意触,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眼触乃至意触,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地界乃至识界,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地界乃至识界,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声闻乘人所有安忍,唯观无明乃至老死,无我、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之所引发;菩萨乘人所有安忍,亦观无明乃至老死,都无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淨,无增无减,本来寂静之所引发,是故菩萨所有安忍广大、微妙、清淨、殊胜,过诸声闻所有安忍。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若怨贼来解身支节,是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殑伽河沙可知数量,身之数量难可得知。若所解身、若能解者,俱色摄故分数难知;所解身支分数极少,如何缘此应生忿恚?』是菩萨摩诃萨观如是义,虽遭怨贼解身支节而能忍受,都无瞋忿、怨恨之心。是诸菩萨摩诃萨众,随所发起安忍之心,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应知安忍波罗蜜多,能一切时常不捨离。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若有人来捶打、诃骂,是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殑伽河沙可知数量,我身过患难可得知,谓无始来发起种种烦恼恶业违害理事,诸佛贤圣共所诃毁。今此人来捶打、诃骂,百分、千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未得其一,如何缘此应生忿恚?』是菩萨摩诃萨观如是义,虽有人来捶打、诃骂而能忍受,都无瞋忿、怨恨之心。是诸菩萨摩诃萨众,随所发起安忍之心,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应知安忍波罗蜜多,能一切时常不捨离。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若怨贼来劫夺财宝,是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如是财宝本性皆空无所繫属,如何缘此应生忿恚?』是菩萨摩诃萨观如是义,虽遭怨贼劫夺财宝,而心都无瞋忿、怨恨。是诸菩萨摩诃萨众,随所发起安忍之心,迴向趣求一切智智,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应知安忍波罗蜜多,能一切时常不捨离。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与地、水、火、风、空等。」
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与地、水、火、风、空等?」
满慈子言:「若诸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地、大水、大火、大风、虚空无所分别。」
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地无所分别?」
满慈子言:「譬如大地,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以非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下慼忧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虽遇种种可爱所缘,而不应生高欣喜爱;虽遇种种不可爱缘,而不应生下慼忧恚。安忍淨信常现在前,犹如大地平等而转,故说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地无所分别。」
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水无所分别?」
满慈子言:「譬如大水,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以非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下慼忧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虽遇种种可爱所缘,而不应生高欣喜爱;虽遇种种不可爱缘,而不应生下慼忧恚。安忍淨信常现在前,犹如大水平等而转,故说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水无所分别。」
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火无所分别?」
满慈子言:「譬如大火,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以非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下慼忧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虽遇种种可爱所缘,而不应生高欣喜爱;虽遇种种不可爱缘,而不应生下慼忧恚。安忍淨信常现在前,犹如大火平等而转,故说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火无所分别。」
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风无所分别?」
满慈子言:「譬如大风,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以非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下慼忧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虽遇种种可爱所缘,而不应生高欣喜爱;虽遇种种不可爱缘,而不应生下慼忧恚。安忍淨信常现在前,犹如大风平等而转,故说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大风无所分别。」
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虚空无所分别?」
满慈子言:「譬如虚空,虽以可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高欣喜爱;虽以非爱色、香、味、触掷置其中,而都不生下慼忧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虽遇种种可爱所缘,而不应生高欣喜爱;虽遇种种不可爱缘,而不应生下慼忧恚。安忍淨信常现在前,犹如虚空平等而转,故说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修其心令如虚空无所分别。」
时,舍利子便问具寿满慈子言:「虚空无为,诸菩萨众岂无为摄?」
满慈子言:「非菩萨众是无为摄。然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观察身心与虚空等,令于境界无所分别,堪修安忍波罗蜜多,谓诸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观察身心无性、无碍与虚空等,堪受种种刀杖等触。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依止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假使恒时地狱勐火、地狱刀杖及馀苦具逼迫其身,亦能忍受,其心平等无动无变。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摄受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堪受众苦无动无变,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堪受众苦无动无变,即是安忍波罗蜜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重苦触时便作是念:『我从无始生死已来,虽受身心勐利众苦,而由此苦尚不能得若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况由此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今我身心所受众苦,既为利乐诸有情故,定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我今应欢喜受。』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观此义故,虽受众苦而能发生增上勐利欢喜忍受。
「又,舍利子!譬如有人食百味食,身心适悦生胜欢喜。如是菩萨见乞者来或求资财、或求身分,或因捨施受种种苦,欢喜忍受身心适悦,过前适悦多百千倍。又舍利子!如阿罗汉若见如来、应、正等觉,虽漏已尽而生殊胜信敬喜心。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见来求者或乞资财、或乞身分,心生殊胜信敬欢喜,能深忍受彼所加害、诃骂、毁谤种种重苦,随所发起安忍心时,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摩诃萨众由随发起安忍心时,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常不远离所修安忍波罗蜜多,与诸有情作大饶益恒无间断。
「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有情应修安忍,打不报打,骂不报骂,谤不报谤,瞋不报瞋,诃不报诃,忿不报忿,怒不报怒,害不报害,于诸恶事皆能忍受。何以故?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不捨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饶益故。若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不捨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假使身受百千矛[矛*(替-曰+贝)],而无一念报害之心,于彼常生淨信安忍。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定当获得真金色身,相好庄严见者欢喜。
「是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皆应精勤修安忍力,忍受一切加害等苦。若菩萨摩诃萨修安忍力忍受众苦,摄受安忍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远离生死近一切智,能与有情作大饶益。若菩萨摩诃萨爱乐声闻或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当知退失菩萨安忍波罗蜜多。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宁以自身具受生死无边大苦,而不爱着声闻、独觉自利众善。何以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爱着声闻或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当知退失自所行处,行他行处。」
时,舍利子便问具寿满慈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满慈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住声闻地或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起声闻作意或独觉作意,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着声闻相应法教,或乐独觉相应言论,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蕴若常若无常,乐观受、想、行、识蕴若常若无常,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蕴若乐若苦,乐观受、想、行、识蕴若乐若苦,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蕴若我若无我,乐观受、想、行、识蕴若我若无我,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蕴若淨若不淨,乐观受、想、行、识蕴若淨若不淨,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处若常若无常,乐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常若无常,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处若乐若苦,乐观耳、鼻、舌、身、意处若乐若苦,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处若我若无我,乐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我若无我,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处若淨若不淨,乐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淨若不淨,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处若常若无常,乐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常若无常,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处若乐若苦,乐观声、香、味、触、法处若乐若苦,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处若我若无我,乐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我若无我,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处若淨若不淨,乐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淨若不淨,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界若常若无常,乐观耳、鼻、舌、身、意界若常若无常,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界若乐若苦,乐观耳、鼻、舌、身、意界若乐若苦,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界若我若无我,乐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我若无我,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界若淨若不淨,乐观耳、鼻、舌、身、意界若淨若不淨,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界若常若无常,乐观声、香、味、触、法界若常若无常,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界若乐若苦,乐观声、香、味、触、法界若乐、若苦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界若我若无我,乐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我若无我,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色界若淨若不淨,乐观声、香、味、触、法界若淨若不淨,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识界若常若无常,乐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常若无常,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识界若乐若苦,乐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乐若苦,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识界若我若无我,乐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我若无我,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乐观眼识界若淨若不淨,乐观耳、鼻、舌、身、意识界若淨若不淨,是菩萨摩诃萨行他行处。」
时,舍利子复问具寿满慈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自行处?」
满慈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菩萨摩诃萨行自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譬如野干于诸龟、鼈不能得便,不得便故所行自在。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不得便故所行自在。
「又,舍利子!假使恶魔普化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为恶魔,一一恶魔各有尔所魔军眷属,前后围遶来至菩萨摩诃萨所。是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彼诸恶魔不能得便,不得便故所行自在。譬如野干于诸龟、鼈不能得便,不得便故所行自在。
「是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我心不应远离六种波罗蜜多。』若心不离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不得便故所行自在。」
时,舍利子复问具寿满慈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魔事应如实知?」
满慈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不乐听闻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当知是为诸恶魔事。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不乐受持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当知是为诸恶魔事。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不乐读诵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当知是为诸恶魔事。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不乐思惟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当知是为诸恶魔事。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不乐修行波罗蜜多相应法行,当知是为诸恶魔事。诸菩萨摩诃萨觉此事已,作是思惟:『定是恶魔方便障碍我心所求一切智智,我今不应随彼所欲,应勤修学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于彼恶魔不应忿恚,亦不应起不堪忍心,若如是行即为安忍波罗蜜多。此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能永断贪、瞋、痴法,是故今者于彼恶魔不应忿恚。』若时菩萨摩诃萨得如是念,尔时菩萨摩诃萨胜诸恶魔,自在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时菩萨摩诃萨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不现在前,是时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于今者勿行非处,令我不忆一切智智。』如是菩萨应自责心:『我于今者虚费时日。』」
时,舍利子便问具寿满慈子言:「齐何名为虚费时日?」
满慈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此六种波罗蜜多随一现行,不能忆念一切智智,不能迴向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虚费时日,损时日果。若菩萨摩诃萨于此六种波罗蜜多随一现行,或第二日或第三日,乃能忆念一切智智,及能迴向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虽有所犯,而得名为有时日果。」
尔时,舍利子问满慈子言:「菩萨安忍与阿罗汉所有安忍有何差别?」
满慈子言:「今问尊者:妙高山王与小芥子,大小、高下、轻重何别?」
舍利子言:「无量差别。」
满慈子言:「菩萨安忍与阿罗汉所有安忍亦复如是,不应为问。又,舍利子!于意云何?大海中水、一毛端水,何者为多?」
舍利子言:「大海中水、一毛端水,百分、千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未能比其量多少。」
满慈子言:「菩萨安忍与阿罗汉所有安忍亦复如是,百分、千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未能比其量多少,是故不应作如是问。」
尔时,佛讚满慈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汝承佛力善说安忍波罗蜜多。若取菩萨摩诃萨忍其量大小、校量声闻、独觉忍者,则为欲取如来之忍其量大小,校量声闻、独觉等忍。所以者何?诸菩萨众所成就忍其量无边,不应校量声闻等忍。」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应受持如满慈子所说菩萨摩诃萨众所修安忍波罗蜜多,勿令忘失!」
阿难陀曰:「唯然!世尊!我已受持如满慈子所说菩萨摩诃萨众所修安忍波罗蜜多,必不忘失!」
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具寿满慈子、具寿舍利子、具寿阿难陀,及馀声闻、诸菩萨众,并馀一切天、龙、药叉、阿素洛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九
大般若经第十四会勤波罗蜜多分
序
西明寺沙门玄则撰
观夫至运无动,妙警伊寂,梵轮冥退转之规、慈航虚下济之影,斯进德所以为贵、勤音所由而作也。其有揭情区而远荷、指觉地以高骧,比擐甲之精坚、同策驷之遄夙,则必任善以为轭,引之无穷之路;委身而作隶,驱之罔极之期。微五欲之宴安,乃三涂之酖毒;从四修之劳悴,寔万德之光敷。惟夫浅熘穿石、小滴盈器,鑽燧之勤、断干之渐,皆积微不已,故在着可观。蚓弱质而饮泉,蟹壮容而寄穴,骅镳怠矣,驽驾先之。矧乎摩诃衍心、波罗蜜行,其于勉刻,岂忘动静。故能千界如燬,询一句以投之;万流方割,拯一命而游之。假使驻补处以三祇,终竞勇于初发;虽复澹即空于万行,乃均炽于昔耽。不端倪其所欲行,不翘伫其所当证,抚尘劫之修如瞬,仍加渴日;视砂界之赴若邻,犹殷夙夜。故精进之于诸度也,若衔捶之在群驭焉;正勤之于道品也,若盐梅之资列鼎焉。正法源底由之而至,圣人能事于兹而毕。然后闻舍利之谈觉支则辍赏无地,忆底沙之流讚颂则勃兴斯在,三练之业允该、六意之修奚极,缅惟景躅,岂遑宁处;载咏玄章,益荷昭趣。文乃单卷,事非重译。庶将贸寸阴以尺璧,甘夕死于朝闻矣。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十四精进波罗蜜多分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具寿满慈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云何方便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尔时,世尊告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初发心时应作是念:『我诸所有若身若心,先应为他作饶益事,当令一切所愿满足。』譬如僮僕应作是念:『行住坐卧皆当任主,不应自在而有所作;欲从其舍往市鄽等,先谘问主然后方出;所须饮食许乃受用,诸有所为皆随主欲。』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最初发心应作是念:『我之所有若身若心,皆不应令自在而转,随他所有饶益事业,一切皆当为其成办。』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依止精进波罗蜜多,不离精进波罗蜜多,誓为有情作所应作,诸菩萨摩诃萨皆于精进波罗蜜多应如是住。譬如马宝若人乘御便作是念:『我今不应令乘御人身支摇动、疲倦劳苦、或损严具,盘迴去住迟速任人,将护其人,不令缘我起瞋忿等种种过失。』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欲行精进波罗蜜多,不随己心而有所作,随他意乐为作饶益,仍将护彼,令于我身不起一切烦恼恶业。彼于菩萨摩诃萨众虽先无恩,而诸菩萨摩诃萨众作报恩想,为彼成办种种事业。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为成精进波罗蜜多,将护他心随他意转,为作种种利益安乐。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摄受精进波罗蜜多,作诸有情利益安乐,如己事业常无厌倦,是为菩萨摩诃萨众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观,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观,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歎苦忧恼观,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歎苦忧恼灭观,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若苦、若无常、若空、若无我,苦圣谛观,若因、若集、若生、若缘,集圣谛观,若灭、若静、若妙、若离,灭圣谛观,若道、若如、若行、若出,道圣谛观,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淨观地、种姓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智,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若胜解行地、若极喜地、若离垢地、若发光地、若焰慧地、若极难胜地、若现前地、若远行地、若不动地、若善慧地、若法云地、若等觉地,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清淨五眼、六胜神通,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疾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常勤修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十八佛不共法等无边佛法,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为令佛土最极严淨,久处生死修诸功德,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多成熟诸有情类,久处生死修诸功德,心无退转,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初发无上正等觉心,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成菩萨或一生所繫,或二生所繫,或三生所繫,或四生所繫当得成佛,作如是言:『汝应精勤修菩萨行,先证无上正等菩提,然后我当证无上觉。』尔时,菩萨随彼所言,精勤勇勐心无怯惧,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或一生所繫,或二生所繫,或三生所繫,或四生所繫当得成佛,假使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初发无上正等觉心,作如是言:『汝当待我先证无上正等菩提,然后乃应证无上觉。』尔时,菩萨随彼所言,久住生死心无退屈,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见乞者来有所求索,面不频蹙、眼无瞋相,但作是念:『如是有情顺我所求一切智智,速作方便勤求施与。』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为一有情得安乐故,或经一劫或一劫馀,大地狱中受诸剧苦,身无动转心不退屈,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假使昼夜量同大劫,积此昼夜复成大劫,设经如是殑伽沙数大劫时分,处大地狱受诸剧苦,由受斯苦令一有情得出地狱生于善趣,菩萨尔时欢喜为受,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闻说是事踊跃欢喜,誓能为受心无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闻如是事其心怯弱,不生欢喜欲受行心,当知名为懈怠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闻诸善事,心心相续爱乐受行,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闻诸善事,不能繫念相续受行,当知名为懈怠菩萨。
「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假使于此赡部洲地,从一处扫渐至馀方,周匝扫已还至本处,若生是念:『我久离此。』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为此事已,作是念言:『我极速疾还来至此。』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于窣堵波营搆修理经一日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时极长久?』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为此事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如弹指顷?』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于僧伽蓝营搆修理经一日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时极长久?』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为此事已,作是念言:『云何此日如弹指顷?』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观经半年所作事业生长久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观经半年所作事业,谓如一日所作事业,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观经一年所作事业生长久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观经一年所作事业,谓如一日所作事业,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观经半劫所作事业生长久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观经半劫所作事业,谓如一日所作事业,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观经一劫所作事业生长久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观经一劫所作事业,谓如一日所作事业,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菩提行,不应思惟劫数多少,谓我经于尔所劫数,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精勤勇勐修菩提行,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精进勇勐修菩提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勤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修行精进波罗蜜多,令速圆满远离生死,疾能证得一切智智,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诸法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灭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若苦、若无常、若空、若无我苦圣谛智,若因、若集、若生、若缘集圣谛智,若灭、若静、若妙、若离灭圣谛智,若道、若如、若行、若出道圣谛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若苦、若无常、若空、若无我苦圣谛智,乃至若道、若如、若行、若出道圣谛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三解脱门,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三解脱门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八解脱乃至十遍处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诸菩萨地及诸地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诸菩萨地及诸地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清淨五眼、六胜神通,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精进,常勤修学清淨五眼、六胜神通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无忘失法、恒住捨性,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无忘失法、恒住捨性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定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思惟劫数而作分限,虽极勇勐,常勤修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而亦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设经无量无边大劫,最极勇勐,常勤修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乃得圆满,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亦不应心生退屈。』当知名为精进菩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又,满慈子!若菩萨摩诃萨有劝请言:『汝当为我一日析破妙高山王。』若反问言:『山王何量?汝遣我析为几分耶?』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作是念:『妙高山王随量大小,我能一日为汝析破,量同芥子或如极微。』虽经多时乃能析破,而彼意谓如弹指顷,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假使殑伽沙数大劫为一昼夜,积此昼夜复成大劫,设经如是无量大劫修菩萨行,乃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于此中心尚无退,况无是事而不勤求!』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闻说如是精进相时,欢喜踊跃心无怯惧,当知名为精进菩萨。若菩萨摩诃萨闻说如是精进相时,其心退没深生恐怖,当知名为懈怠菩萨,不能疾得一切智智。
「若菩萨摩诃萨闻说精进波罗蜜多,作是思惟:『何时成就如是难证殊胜功德?』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闻说精进波罗蜜多,作是思惟:『如是功德我皆具有,我定应修令至彼岸。』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有来乞手、或足、或头,便作是念:『我若施彼,便为无手、无足、无头。』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有来乞手、或足、或头,便作是念:『我捨与彼,当得天、人、阿素洛等无上微妙手、足及头。』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有乞眼、耳,便作是念:『我施与之便无眼、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有乞眼、耳,便作是念:『我施与彼,当得天、人、阿素洛等无上眼、耳犹如胜智。』当知名为精进菩萨,远离二乘近一切智。
「若菩萨摩诃萨有乞身分种种支节,便作是念:『我若施彼,便阙身分种种支节。』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有乞身分种种支节,便作是念:『我若施彼,当得天、人、阿素洛等无上佛法、一切智法身分支节。』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诸乞者来种种求索,便作是念:『乞者甚多,如何皆令意愿满足。』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诸乞者来种种求索,便作是念:『此未为多,假使殑伽沙数世界诸有情类,于一日中俱至我所种种求索,我当方便求覔珍财,普施与之皆令满足,况今尔许而不能施!』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为欲引显无量佛法、一切智法,非以有量精进布施可能引显无量佛法、一切智法,要被无量精进布施广大甲冑,乃能引显无量佛法、一切智法。譬如有人欲度大海,要先备办多踰缮那、多百踰缮那、多千踰缮那、多百千踰缮那种种资粮,然后能度。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欲证无上正等菩提,要经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修集资粮,然后乃证。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当有量有边大劫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是思惟:『我当无量无边大劫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尔时,满慈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如是精进岂名为难?」
世尊告言:「汝谓菩萨摩诃萨众如是精进非为难耶?」
满慈子言:「诸菩萨摩诃萨如是精进我谓非难。所以者何?佛说诸法皆如幻事,乐受、苦受及助受法既如幻事,菩萨已能通达如是诸法实性,精进何难?」
尔时,世尊告满慈子:「当知菩萨摩诃萨众虽知诸法皆如幻事,而能发起身心精进,安住精进波罗蜜多,求大菩提常无萎歇,由此菩萨摩诃萨众如是精进最极为难。」
时,满慈子便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善说菩萨摩诃萨众精进甚难。当知菩萨摩诃萨众能为难事,虽知诸法都无所有,而求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无边诸有情类说能永断无智正法。然诸无智实无所有,亦无实法能令无智取之为我及为我所,亦无有情能作是念:『此是真实我及我所。』如是无智缘合故生而实无生,缘离故灭而实无灭。
「若菩萨摩诃萨虽如是知而心无退,是菩萨摩诃萨安住精进波罗蜜多,当知名为精进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诸法皆空,我今何为发起精进波罗蜜多?』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以一切法毕竟空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觉诸法空为有情说,令脱五趣生死众苦。』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生死无际,我岂能令皆得灭度?』当知名为懈怠菩萨。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生死无始而容有终,我宁不能皆令灭度。假使精进求大菩提,如无始来所经劫数,然后乃证,我尚应求,况当不经尔所劫数!』复作是念:『若诸菩萨爱乐修习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如发心顷,已度昼夜、半月、一月、时、年、双等不觉不知;若诸菩萨爱乐修习布施、淨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令心清淨都不作意,觉尔所时已度昼夜、半月、一月、时、年、双等,是故菩提求甚易得,不应怖畏精进长时。』当知名为精进菩萨。
「譬如长者求多珍财,昼夜精勤思惟方便,常作是念:『我于何时多获珍财遂本所愿。』由斯无暇求诸饮食。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欲令六种波罗蜜多心得清淨,精勤修习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如发心顷,已度昼夜、半月、一月、时、年、双等,常作是念:『何时当得一切智宝饶益有情?』」
时,满慈子便白佛言:「诸菩萨众能被如是大精进甲,勤求无上佛功德宝饶益有情,实如世尊常所宣说,一切菩萨能为难事。」
尔时,佛告满慈子言:「我观世间天、人等众,无有成就希有功德如诸菩萨摩诃萨众,唯除如来、应、正等觉。」
时,满慈子便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言:「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无边世界,住菩萨乘诸有情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愿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愿永不退;若于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愿速圆满一切智智。」
尔时,佛告满慈子言:「汝观何义,愿诸菩萨速当圆满一切智智?」
满慈子言:「若无菩萨则无诸佛出现世间,若无诸佛出现世间则无菩萨及声闻众。要有菩萨修菩萨行,乃有诸佛出现世间;以有诸佛出现世间,便有菩萨及声闻众。譬如大树由有根茎便有枝叶,由有枝叶便有花果,由有花果复生大树。如是世间由有菩萨,便有诸佛出现世间;由有诸佛出现世间,便有菩萨及声闻众;由有菩萨修菩萨行,复有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作大饶益。」
尔时,佛讚满慈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应受持诸菩萨众被精进甲所修精进波罗蜜多,勿令忘失!」
阿难陀曰:「唯然!世尊!我已受持诸菩萨众被精进甲所修精进波罗蜜多,必不忘失!」
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具寿满慈子、具寿舍利子、具寿阿难陀,及馀声闻、诸菩萨众,并馀一切天、龙、药叉、阿素洛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