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
4 卷
 
No. 361 [Nos. 360, 362-364]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一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万、色天子七十万、遍淨天子六十那术、梵天一亿,皆随佛住。

神通飞化弟子,名曰:知本际贤者、马师贤者、大力贤者、安详贤者、能讚贤者、满愿臂贤者、无尘贤者、氏聚迦叶贤者、牛呞贤者、上时迦叶贤者、治恒迦叶贤者、金杵坦迦叶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揵连贤者、大迦叶贤者、大迦旃延贤者、多睡贤者、大贾师贤者、大瘦短贤者、盈辨了贤者、不争有无贤者、知宿命贤者、了深定贤者、善来贤者、离越贤者、痴王贤者、氏戒聚贤者、类亲贤者、氏梵经贤者、多欲贤者、王宫生贤者、告来贤者、氏黑山贤者、经刹利贤者、博闻贤者。

其女弟子,名曰:大钦姓比丘尼、幻者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生地动比丘尼、生地担比丘尼、生则侍者头痛比丘尼、安丰殖比丘尼、体柔软比丘尼、勇生行比丘尼、自淨比丘尼。

清信士,名曰:给饭孤独长者、安念众长者、快臂长者、火英长者、善容长者、具足宝长者、名远闻长者、香辟疫长者、安吉长者、施宝盈长者、欣讚长者、胎施殷长者、供异道长者、勇降怨长者、宝珥长者、宝结长者。

清信女,名曰生偻、名曰黑哲、名曰信法、名曰软善、名曰乐凉、名曰忍苦乐、名曰乐爱优婆夷。

如此之人皆一种类--消尽诸垢勇淨者也--无数之众悉共大会。

于时佛坐,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数千百变,光甚大明。贤者阿难即从座起,更正衣服,稽首佛足,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今佛面目光色,何以时时更变明乃尔乎?今佛面目光精数百千色,上下明彻好乃如是。我侍佛已来,未曾见佛身体光曜巍巍重明乃尔,我未曾见至真.等正觉光明威神有如今日明好不妄,会当念诸过去、当来若他方佛国今现在佛。」

佛告阿难:「有诸天来教汝、诸佛教汝,令问我耶?若自从智出乎?」

阿难白佛言:「亦无诸天、无诸佛教,我今问佛者,自从意出来白佛耳。每佛坐起,若行出入有所至到,所当作为、所当教勅,我辄知佛意。今佛独当展转相思,故使面色光明乃如此耳。」

佛言:「善哉,阿难!若所问者甚深快善,多所度脱。若问佛者,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累劫,百千万亿倍矣。」

佛言:「阿难!今诸天、帝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汝皆度脱之。」

佛言:「佛威神甚重难当,若所问者大深,汝乃慈心,于佛所哀诸天人民。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善当尔尔,皆过度之。」

佛语阿难:「如世间有优昙鉢树,但有实、无有华,天下有佛乃有华出耳。世间有佛甚难得值,今我作佛出于天下,若有大德聪明善心豫知佛意,若不忘在佛边侍佛也。若今所问,善听谛听。」

佛语阿难:「前已过去劫,大众多不可计,无边幅不可议。及尔时有过去佛,名定光如来。复次,有佛名曰曜光。复次,有佛名日月香。复次,有佛名安明山。复次,有佛名日月面。复次,有佛名无尘垢。复次,有佛名无沾污。复次,有佛名曰如龙无所不伏。复次,有佛名曰日光。复次,有佛名大音王。复次,有佛名宝洁明。复次,有佛名曰金藏。复次,有佛名焰宝光。复次,有佛名曰有举地。复次,有佛名曰琉璃光。复次,有佛名日月光。复次,有佛名曰日音声。复次,有佛名光明华。复次,有佛名神通游持意如海。复次,有佛名嗟歎光。复次,有佛名具足宝洁。复次,有佛名光开化。复次,有佛名曰大香闻。复次,有佛名曰降弃恚嫉。复次,有佛名妙琉璃紫磨金焰。复次,有佛名心持道华无能过者。复次,有佛名积众华。复次,有佛名水月光。复次,有佛名除众冥。复次,有佛名日光盖。复次,有佛名温和如来。复次,有佛名曰法意。复次,有佛名师子威象王步。复次,有佛名曰世豪。复次,有佛名曰淨音。复次,有佛名不可胜。复次,有佛名楼夷亘罗,在中教授四十二劫,皆已过去乃尔劫时作佛。

「天上、天下人中之雄,经道法中勇勐之将,佛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莫能过者。

「世饶王闻经道,欢喜开解,便弃国位行作比丘,名昙摩迦留。发菩萨意,为人高才,智慧勇勐,无能踰者,与世绝异。

「到世饶王佛所,稽首为礼,长跪叉手,称讚佛言:

「『无量之光曜,  威神无有极,
如是之焰明,  无能与等者。
若以日摩尼、  火、月、水之形,
其景不可及,  其色亦难比。
颜色难称量,  一切世之最,
如是大音声,  遍诸无数刹。
或以三昧定、  精进及智慧,
威德无有辈,  殊胜亦希有。
深微谛善念,  从是得佛法,
持觉若如海,  其限无有底。
瞋恚及愚痴,  世尊之所无,
嗟歎佛世雄,  终始无厌足。
佛如好花树,  莫不爱乐者,
处处人民见,  一切皆欢喜。
令我作佛时,  愿使如法王,
过度于生死,  无不解脱者。
檀施调伏意、  戒忍及精进,
如是三昧定,  智慧为上最。
吾誓得佛者,  普逮得此事,
一切诸恐惧,  我为获大安。
假令有百千、  亿万那术佛,
如是佛之数,  使如恒水沙,
计以沙等佛,  一切皆供养,
不如求正道,  坚勇而不怯。
譬如恒水中,  流沙之世界,
复倍不可计,  无数之刹土。
光焰一切炤,  遍此诸数国,
如是精进力,  威神难可量。
令我为世雄,  国土最第一,
其众殊妙好,  道场踰诸刹。
国如泥洹界,  而无有等双,
我当常愍哀,  度脱一切人。
十方往生者,  其心悦清淨,
已来到我国,  快乐喜安隐。
幸佛见信明,  是我第一证,
发愿在于彼,  精进力所欲。
十方诸世尊,  皆有无碍慧,
常念此尊雄,  知我心所行,
令我身止住,  于诸苦毒中,
我行精进力,  忍之终不悔。』

「法宝藏比丘说此唱讚世饶王如来.至真.等正觉已,发意欲求无上正真道最正觉:『我立是愿:如多陀竭佛所有者,愿悉得之;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唯为说经,所可施行,令疾得决,我作佛时令无及者。

「『愿佛为我说诸佛国功德,我当奉持、当那中住,取愿作佛国亦如是。』」

佛语阿难:「其世饶王佛知其高明所愿快善,即为法宝藏菩萨说经言:『譬如大海水,一人升量之,一劫不止尚可枯尽,令海空竭得其底泥。人至心求道,何而当不可得乎?求索精进不休止者,会得心中所欲愿耳。』

「法宝藏菩萨闻世饶王佛说经如是,则大欢喜踊跃。其佛则为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国中诸天人民善恶国土之好丑,为选心中所愿用与之。

「世饶王佛说经竟,法宝藏菩萨便壹其心,则得天眼彻视,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则选心所欲愿,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则奉行之,精进勇勐,勤苦求索。如是无央数劫所师事供养诸佛已,过去佛亦无央数,其法宝藏菩萨至其然后自致得作佛,名无量清淨觉最尊,智慧勇勐,光明无比。今现在所居国甚快善,在他方异佛国教授八方上下无央数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莫不得过度解脱忧苦者。

「无量清淨佛为菩萨时,常奉行是二十四愿,珍宝爱重,保持恭顺,精进禅行之。与众超绝,卓然有异,皆无有能及者。」

佛言:「何等为二十四愿者?

「一、我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地狱、禽兽、饿鬼、蜎飞蠕动之类,得是愿乃作佛;不得从是愿终不作佛。

「二、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有来生我国者,从我国去,不复更地狱、饿鬼、禽兽蠕动;有生其中者,我不作佛。

「三、我作佛时,人民有来生我国者,不一色类金色者,我不作佛。

「四、我作佛时,人民有来生我国者,天人、世间人有异者,我不作佛。

「五、我作佛时,人民有来生我国者,皆自推所从来生本末、所从来十亿劫宿命;不悉知念所从来生,我不作佛。

「六、我作佛时,人民有来生我国者,不悉彻视,我不作佛。

「七、我作佛时,人民有来生我国者,不悉知他人心中所念者,我不作佛。

「八、我作佛时,我国中人民不悉飞者,我不作佛。

「九、我作佛时,我国中人民不悉彻听者,我不作佛。

「十、我作佛时,我国中人民有爱欲者,我不作佛。

「十一、我作佛时,我国中人民住止尽般泥洹;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二、我作佛时,我国诸弟子,令八方上下各千亿佛国中诸天、人民、蠕动之类作缘一觉大弟子,皆禅一心,共数我国中诸弟子,住至百亿劫无能数者;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三、我作佛时,令我光明胜于日月、诸佛之明百亿万倍,炤无数天下窈冥之处皆常大明,诸天、人民、蠕动之类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四、我作佛时,令八方上下无数佛国诸天、人民、蠕动之类令得缘一觉果证弟子,坐禅一心,欲共计知我年寿几千万亿劫,令无能知寿涯底者;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五、我作佛时,人民有来生我国者,除我国中人民所愿,馀人民寿命无有能计者;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六、我作佛时,国中人民皆使莫有恶心;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七、我作佛时,令我名闻八方上下无数佛国,诸佛各于弟子众中歎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八、我作佛时,诸佛国人民有作菩萨道者,常念我淨洁心,寿终时,我与不可计比丘众飞行迎之,共在前立,即还生我国作阿惟越致;不尔者,我不作佛。

「十九、我作佛时,他方佛国人民前世为恶,闻我名字及正为道欲来生我国,寿终皆令不复更三恶道,则生我国在心所愿;不尔者,我不作佛。

「二十、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不一生等,置是馀愿功德;不尔者,我不作佛。

「二十一、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不悉三十二相者,我不作佛。

「二十二、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欲共供养八方上下无数诸佛,皆令飞行,欲得万种自然之物,则皆在前,持用供养诸佛悉遍已,后日未中则还我国;不尔者,我不作佛。

「二十三、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欲饭时,则七宝鉢中生自然百味饮食在前,食已,鉢皆自然去;不尔者,我不作佛。

「二十四、我作佛时,我国诸菩萨说经行道不如佛者,我不作佛。」

佛告阿难:「无量清淨佛为菩萨时,常奉行是二十四愿,分檀布施,不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志愿常勇勐,不毁经法,求索不懈。每独弃国捐王,绝去财色,精明求愿,无所适莫。积功累德无央数劫,自致作佛悉皆得之,不忘其功也。」

佛言:「无量清淨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七丈、中有佛项中光照一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五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二十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四十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八十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百六十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三百二十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六百四十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千三百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二千六百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五千二百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万四百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二万一千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四万二千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八万四千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十七万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三十五万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七十万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百五十万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三百万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六百万里、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千二百万里。

「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一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两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四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八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十五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三十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六十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百二十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五百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二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四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八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万六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三万二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六万四千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十三万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二十六万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五十万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百万佛国、中有佛项中光明照二百万佛国。」

佛言:「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其项中光明所照皆如是也;无量清淨佛项中光明焰照千万佛国。所以诸佛光明所照有远近者何?本前世宿命求道为菩萨时,所愿功德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后作佛时,悉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转不同等。诸佛威神同等耳,自在意所欲作为不豫计。无量清淨佛光明所照最大,诸佛光明皆所不能及也。」

佛称誉无量清淨佛光明:「无量清淨佛光明极善,善中明好甚快无比,绝殊无极也。无量清淨佛光明殊好,胜于日月之明百亿万倍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极明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极好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极雄杰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快善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王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最极尊也;无量清淨佛光明,诸佛光明中之寿明无极。

「无量清淨佛光明焰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常明,诸有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莫不见无量清淨佛光明,见无量清淨佛光明莫不慈心欢喜者。世间诸有婬妷、瞋怒、愚痴,见无量清淨佛光明莫不作善者。诸泥犁、禽兽、薜荔考掠勤苦之处,见无量清淨佛光明至,皆休止不得复治,死后莫不得解脱忧苦者也。

「无量清淨佛光明,名闻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莫不闻知,闻知者莫不得过度者。」

佛言:「我不独称誉无量清淨佛光明也,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辟支佛、菩萨、阿罗汉,所称誉皆如是。」

佛言:「其有人民--善男子、善女人--闻无量清淨佛声,称誉光明。如是朝暮常称誉其光明明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欲愿往生无量清淨佛国,可得为诸菩萨、阿罗汉所尊敬,智慧勇勐。若其然后作佛者,亦当复为八方上下无央数辟支佛、菩萨、阿罗汉所称誉光明,亦当复如是。则众比丘僧、诸菩萨、阿罗汉、诸天、帝王、人民闻之,皆欢喜踊跃,莫不讚歎者。」

佛言:「我道无量清淨佛光明姝好,巍巍称誉快善,昼夜一劫尚未竟也,我但为若曹小说之耳。」

佛说无量清淨为菩萨,求索得是二十四愿。时阿闍世王太子与五百大长者迦罗越子,各持一金华盖,前上佛已,悉却坐一面听经。

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闻无量清淨佛二十四愿,皆大欢喜踊跃,心中俱愿言:「令我等后作佛时,皆如无量清淨佛。」

佛则知之,告诸比丘僧:「是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却后无央数劫皆当作佛,如无量清淨佛。」

佛言:「是阿闍世王太子、五百长者子,作菩萨道已来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百亿佛已,今复来供养我。是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人等,皆前世迦叶佛时为我作弟子,今皆复会是共相值也。」则诸比丘僧闻佛言,皆心踊跃,莫不欢喜者。

佛告阿难:「无量清淨佛作佛已来凡十八劫,所居国名须摩提,正在西方,去是阎浮利地界千亿万须弥山佛国。

「其国地皆自然七宝:其一宝者名白银,二宝者名黄金,三宝者水精,四宝者琉璃,五宝者珊瑚,六宝者虎珀,七宝者车璩。是七宝皆以自共为地,旷荡甚大无极;皆自相参转相入中,各自焜煌参光极明,自然软甚姝好无比。

「如其七宝地,诸八方上下众宝中精,都自然之,合会共化生耳,其宝比如第六天上之七宝也。

「其国中无有须弥山,其日、月、星辰、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在虚空中。

「其国土无有大海水、亦无小海水,无江河洹水也,亦无山林溪谷,无有幽冥之处。

「其国七宝地皆平正,无有泥犁、禽兽、饿鬼、蜎飞蠕动之类也,无阿须伦、诸龙、鬼神也。

「终无有大雨时,亦无春、夏、秋、冬也;亦无有大寒亦不大热,常和调中,适甚快善无比。

「皆有万种自然之物、百味饮食,意欲有所得则自然在前,意不用者则自然化去。比如第六天上自然之物,恣若自然则皆随意。

「其国中悉诸菩萨、阿罗汉,无有妇女,寿命极寿,寿亦无央数劫。女人往生者则化生,皆作男子。

「但有菩萨、阿罗汉无央数,悉皆洞视彻听--悉遥相见、遥相瞻望、遥相闻语声--悉皆求道善者,同一种类无有异人也。其诸菩萨、阿罗汉,面目皆端正,清洁绝好,悉同一色,无有偏丑恶者。诸菩萨、阿罗汉皆才勐黠慧。其所衣服,皆衣自然之衣。都心中所念常念道德,其所欲语言便皆豫相知意,其所念言道,常说五事。

「其国中诸菩萨、阿罗汉自共相与语言辄说经道,终不说他馀之恶。

「其语言音响如三百锺声,皆相敬爱,无有相憎者。皆自以长幼、上下先后言之,都共往会,以义而礼,转相敬事,如兄如弟。以仁履义,不妄动作;言语而诚,转相教令;不相违戾,转相承受。皆心洁淨,无所贪慕,终无有婬妷、瞋怒之心、愚痴之态也。无有邪心念、妇女意也。悉智慧勇勐,和心欢乐,好喜经道。皆自知其前世所从来生、亿万劫世时宿命善恶存亡,现在却知无极。

「无量清淨佛所可教授讲堂、精舍,皆复自然七宝--金、银、水精、琉璃、白玉、虎珀、车璩--自共转相成也,甚姝明好,绝姝无比。亦无有作者,亦不知所从来;亦无有持来者,亦无所从去。

「无量清淨佛所愿德重,其人作善故,论经语义、说经行道,讲会其中,自然化生耳。其讲堂、精舍皆复有七宝楼观栏楯,复以金、银、水精、琉璃、白玉、虎珀、车璩为璎珞,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络,覆盖其上;皆自作五音声,音声甚姝无比。

「无量清淨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舍宅,皆复以七宝--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璩、马瑙--化生转共相成也。其舍宅皆悉各有七宝楼观栏楯,复以金、银、水精、琉璃、白玉、虎珀、车璩为璎珞,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络,覆盖其上,皆各复自作五音声。

「无量清淨佛讲堂、精舍,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外内处处皆复自然流泉水浴池。其浴池者,皆复以自然七宝--七宝俱生,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璩--转共相成也。水底沙皆复以七宝--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璩也。有纯白银池者,其底沙皆黄金也;中有纯黄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银也;中有纯水精池者,其水底沙皆琉璃也;中有纯琉璃池者,其水底沙皆水精也;中有纯珊瑚池者,其水底沙皆虎珀也;中有纯虎珀池者,其水底沙皆珊瑚也;中有纯车璩池者,其水底沙皆马瑙也;中有纯马瑙池者,其水底沙者皆车璩也;中有纯白玉池者,其水底沙者皆紫磨金也;中有纯紫磨金池者,其水底沙者皆白玉也。

「中复有二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者皆金、银也;中复有三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者皆金、银、水精也;中复有四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银、水精、琉璃也;中复有五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也;中复有六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璩也;中复有七宝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璩、马碯也。

「其浴池中有长四十里者、中有池长八十里者、中有池长百六十里者、中有池长三百二十里者、中有池长六百四十里者、中有池长千二百八十里者、中有浴池长二千五百六十里者、中有浴池长五千一百二十里者、中有浴池长万二百四十里者、中有浴池长二万四百八十里者,其纵广各适等。是浴池者,皆诸菩萨、阿罗汉常所可浴池。」

佛言:「无量清淨佛浴池长四万八千里,广亦四万八千里。其浴池皆七宝转自共相成,其池水底沙皆复以七宝、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也。

「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浴池中水皆清淨香洁,中皆有香华--悉自然生百种华,种种异色、异香--华皆千叶。诸华甚香无比,香不可言也。其华香者亦复非世间之华,复胜天上之华;是华香者,八方上下众华香中精自然生耳。池中水流行,转相灌注;池中水流亦不迟亦不駃,皆复自作五音声。」

佛言:「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生无量清淨佛国者,都皆于是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便则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饮食。其身体者,亦非世间人之身体也,亦非天上人之身体也,皆积众善之德,悉受自然虚无之身体,甚姝好无比。」

佛语阿难:「如世间贫穷乞丐人,令在帝王边住者,其人面目形貌何等类乎?宁类帝王面目形貌颜色不?」

阿难言:「假令使子在帝王边住者,其面目形状甚丑恶不好,不如帝王面目形类姝好百千亿万倍也。所以者何?见乞人贫穷困极,饮食未曾有美食时也。既恶食不能得饱食,食栽支命,骨节相撑拄。无所用自给,常乏无有储,飢饿寒冻,怔忪愁苦。但坐其前世宿命为人时,愚痴无智富益悭,有财不肯慈哀、仁贤为善、博爱施与,但欲唐得,贪惜饮食,独食嗜美,不信施贷后得偿报也。复不信作善后世得其福,蒙笼项佷益作众恶。如是,寿终财物尽索,素无恩德无所恃怙,入恶道中坐之适苦,然后得出解脱。今生为人,作于下贱贫家作子,强像人形,状貌甚丑。衣被弊坏,单空独立,不蔽形体,乞匃生活耳。飢寒因苦,面目羸劣,不类人色。坐其前世身之所作,受其殃罚,示众见之莫谁哀者;弃捐市道,暴露痟瘦,黑丑恶极不及人耳。

「所以帝王人中独尊最好者何?皆其前世宿命为人时作善,信爱经道,布施恩德,博爱顺义,慈仁喜与。不贪饮食,与众共之,无所遗惜,都无违诤。得其福德,寿终德随,不更恶道。今生为人,得生王家,自然尊贵,独王典主,揽制人民,为人雄杰。面目洁白,和颜好色,身体端正,众共敬事。美食、好衣随心恣意,在乐所欲自然在前,都无违诤。于人中姝好,无忧快乐,面色光泽,故乃尔耳。」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二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告阿难:「若言是也。如帝王,虽于人中好无比,当令在遮迦越王边住者,其面目形貌甚丑恶,其状不好,比如乞人在帝王边住耳。帝王面丑,尚复不如遮迦越王面色姝好百千亿万倍也。如遮迦越王于天下绝好无比,当令在第二忉利天帝释边住者,其面甚丑不好,尚复不如天帝释面貌端正姝好百千亿万倍也。如天帝释,令在第六天王边住者,其面貌甚丑不好,尚复不如第六天王面貌端正姝好百千亿倍也。如第六天王,令在无量清淨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边住者,其面甚丑,尚复不如无量清淨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面貌端正姝好百千亿万倍也。」

佛言:「无量清淨佛诸菩萨、阿罗汉,面貌悉皆端正绝好无比,次于泥洹之道也。」

佛告阿难:「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讲堂、精舍、所居处舍宅、中外浴池上皆有七宝树。中有纯银树、中有纯金树、中有纯水精树、中有纯琉璃树、中有纯白玉树、中有纯珊瑚树、中有纯虎珀树、中有纯车璩树,种种各自异行。

「中复有两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银枝、金叶、银华、金实;金树者,金根、银茎、金枝、银叶、金华、银实。是两宝树转共相成,各自异行。

「中复有三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枝、银叶、金华、水精实;金树者,金根、银茎、水精枝、金叶、银华、水精实;水精树者,水精根、银茎、金枝、水精叶、银华、金实。是三宝树转共相成,各自异行中。

「复有四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枝、琉璃叶、银华、金实;金树者,金根、银茎、水精枝、琉璃叶、金华、银实;水精树者,水精根、琉璃茎、银枝、金叶、水精华、琉璃实;琉璃树者,琉璃根、水精茎、金枝、银叶、琉璃华、水精实。是四宝树转共相成,各自异行中。

「复有五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枝、琉璃叶、珊瑚华、金实;金树者,金根、银茎、水精枝、琉璃叶、珊瑚华、银实;水精树者,水精根、琉璃茎、珊瑚枝、银叶、金华、琉璃实;琉璃树者,琉璃根、珊瑚茎、水精枝、金叶、银华、珊瑚实;珊瑚树者,珊瑚根、琉璃茎、水精枝、金叶、银华、琉璃实。是五宝树转共相成,各自异行中。

「复有六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枝、琉璃叶、珊瑚华、虎珀实;金树者,金根、银茎、水精枝、琉璃叶、虎珀华、珊瑚实;水精树者,水精根、琉璃茎、珊瑚枝、银叶、虎珀华、金实;琉璃树者,琉璃根、珊瑚茎、虎珀枝、水精叶、金华、银实;珊瑚树者,珊瑚根、虎珀茎、银枝、金叶、水精华、琉璃实;虎珀树者,虎珀根、珊瑚茎、金枝、银叶、琉璃华、水精实。是六宝树转共相成,各自异行中。

「复有七宝共作一树者:银树,银根、金茎、水精节、琉璃枝、珊瑚叶、虎珀华、车璩实;金树者,金根、水精茎、琉璃节、珊瑚枝、虎珀叶、车璩华、银实;水精树者,水精根、琉璃茎、珊瑚节、虎珀枝、车璩叶、白玉华、金实;琉璃树者,琉璃根、珊瑚茎、虎珀节、白玉枝、车璩叶、水精华、银实;珊瑚树者,珊瑚根、虎珀茎、白玉节、银枝、明月珠叶、金华、水精实;虎珀树者,虎珀根、白玉茎、珊瑚节、琉璃枝、车璩叶、水精华、金实;白玉树者,白玉根、车璩茎、琉璃节、珊瑚枝、虎珀叶、金华、摩尼珠实。

「是七宝树转共相成,种种各自异行,行行自相值、茎茎自相准、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向、华华自相望,极自软好,实实自相当。」

佛言:「无量清淨佛讲堂、精舍中,外内七宝浴池绕边上诸七宝树,及诸菩萨、阿罗汉七宝舍宅中外,七宝浴池绕池边七宝树,数千百重行,皆各各如是。行行自作五音,声甚好无比。」

佛语阿难:「如世间帝王万种伎乐音声,不如遮迦越王诸伎乐一音声好百千亿万倍也。如遮迦越王万种伎乐音声,尚复不如第二忉利天上诸伎乐一音声好百千亿万倍也。如忉利天上万种伎乐之声,尚复不如第六天上诸伎乐一音声好百千亿万倍也。如第六天上万种音乐之声,尚复不如无量清淨佛国中七宝树一音声好百千亿万倍也。无量清淨佛国亦有万种自然之伎乐无极也。

「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欲浴时,便各自入其七宝池中浴。诸菩萨、阿罗汉意欲令水没足,水则没足;意欲令水至膝,水则至膝;意欲令水至腰,水则至腰;意欲令水至腋,水则至腋;意欲令水至颈,水则至颈;意欲令水自灌身上,水则灌身上;意欲令水转复还如故,水则转还复如故,恣若随意所欲好憙。」

佛言:「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皆浴已,悉自于一莲华上坐,则四方自然乱风起。其乱风者,亦非世间之风也,亦复非天上之风也;是乱风者,都为八方上下众风中之自然,都相合会共化生耳。其乱风亦不大寒亦不大温,常和调中,适其凉好无比;乱风徐起,亦不迟、亦不疾,适得中宜。吹国中七宝树,七宝树皆复自作五音声;乱风吹华,悉覆盖其国中。华皆自散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适堕地,华皆厚四寸,极自软好无比。华小萎,则自然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则复四方复自然乱风起,吹七宝树,七宝树皆复自作五音声;乱风吹华,悉复自然散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堕地则自然乱风复吹萎华,悉自然去。则复四方自然乱风起,吹七宝树、华,如是者四反。

「诸菩萨、阿罗汉中有但欲闻经者、中有但欲闻音乐声者、中有但欲闻华香者、中有不欲闻经者、中有不欲闻五音者、中有不欲闻华香者,其所欲闻者辄则独闻之,其所不欲闻者了独不闻也,则皆自然随意,在所欲憙乐,不违其心中所欲愿也。

「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皆浴讫已各自去,其诸菩萨、阿罗汉各自行道,中有在地讲经者、中有在地诵经者、中有在地说经者、中有在地口受经者、中有在地听经者、中有在地念经者、中有在地思道者、中有在地坐禅一心者、中有在地经行者;中有在虚空中讲经者、中有在虚空中诵经者、中有在虚空中说经者、中有在虚空中口受经者、中有在虚空中听经者、中有在虚空中念经者、中有在虚空中思念道者、中有在虚空中坐禅一心者、中有在虚空中经行者。中有未得须陀洹道者则得须陀洹道、中有未得斯陀含道者则得斯陀含道、中有未得阿那含道者则得阿那含道、中有未得阿罗汉道者则得阿罗汉道、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菩萨者则得阿惟越致菩萨。菩萨、阿罗汉各自说经行道,皆悉得道,莫不欢喜踊跃者。

「诸菩萨中有意欲供养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即皆俱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却,长跪叉手,白佛辞行:『欲供养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无量清淨佛则然可之,则使其行供养诸菩萨等,皆大欢喜。数千亿万人、无央数不可复计--皆智慧勇勐--各自翻飞等辈相追,俱共散飞则行即到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所,皆前为佛作礼,便则供养诸佛。

「其诸菩萨意欲得万种自然之物在前,则自然百杂色华百种、自然杂缯幡綵百种物、自然劫波育衣、自然七宝、自然灯火、自然万种伎乐悉皆在前。其华香万种自然之物者,亦非世间之物也、亦复非天上之物也;是万种之物都为八方上下众物自然共合会化生耳。意欲得者,则自然化生在前;意不用者,便则自化去。诸菩萨便共持供养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边傍前后徊绕周匝,自在意所欲得则辄皆至。当尔之时,快乐不可言也。

「诸菩萨意各欲得四十里华,则自然四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甚香好。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八十里华,则自然八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散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萎华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百六十里华,则自然百六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于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三百二十里华,则自然三百二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六百四十里华,则自然六百四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千二百八十里华,则自然千二百八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二千五百六十里华,则自然二千五百六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五千一百二十里华,则自然五千一百二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万二百四十里华,则自然万二百四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则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二万四百八十里华,则自然二万四百八十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持华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复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五万里华,则自然五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十万里华,则自然十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二十万里华,则自然二十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四十万里华,则自然四十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八十万里华,则自然八十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则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百六十万里华,则自然百六十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三百万里华,则自然三百万里华在前。诸菩萨皆复于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皆在虚空中下向。华适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自然去。

「诸菩萨意各复欲得四百万里华,则自然四百万里华在前。诸菩萨心意俱大欢喜踊跃,皆在虚空中共持华则散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都自然合为一华,华正团圆,周匝各适等。华转倍前极自软好,转胜于前华好,数百千色,色色异香,甚香不可言。诸菩萨皆大欢喜,俱于虚空中大共作众音自然伎乐,乐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当是之时,快乐不可言。诸菩萨皆悉却坐听经,听经竟则悉皆讽诵通利,重知经道,益明智慧。其诸华香小萎便自堕地,则自然乱风吹华,悉皆自然去。

「则诸佛国中从第一四天王上至三十六天上,诸菩萨、阿罗汉、天人皆复于虚空中大共作众音伎乐。诸天人前来者转去避后来者,后来者转复供养如前,更相开避。诸天人欢喜听经,皆大共作音乐。当是之时,快乐无极。

「诸菩萨供养听经讫竟,便皆起为诸佛作礼而去。则复飞到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所,则复供养听经,皆各如前时悉遍。以后日未中时,诸菩萨则皆飞而去,则还其国,悉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皆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皆大欢喜。」

佛言:「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欲食时,则自然七宝机、自然劫波育、自然罽[叠*毛]以为座。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皆坐已,前悉有自然七宝鉢,中皆有自然百味饮食。饮食者,亦不类世间饮食之味也,亦复非天上饮食之味也;此百味饮食者,都为八方上下众自然之饮食中精,味甚香美无有比,都自然化生耳。其饮食自在,所欲得味甜酢,鉢自在所欲得。

「诸菩萨、阿罗汉中有欲得银鉢者、中有欲得金鉢者、中有欲得水精鉢者、中有欲得琉璃鉢者、中有欲得珊瑚鉢者、中有欲得虎珀鉢者、中有欲得白玉鉢者、中有欲得车渠鉢者、中有欲得玛瑙鉢者、中有欲得明月珠鉢者、中有欲得摩尼珠鉢者、中有欲得紫磨金鉢者,皆满其中,百味饮食自恣若随意则至,亦无所从来,亦无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

「诸菩萨、阿罗汉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自然平等。诸菩萨、阿罗汉食,亦不言美恶,亦不以美故喜。食已,诸饭具、鉢、机、坐皆自然化去;欲食时,乃复化生耳。诸菩萨、阿罗汉皆心清洁不慕饭食,但用作气力耳,皆自然消散,糜尽化去。」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为诸菩萨、阿罗汉说法时,都悉大会讲堂上。其国诸菩萨、阿罗汉及诸天、人民,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悉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却坐听经。无量清淨佛便则为诸比丘僧、诸菩萨、阿罗汉、诸天、人民广说道智大经,皆悉闻知经道,莫不欢喜踊跃、心开解者。

「即四方自然乱风起,吹国中七宝树,七宝树皆复作五音声。乱风吹七宝华,华覆盖其国,皆在虚空中下向。华甚香,极自软好,香遍国中。华皆自散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堕地皆厚四寸,华适小萎,则自然乱风吹,萎华自然去。

「则四方俱复自然乱风起吹七宝树,七宝树皆复自作五音声。乱风吹七宝树华,华复如前,皆自然散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华堕地复厚四寸,华小萎则自然乱风吹,萎华悉自然去。乱风吹华,如是四反。

「则第一四天王诸天人、第二忉利天上诸天人、第三天上诸天人、第四天上诸天人、第五天上诸天人、第六天上诸天人、第七梵天上诸天人,上至第十六天上诸天人,上至三十六天上诸天人,皆持天上万种自然之物--百种杂色华、百种杂香、百种杂缯綵、百种劫波育叠衣--万种伎乐,转倍好相胜,各持来下,为无量清淨佛作礼,则供养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诸天人皆复大作伎乐,乐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当是之时,快乐不可言。诸天人前来者转去避后来者,后来者转复供养如前,更相开避。

「则东方无央数佛国不可复计--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则为无量清淨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悉起为无量清淨佛作礼而去。

「则西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则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淨佛作礼而去。

「则北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则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淨佛作礼而去。

「南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则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而去。

「则复四角无央数诸佛国--各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各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前为无量清淨佛作礼已,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淨佛作礼而去。」

佛言:「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更遣诸菩萨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听经供养,转更相开避。

「如是,则下面诸八方无央数佛国--一方者各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复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前为阿弥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淨佛作礼而去。

「上方诸佛更遣诸菩萨飞到无量清淨佛所,听经供养相开避,前来者则去避后来者,后来者供养亦复如是,终无休绝极时。

「譬若如恒沙刹,  东方佛国如是,
各各遣诸菩萨,  稽首礼无量觉;
西、南、北面皆尔,  如是恒沙数土,
是诸佛遣菩萨,  稽首礼无量觉。
此十方菩萨飞,  皆以衣裓诸华,
天拘蚕种种具,  往供养无量觉。
诸菩萨皆大集,  稽首礼无际光,
遶三匝叉手住,  歎国尊无量觉。
皆持华散佛上,  心清淨称无量,
于佛前住自说:  『愿使我刹如此。』
所散华止虚空,  合成盖百由旬,
其柄妙严饰好,  悉遍覆众会上。
诸菩萨都往至,  诸尊刹难得值,
如是人闻佛名,  快安隐得大利。
吾等类得是德,  诸此刹获所好,
计本国若如梦,  无数劫淨此土。
见菩萨遶世尊,  威神勐寿无极,
国觉众甚清淨,  无数劫难思议。
时无量世尊笑,  三十六亿那术,
此数光从口出,  遍炤诸无数刹。
则迴光还遶佛,  三匝已从顶入,
色霍然不复现,  天亦人皆欢喜。
廅楼亘从坐起,  正衣服稽首问,
白佛言:『何缘笑?  唯世尊说是意。
愿授我本空莂,  慈护成百福相。』
闻是诸音声者,  一切人踊跃喜,
梵之音及雷霆,  八种音深重声。
佛授廅楼亘决:  『今吾说,仁谛听。
众世界诸菩萨,  到须阿提礼佛,
闻欢喜、广奉行,  疾得至得淨处。
已到此严淨国,  便速得神足俱,
眼洞视、耳彻听,  亦还得知宿命。
无量觉授其决,  我前世有本愿,
一切人闻说法,  皆疾来生我国。
吾所愿皆具足,  从众国来生者,
皆悉来到此间,  一生得不退转。
若菩萨更兴愿,  欲使国如我刹,
亦念度一切人,  令各愿达十方。
速疾超便可到,  安乐国之世界,
至无量光明土,  供养于无数佛。
其奉事亿万佛,  飞变化遍诸国,
恭敬已欢喜去,  便还于须摩提。』
非有是功德人,  不得闻是经名;
唯有清淨戒者,  乃逮闻此正法。
曾更见世尊雄,  则得信于是事,
谦恭敬、闻奉行,  便踊跃大欢喜。
恶骄慢、弊懈怠,  难以信于此法;
宿世时见佛者,  乐听闻世尊教。
譬从生盲冥者,  欲得行开导人,
声闻悉或大乘,  何况于俗凡诸?
天中天相知意,  声闻不了佛行,
辟支佛亦如是,  独正觉乃知此。
使一切悉作佛,  其淨慧智本空,
复过此亿万劫,  计佛智无能及。
讲议说无数劫,  尽寿命犹不知,
佛之慧无边幅,  如是行清淨致。
奉我教乃信是,  唯此人能解了,
佛所说皆能受,  是则为第一证。
人之命希可得,  佛在世甚难值,
有信慧不可致,  若闻见精进求。
闻是法而不忘,  便见敬得大庆,
则我之善亲厚,  以是故发道意。
设令满世界火。  过此中得闻法,
会当作世尊将,  度一切生、老、死。」

佛语阿难:「无量清淨佛为诸菩萨、阿罗汉说经竟,诸天人民中有未得须陀洹道者则得须陀洹道、中有未得斯陀含道者则得斯陀含道、中有未得阿那含道者则得阿那含道、中有未得阿罗汉道者则得阿罗汉道、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菩萨者则得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佛辄随其本宿命、求道时心所喜愿大小,随意为说经辄授之,令其疾开解得道,皆悉明慧。各自好喜所愿经道莫不喜乐诵习者,则各自讽诵经道,通利无厌无极也。诸菩萨、阿罗汉中有诵经者,其音如雷声;中有说经者如疾风暴雨。时诸菩萨、阿罗汉说经行道皆各如是,尽一劫竟终无懈倦时也。皆悉智慧勇勐,身体皆轻,便终无有痛痒。极时行步坐起,皆悉才健勇勐--如师子中王在深林中当有所趣,向时无有敢当者。

「无量清淨佛国诸菩萨、阿罗汉说经行道皆勇勐,无有疑难之意,则在心所作为不豫计百千亿万倍,是勐师子中王也。如是勐师子中王百千亿万倍尚,复不如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连--勇勐百千亿万倍也。无量清淨国诸菩萨、阿罗汉皆胜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连也。」

佛言:「如摩诃目揵连勇勐,于诸佛国、诸阿罗汉中最为无比。如摩诃目揵连飞行进止、智慧勇勐、洞视彻听--知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百千亿万倍都合为一智慧勇勐,当在无量清淨佛国诸阿罗汉中者,其德尚复不如无量清淨佛国一阿罗汉智慧勇勐者千亿万倍也。」

是时,坐中有一菩萨,字阿逸菩萨。阿逸菩萨则起,前长跪叉手问佛言:「阿弥陀佛国中诸阿罗汉,宁颇有般泥洹去者不?愿欲闻之。」

佛告阿逸菩萨:「若欲知者,如是四天下星,若见之不?」

阿逸菩萨言:「唯然,皆见之。」

佛言:「而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连飞行四天下,一日、一夜遍数星,知有几枚也。如是,四天下星甚众多,不可得计,尚为百千亿万倍是四天下星也。」

佛言:「如天下大海水减去一渧水,宁能令海水为减不?」

阿逸菩萨言:「减大海水百千亿万斗石水,尚复不能令海减少也。」

佛言:「阿弥陀佛国诸阿罗汉中虽有般泥洹去者,如是大海减一小水耳,不能令诸在阿罗汉为减知少也。」

佛言:「减大海水一溪水,宁能减海水不?」

阿逸菩萨言:「减大海百千万亿溪水,尚复不能减海水令知减少也。」

佛言:「阿弥陀佛国诸阿罗汉中有般泥曰去者,如是大海减一溪水耳,不能减诸在阿罗汉为减知少也。」

佛言:「而大海减一恒水,宁能减海水不?」

阿逸菩萨言:「减大海水百千万亿恒水,尚复不能减大海水令减知少也。」

佛言:「阿弥陀佛国诸阿罗汉般泥曰去者无央数,其在者、新得阿罗汉者亦无央数,都不为增减也。」

佛言:「令天下诸水都流行入大海中,宁能令海水为增多不?」

阿逸菩萨言:「不能令海水增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为天下诸水众善中王也,故能尔耳。」

佛言:「无量清淨佛国亦如是,悉令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无央数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都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者--其辈甚大、众多,不可复计--无量清淨佛国诸菩萨、阿罗汉、众比丘僧,都如常一法不异为增多也。所以者何?无量清淨佛国为最快,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国中、众菩萨中王也,无量清淨佛国为诸无央数佛国中之雄国也、无量清淨佛国为诸无央数佛国中之珍宝也、无量清淨佛国为诸无央数佛国中之极长久也、无量清淨佛国为诸无央数佛国之众杰也、无量清淨佛国为诸无央数佛国中之广大也、无量清淨佛国为诸无央数佛国中都自然之无为也、无量清淨佛国为最快明好甚乐之无极也。无量清淨佛国独胜者何?本为菩萨求道时,所愿勇勐,精进不懈,累德所致,故乃尔耳。」

阿逸菩萨则大欢喜,长跪叉手言:「佛说无量清淨佛国诸阿罗汉般泥洹去者甚众多,无央数国土快善之极、明好最姝无比,乃独尔乎?」

佛言:「无量清淨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则高;中有意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则大;中有意欲令舍宅在虚空中者,舍宅则在虚空中;皆自然随意在所作为。中有殊不能令其舍宅随意所作为者。所以者何?中有能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时慈心精进,益作诸善,德重所能致也;中有不能致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时不慈心精进,作善少德小。悉各自然得之,所衣被服饮食俱自然平等耳,是故不同,德有大小别知勇勐,令众见耳。」

佛告阿逸菩萨:「若见是第六天上天王所居处不耶?」

阿逸菩萨言:「唯然,皆见之。」

佛言:「无量清淨佛国土讲堂、舍宅,倍复胜第六天王所居处百千亿万倍也。

「无量清淨佛国其诸菩萨、阿罗汉,悉皆洞视彻听;悉复见知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复知诸无央数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悉知心意、所念善恶、口所欲言;皆知当何岁何劫中得度脱得人道、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知当作菩萨道、得阿罗汉道,皆豫知之。

「无量清淨佛国诸菩萨、阿罗汉,其项中光明皆悉自有光明、所照大小。

「其诸菩萨中有最尊两菩萨,常在无量清淨佛左右座边坐侍政论。无量清淨佛常与是两菩萨共对坐,议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无量清淨佛若欲使令是两菩萨到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所,是两菩萨便飞行,则到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所;随心所欲至到何方佛所,是两菩萨则俱飞行,则到飞行駃疾如佛,勇勐无比。

「其一菩萨名廅楼亘,其一菩萨名摩诃那,光明智慧最第一。其两菩萨项中光明,各焰照他方千须弥山佛国常大明,其诸菩萨项中光明各照千亿万里、诸阿罗汉项中光明各照七丈。」

佛言:「其世间人民--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一急恐怖、遭县官事者,但自归命是廅楼亘菩萨,无所不得解脱者也。」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二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三

后汉月氏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告阿逸菩萨:「无量清淨佛项中光明极大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迴转运行、亦无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复现。无量清淨佛光明照国中及焰照他方佛国常大明,终无有当冥时也。

「其国中无有一日、二日也,无有十五日、一月也,无有五月、十月也,无有五岁、十岁也,无有百岁、千岁也,无有万岁、亿岁、亿万岁、十亿万岁也,无有百千亿万岁也、无有千亿亿万岁也。无有一劫、十劫也,无有百劫、千劫也,无有万劫、十万劫也,无有千万劫也,无有百千亿万劫也。」

佛言:「无量清淨佛光明,光明无极。无量清淨佛光明却后无数劫、无数劫、重复无数劫、无数劫、不可复计劫,劫无央数,终无有当冥时也。

「无量清淨国土及诸天,终无有坏败时也。所以者何?无量清淨佛寿命极长,国土甚好,故能尔耳。」

佛言:「无量清淨佛尊寿劫后无数劫常无央,无般泥洹时也。

「无量清淨佛于世间教授,意欲适度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欲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之道;其诸有作菩萨者皆欲令悉作佛,作已悉令转。复教授八方上下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复欲令悉得作佛;作佛时复教授无央数诸天、人民、蠕动之类,皆令得泥洹道去。诸所可教授弟子者展转复相教授,转相度脱,至令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转相度脱皆得泥洹之道悉如是,无量清淨佛常未欲般泥曰也。无量清淨佛所脱度展转如是,复住无数劫、无数劫、不可复计劫,终无有般泥洹时也。八方上下无央数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其生无量清淨佛国者不可复胜数;诸作阿罗汉得泥洹之道者亦无央数,都不可复计也。

「无量清淨佛恩德、诸所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甚深大无量,快善不可言也。无量清淨佛智慧教授所出经道,布告八方上下诸无央数,天上、天下甚多不原,其经卷数甚大众不可复计,都无极也。」

佛告阿逸菩萨:「若欲知无量清淨佛寿命无极时不也?」

阿逸菩萨言:「愿皆欲闻知之。」

佛言:「明听。悉令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国中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使得人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罗汉,共坐禅一心,都合其智慧为一勇勐,共欲计知无量清淨佛寿命、知寿几千亿万劫岁数,皆无有能计知极无量清淨佛寿者也。」

佛言:「复令他方面各千须弥山佛国中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复得人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罗汉,皆令坐禅一心,共合其智慧都为一勇勐,共欲数无量清淨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计千亿万人,皆无有能数者也。」

佛言:「无量清淨佛年寿甚长久浩浩,浩浩照明善甚深,无极无底。谁当能信知其者乎?独佛自知耳。」

阿逸菩萨闻佛言即大欢喜,长跪叉手言:「佛说无量清淨佛寿命甚长,威神大,智慧光明,巍巍快善。乃独如是乎?」

佛言:「无量清淨佛至其然后般泥洹者,其廅楼亘菩萨便当作佛,总领道智,典主教授世间八方上下,所过度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令得佛泥洹之道。其善福德当得复如大师无量清淨佛,住止无央数劫、无央数劫、不可复计劫、不可复计劫,准法大师,尔乃般泥曰。

「其次摩诃那鉢菩萨当复作佛,典主智慧,都总教授,所过度福德当复如大师无量清淨佛,止住无央数劫,常复不般泥洹。展转相承,受经道甚明,国土极善,其法如是,终无有断绝,不可极也。」

阿难长跪叉手问佛言:「佛说无量清淨佛国中无有须弥山者,其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何等住止乎?愿欲闻之。」

佛告阿难:「若有疑意于佛所耶?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有边幅,其诸天下大海水,一人升量之尚可枯尽得其底;佛智亦如是,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有边幅。」

佛言:「我智慧所知见,诸已过去佛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者,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甫始诸来欲求作佛者,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者,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佛正坐直南向,视见南方今现在佛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者,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八方、上下,去来、现在诸佛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者,各如十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佛皆悉豫见知之。」

佛言:「往昔过去无央数劫已来,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万亿劫、亿万劫,劫中有佛。诸已过去佛,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亿佛、亿万佛,中有佛,佛各各自有名字,名字不相同类,无有如我名字者。甫始当来劫,诸当来佛,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万劫、亿劫、万亿劫、亿万劫,劫中有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万亿佛、亿万佛,中有佛,佛各自有名字,名字各异,不同诸佛名字,时乃有一佛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耳。诸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今现在佛,次他方异佛国,一佛国、十佛国、百佛国、千佛国、万佛国、亿佛国、万亿佛国、亿万佛国,佛国中有佛,各各自有名字,名字各异多多,复不可同,无有如我名字者。八方、上下无央数诸佛中,时时乃有如我名字释迦文佛耳。八方、上下,去来、现在,其中间旷绝甚远悠悠,无穷无极。佛智亘然甚明,採古知今,前知无穷、却覩未然、豫知无极,都不可复计甚无央数佛,威神尊明皆悉知之。佛智慧、道德合明,都无有能问佛经道穷极者,佛智慧终不可斗量尽也。」

阿难闻佛言则大恐怖衣毛皆起,阿难白佛言:「我不敢有疑意于佛所也。所以问佛者,他方佛国皆有须弥山,其第一四王天、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之住止。我恐佛般泥曰后,傥有诸天、人民、若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问我,无量清淨佛国何以独无须弥山?其第一四王天、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何等住止乎?我等应答之。今我不问佛者,佛去后我当持何等语答报之乎?独佛自知之耳,其馀人无有能为解之者。以是故,问佛耳。」

佛言阿难:「若言是也。第三焰天、第四兜率天、上至第七梵天,皆依因何等住止乎?」

阿难言:「是诸天皆自然在虚空中住止,无所依因也。」

佛言:「无量清淨佛国无有须弥山者亦如是,第一四王天、第二忉利天皆自然在虚空中住止,无所依因也。」

佛言:「佛威神甚重,自在所欲作为,意欲有所作不豫计也。是诸天皆常自然在虚空中住止,何况佛威神尊重自在所欲作为乎?」

阿难闻佛言则大欢喜,长跪叉手言:「佛智慧知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无穷无极、无有边幅,甚高大妙绝,快善极明,好甚无比,威神尊重不可当也。」

佛告阿逸菩萨:「其世间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愿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者有三辈,作功德有大小,转不能相及。」

佛言:「何等为三辈?

「其最上第一辈者,当去家、捨妻子、断爱欲,行作沙门就无为道,当作菩萨道,奉行六波罗蜜经者。作沙门不当亏失经戒,慈心精进,不当瞋怒,不当与女人交通。斋戒清淨,心无所贪慕,至精愿欲生无量清淨佛国,当念至心不断绝者。其人便今世求道时,则自于其卧睡中梦见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其人寿命欲终时,无量清淨佛则自与诸菩萨、阿罗汉共翻飞行迎之,则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便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自然受身长大。则作阿惟越致菩萨,便则与诸菩萨共番辈飞行,供养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则智慧勇勐,乐听经道其心欢乐,所居七宝舍宅在虚空中,恣随其意在所欲作为,去无量清淨佛近。」

佛言:「诸欲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者,精进持经戒、奉行如是上法者,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者,可得为众所尊敬,是为上第一辈。」

佛言:「其中辈者,其人愿欲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虽不能去家、捨妻子、断爱欲、行作沙门者,当持经戒无得亏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语,深当作至诚忠信。饭食沙门,而作佛寺、起塔、烧香、散华、然灯、悬杂缯綵如是法者。无所适贪,不当瞋怒,斋戒清淨,慈心精进,断欲念。欲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其人于今世亦复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淨佛。其人寿欲尽时,无量清淨佛则化令其人自见无量清淨佛及国土,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者可得智慧勇勐。」

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淨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虽尔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结其善愿,名本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淨佛则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复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作善,今当生无量清淨佛国。』其人则心中悔过,悔过者过差少,无所须及。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淨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淨佛所,便道见无量清淨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心中便大欢喜。道止其城中,则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受身自然长大,在城中于是间五百岁。其城广纵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宝舍宅,舍宅中自然内外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华绕,浴池上亦有七宝树重行,皆复作五音声。其饮食时,前亦有自然食,具百味食,在所欲得。

「其人于城中快乐,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于城中不能得出,复不能得见无量清淨佛,但见其光明,心中自悔责、踊跃喜耳。亦复不能得闻经、亦复不能得见诸比丘僧,亦复不能得见知无量清淨佛国中诸菩萨、阿罗汉状貌何等类。其人若如是比而小适耳,佛亦不使尔。身诸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时心口各异,言念无诚,狐疑佛经,复不信向之,当自然入恶道中。无量清淨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

「其人于城中五百岁乃得出,往至无量清淨佛所闻经,心不开解,亦复不得在诸菩萨、阿罗汉、比丘僧中听经。以去所居处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在虚空中;复去无量清淨佛甚大远,不能得近附无量清淨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欢乐、意不开解。其人久久亦自当智慧开解知经,明健勇勐心当欢乐,次当复如上第一辈。所以者何?其人但坐其前世宿命求道时不大持斋戒,亏失经法,心意狐疑,不信佛语、不信佛经深、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后世当得其福,复坐中悔,不信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作德不至心,用是故为第二中辈。」

佛言:「其三辈者,其人愿欲生无量清淨佛国,若无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烧香、散华、然灯、悬缯綵、作佛寺、起塔、饮食沙门者,当断爱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淨。如是清淨者,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淨佛国,昼夜十日不断绝者,寿终则往生无量清淨佛国,可复尊极,智慧勇勐。」

佛言:「其人作是已后,若复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后世当得其福、不信往生无量清淨佛国,其人虽尔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淨佛则令其人于卧睡梦中见无量清淨佛国土,其人心中欢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当生无量清淨佛国。』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复言,则自悔过。悔过者过差减少,悔者无所复及。其人命终则生无量清淨佛国,不能得前至,便道见二千里七宝城,心中独欢喜,便止其中。复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自然长大。其城亦复如前城法,比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复于城中五百岁,五百岁竟乃得出,生无量清淨佛所,心中大欢喜。其人听闻经心不开解、意不欢喜、智慧不明,知经复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在虚空中,复去无量清淨佛亦复如是。

「第二辈狐疑者,其人久久亦当智慧开解知经,勇勐心当欢乐,次如上第一辈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时中悔狐疑,暂信、暂不信,不信作善后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随其功德有铉、不铉各自然趣向,说经行道卓德万殊超不相及。」

佛言:「其欲求作菩萨道生无量清淨佛国者,其然后皆当得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者,皆当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种好;皆当作佛,随心所愿在欲于何方佛国作佛,终不更泥犁、禽兽、薜荔。随其精进求道,早晚之事事同等耳;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欲愿也。」

佛告阿逸菩萨等诸天、帝王、人民:「我皆语若曹,诸欲生无量清淨佛国,虽不能大精进禅、持经戒者,大要当作善。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盗窃,三者、不得婬妷犯爱他人妇女,四者、不得调欺,五者、不得饮酒,六者、不得两舌,七者、不得恶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妬,十者、不得贪欲,不得心有所悭惜、不得瞋怒、不得愚痴、不得随心嗜欲、不得心中中悔、不得狐疑。当作孝顺、当作至诚忠信、当作受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后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亏失者,在心所愿可得往生无量清淨佛国。至要当斋戒,一心清淨,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淨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愍之,悉令生无量清淨佛国。」

佛言:「世间人欲以慕及贤明、居家修善为道者,与妻子共居,在恩好爱欲之中忧念。若多家事怱务,不暇大斋戒、一心清淨,虽不能得离家,有空闲时自端正心、意念诸善、专精行道,十日十夜。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计:『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勿念家事、莫与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断爱欲,一心斋戒清淨,至意念生无量清淨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在七宝浴池莲华中化生,可得智慧勇勐。所居七宝舍宅,自在其意所欲作为,可次如上第一辈。」

佛语阿逸菩萨言:「诸八方上下无央数诸天、人民、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其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众等大会皆共于七宝浴池中,都共人人悉自于一大莲华上坐,皆自陈道德善。人人各自说其前世宿命求道时持经戒、所作善法、所从来生本末、其所好喜经道、知经智慧、所施行功德,从上次下转皆遍。以知经有明、不明,有深浅、大小,德有优劣、厚薄,自然之道别知才能智慧勐健;众相观照礼义和顺,皆自欢喜踊跃,智慧有勇勐,各不相属逮。」

佛言:「其人殊不豫益作德,为善轻亏,不信之然,徙倚懈怠,为用可尔。至时都集说经行道,自然迫促,应答迟晚。道智卓殊超绝,才妙高勐,独于边羸。临事乃悔,悔者已出,其后当复何益?但心中悷悢慕及等耳。」

佛言:「无量清淨佛国诸菩萨、阿罗汉众等,大道聚会自都集,拘心制意,端身正行,游戏洞达,俱相随飞行幡辈出入,供养无极,欢心喜乐。乐共观经行道,和好文习,才勐智慧,志若虚空。精进求愿,心终不复中迴意、终不复转、终无有懈极时。虽求道外若迟缓,内独駃急疾,容容虚空中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捡敛端直,身心淨洁,无有爱欲,有所适贪,无有众恶瑕秽,其志愿皆安定殊好,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准望道法,随经约令,不敢违失蹉跌。若于绳墨游于八方上下,无有边幅,自在所欲,至到无穷无极。咸然为道,恢廓慕及旷荡,念道无他之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无空立,澹安无欲,作德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精进中表,礼义都合。通洞无违,和顺副称,苞罗表里,过度解脱。敢昇入于泥洹,长与道德合明,自然相保守,快意之滋滋,真真了洁白,志愿高无上;清淨定安静,乐之无有极。善好无有比,巍巍之燿照照。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成五光至九色,五光至九色参迴转,数百千更变,最胜之自然。自然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参明俱出好,甚姝无有极。其国土甚姝好若此,何不力为善?

「念道之自然,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幅,捐志虚空中。何不各精进,努力自求索?可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淨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道,恶道自闭塞,昇道之无极,易往无有人。其国土不逆违,自然之随牵。何不弃世事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用世事,饶共忧无有常?

「世人薄俗,共争不急之事;共于是处剧恶极苦之中,勤身治生用相给活。无尊、无卑,无富、无贫,无老、无少,无男、无女,皆当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思虑,为之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有牛忧牛、有马忧马、有六畜忧六畜、有奴婢忧奴婢,衣被、钱财、金银、宝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怀愁恐,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所漂烧繫唐突没溺,忧毒怔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慉气毒怒,病在胸腹忧苦心离,心坚意固适无纵捨。或坐摧藏终亡身命,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有此忧惧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

「小家贫者穷困乏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亦忧欲有牛、无马亦忧欲有马、无六畜亦忧欲有六畜、无奴婢亦忧欲有奴婢、无衣被、钱财、什物、饭食之属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小具有便复儩尽。如是苦生当复求索,思想无益不能时得,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焦心不离,恚恨独怒,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亦不肯作善为道。寿命尽死,皆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或时世人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居天地之间当相敬爱,不当相憎;有无当相给与,不当有贪;言色当和,莫相违戾,或傥心争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嫉憎,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今世之事更欲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相破,杀之愁毒结愤精神,自然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相生,值更相报复。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来、独去、死生,当行至趣苦乐之处,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咎异处,宿豫严待,当独昇入远到他处,莫能见者去在何所。善恶自然追逐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何不弃众事,各劢强健时努力力为善,力精进来度世,可得极长寿?殊不肯求于道,复欲何须待、欲何乐乎?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不信为道得道、不信死后世复生、不信施与得其福德,都不信之。亦以谓之不然,言无有是,但坐是故且自见之,更相看视,前后转相承受父馀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作善,本不为道,身愚神闇,心塞意闭,不见天道,殊无有能见人生死,有所趣向亦莫能知者,适无有见善恶之道。复无有语者,为用作善恶、福德、殃咎、祸罚,各自竞作为之用,殊无有怪也。至于生死之道转相续,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得。教语开导,信道者少,皆当生死无有休止。如是曹人朦冥抵突,不信经语,各欲快意,心不计虑。愚痴于爱欲、不解于道德、迷惑于瞋怒、贪猥于财色。坐之不得道,当更勤苦极,在于恶处生,终不得止休息,痛之甚可伤。

「或时家室中外、父子、兄弟、夫妇,至于生死之义,更相哭泪转相思慕,忧念愤结恩爱绕续,心意痛着对相顾思,昼夜无有解时。教示道德心不开明,恩爱情欲不离,闭塞蒙蒙交错覆蔽,不得思计。心自端正决断世事,专精行道便旋至竟,年寿命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总猥愦譊皆贪爱欲,如是之法不解道者多、得道者少。

「世间怱怱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豪贵、贫富、男女、大小各自怱务,勤苦躬身各怀杀毒,恶气窈冥莫不惆怅。为妄作事,恶逆天地,不从仁心,道德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其寿未至便顿夺之,下入恶道,累世勤苦,展转愁毒,数千万亿岁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怜愍。」

佛告阿逸菩萨等诸天、帝王、人民:「我皆语若曹世间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若曹熟思惟之,恶者当纵捨远离之,从其善者当坚持之,勿妄为非,益作诸善。大小、多少爱欲之荣皆不可常得,犹当别离无可乐者。劢佛世时,其有信爱佛经诸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小弟也;其有甫欲学佛经戒者,皆是我弟子也;其有欲出身、去家捨妻子、绝去财色,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我世甚难得值,其有愿欲生无量清淨佛国者,可得智慧勇勐,为众所尊敬。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傥有疑意不解经者,复前问佛,佛当为若解之。」

阿逸菩萨长跪叉手言:「佛威神尊重,所说经快善。我曹听佛经语皆心贯思之:『世人实尔,如佛所语无有异。』今佛慈哀我曹,开视天道教语生路,耳目聪明长得度脱,若得更生;我曹听佛经语,莫不慈心欢喜踊跃开解者。我曹及诸天、帝王、人民、蜎飞蠕动之类,皆蒙佛恩,无不得解脱忧苦者。佛诸教戒甚深,无极无底。佛智慧所见知,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无上、无边幅。佛甚难得值、经道甚难得闻,我曹皆慈心于佛所。今我曹得度脱者,皆是佛前世求道时慊苦学问,精进所致。恩德普覆,所施行福德相禄巍巍,光明彻照,洞虚无极,开入泥洹。教授经典,制威消化,愍动八方上下,无穷无极。佛为师法尊绝,群圣都无能及佛者。佛为八方上下诸天、帝王、人民作师,随其心所欲愿,大小皆令得道。今我曹得与佛相见,得闻无量清淨佛声,我曹甚喜,莫不得黠慧开明者。」

佛告阿逸菩萨:「若言是,实当尔。若有慈心于佛所者,大喜实当念佛,天下久久乃复有佛耳。今我于苦世作佛所出经道,教授洞达、截断狐疑、端心正行、拔诸爱欲、绝众恶根本、游步无拘、典总智慧、众道表里、揽持维纲,昭然分明开示五道,决正生死泥洹之道。」

佛言:「若曹从无数劫以来不可复计劫,若曹作菩萨道欲过度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以来甚久远,人从若得道度者无央数,至得泥洹之道者亦无央数。若曹及八方上下诸天、帝王、人民,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曹宿命从无数劫以来展转是五道中,死生呼嗟,更相哭泪,转相贪慕,忧思愁毒,痛苦不可言,至今世死生不绝;乃至今日与佛相见共会,值是乃闻无量清淨佛声甚快。善哉,助汝曹喜,亦可自厌死生痛痒。生时甚痛、甚苦、甚极,至年长大亦苦、亦极,死时亦痛、亦苦、亦极,甚恶臭处不淨洁了,无有可者。佛故悉语,若曹亦可自决断臭处恶露,若曹亦可端心正身益作诸善,于是常端中外、洁淨身体、洗除心垢、自相约捡、表里相应、言行忠信。

「人能自度脱,转相扶接,拔诸爱欲,精明至心,求愿不转,结其善道根本。虽精进苦一世,须臾间耳。今世为善,后世生无量清淨佛国,快乐甚无极,长与道合明。然善极相保守,长去离恶道痛痒之忧恼,拔勤苦诸恶根本,断诸爱欲恩好。长生无量清淨佛国,亦无有诸痛痒、亦无复有诸恶臭处、亦无复有勤苦、亦无淫泆瞋怒愚痴、亦无有忧思愁毒。

「生于无量清淨佛国,欲寿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万亿劫,自恣若意;欲住止寿无央数劫、不可复计数劫,恣汝随意皆可得之。欲食、不食,恣若其意,都悉自然,皆可得之。次于泥洹之道,皆各自精明求索,心所欲愿。勿得狐疑心中悔,欲往生者,无得坐其过失,在无量清淨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中讁五百岁。」

阿逸菩萨言:「受佛严明重教,皆当精进一心求索,请奉行之,不敢疑怠。」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三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四

后汉月氏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告阿逸菩萨等:「若曹于是世能自制心正意、身不作恶者,是为大德善,都为八方上下最无有比。所以者何?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中,诸天人民皆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教化。今我于是世间为佛,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作佛为最剧。教语人民令绝五恶、令去五痛、令去五烧;降化其心令持五善,得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佛言:「何等为五恶?何等为五痛?何等为五烧中者?何等为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者?何等为持五善,得其福德长寿度世泥洹之道?」

佛言:「其一恶者,诸天、人民、下至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欲为众恶。

「强者伏弱,转相剋贼,自相杀伤,更相食噉,不知为善,恶逆不道,受其殃罚,道之自然,当往趣向。神明记识,犯之不贳,转相承续,故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人,有聋、盲、瘖痖、愚痴、弊恶,下有尫狂不及逮之属。其有尊贵、豪富、高才明达、智慧勇勐,皆其前世宿命,为善慈孝,布恩施德。故有官事、王法、牢狱,不肯畏慎作恶入法,受其过讁重罚致剧,求望解脱难得度出。今世有是目前现在,寿终尤剧,入其窈冥,受身更生,譬若王法剧苦极刑。故有自然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属贸身形,改恶易道,寿命短长,魂神命精,自然入趣。受形寄胎当独值向,相从共生,转相报偿,当相还复。殃恶讁罚,众事未尽终不得离。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临时卒暴至,应时恒取自然之道,皆当善恶归之,是为一大恶、为一痛、为一烧。

「勤苦如是,愁毒呼嗟,比如剧火起烧人身。人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得其福德,可得长寿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一大善。」

佛言:「其二恶者,世间帝王、长吏、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略无义理,不从政令。转淫奢骄慢,各欲快意,恣心自在,更相欺调,殊不惧死。心口各异,言念无实,佞谄不忠,谀媚巧辞。行不端正,更相嫉憎,转相谗恶,陷入恶枉。主上不明,心不察照,任用臣下,臣下存在。浅度能行,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调。妄捐忠良,不当天心,甚违道理,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弟欺其兄、妇欺其夫。室家中外知识相绍,各怀贪婬,心独恚怒,蒙聋愚痴欲益多。有尊卑、上下,无男、无女,无大、无小,心俱同然,欲自厚己。破家、亡身,不顾念前后,家室亲属坐之破族。

「或时家中内外、知识朋友、乡党市里愚民转共从事,更相利害。争钱财鬪,忿怒成仇;转争胜负,悭富焦心;不肯施与,专专守惜。爱宝贪重,坐之思念,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善恶祸福,殃咎讁罚,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毒苦,然后乃悔,当复何及?

「或时世人愚心少智,见善诽谤恚之,不肯慕及。但欲为恶,妄作非法;但欲盗窃,常怀毒心;欲得他人财物,用自供给,消散摩尽,赐复求索;邪心不正,常独恐怖,畏人有色,临时不计,事至乃悔。今世现在,长吏牢狱,自然趣向,受其殃咎。世间贫穷、乞丐、孤独,但坐前世宿命,不信道德、不肯为善。今世为恶,天神别籍,寿终入恶道,故有自然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

「勤苦如是,比如火起烧人身。人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众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得其福德,可得长寿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

佛言:「其三恶者,世间人民寄生相因,共依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岁。至有豪贵者、贤明善人;下有贫贱、尫羸愚者;中有不良之人,但怀念毒恶,身心不正,常念婬泆,烦满胸中;爱欲交错,坐起不安;贪意悭惜,但欲唐得;眄睐细色,恶态婬泆。有妇厌憎,私妄出入,持家所有,相结为非,聚会饮食,自共作恶。兴兵作贼,攻城格鬪,劫杀截断,强夺不道,取人财物。偷窃趣得,不肯治生;所当求者,不肯为之;恶心在外,不能专作;欲击成事,恐势迫胁,持归给家。共相生活,恣心快意,极身作乐,行乱他人妇女。或于其亲属,不避尊卑、长老,众共憎恶,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复不畏县官、法令无所避,录如是之恶,自然牢狱,日月照识、神明记取、诸神摄录。

「故有自然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度脱,痛不可言,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烧人身,人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众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得其福德,可得长寿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

佛言:「其四恶者,诸恶人不能作善,自相坏败,转相教令,共作众恶。主为传言,但欲两舌、恶口、骂詈、妄语,相嫉更相鬪乱。憎嫉善人,败坏贤善,于傍快恶。复不孝顺供养父母,轻易师父知识,无信难得诚实。自言尊贵有道,横行威武,加捲力势,侵剋易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自羞惭,自用颇健,令人承事敬畏。复不敬畏天地、神明、日月,亦不可教令作善,不可降化,自用偃蹇,谓常当尔。亦复无忧哀心,亦不知恐惧,恣意憍慢如是,天神记识。

「赖其前世宿命颇作福德,小善扶接,营护助之。今世作恶,福德尽儩,诸善鬼神各去离之,身独空立,无所复依。受重殃讁,寿命终身恶绕归,自然迫促,当往追逐,不得止息。自然众恶共趣顿乏,其有名籍在神明所,殃咎引牵当值相得,当往趣向。受过讁罚,身心摧碎,神形苦极,不得离却,但得前行,入于火镬。当是时悔复何益?当复何及?

「天道自然,不得蹉跌,故有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属,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

「勤苦如是,比如火起烧人身。人能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众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得其福德,可得长寿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

佛言:「其五恶者,世人徙倚懈惰,不肯作善,不念治生,妻子飢寒,父母俱然。欲呵教其子,其子恶心,瞋目应怒。言令不和,违戾反逆剧于野人,比若怨家,不如无子。妄遍假贷,众共患厌,尤无返复,无有报偿之心,穷贫困乏,不能复得。辜较谐声,放纵游散,串数唐得,自用赈给,不畏防禁。饮食无极,喫酒嗜美,出入无有期度。鲁扈抵突,不知人情,睢眄强制。见人有喜,憎嫉恚之。无义无礼,自用职当,不可谏晓。亦复不忧念父母、妻子有无,又复不念卒报父母之德,亦复不念师父之恩。心常念恶、口常言恶,日不成就。不信道德、不信有贤明先圣、不信作善为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间有佛。欲杀罗汉、鬪比丘僧,常欲杀人--欲杀父母、兄弟、妻子、宗亲、朋友。父母、兄弟、妻子、宗亲、朋友憎恶见之,欲使之死。不信佛经语、不信人寿命终尽死,后世复生、不信作善得善、不信作恶得恶。

「如是曹人--男子、女人--心意俱然,违戾反逆,愚痴濛澒,瞋怒嗜欲,无所识知。自用快善为大智慧,亦不知所从来、生死所趣向。不肯慈孝,恶逆天地,于其中间求望侥倖,欲得长生、躬得不死。会当归就生死勤苦善恶之道,身所作恶,殃咎众趣,不得度脱。亦不可降化令作善,慈心教语开导生死、善恶所趣有是,复不信之。然苦心与语欲令度脱,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至,至时皆悔。其后乃悔,当复何及?不豫计善,临穷何益?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窕,浩浩茫茫,转相承受。善恶、毒痛,身自当之,无有代者。道之自然,随其所行,追命所生,不得纵捨。善人行善,从善慈孝、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见耳。教语人民,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如是,世人不可悉道,故有自然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

「勤苦如是,比如火起烧人身,人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众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得其福德,可得长寿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

佛告阿逸菩萨等:「我皆语若曹,是世五恶勤苦如是,令起五痛、令起五烧,展转相生。世间人民不肯为善,欲作众恶,敢有犯此诸恶事者皆悉自然,当更具历入恶道中。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寿终趣入至极大苦,愁痛酷毒,自相焦然,转相烧灭。至其后共作怨家,更相伤杀,从小微起至大困剧,皆从贪淫财色、不肯忍辱施与、各欲自快、无复有曲直、欲得健名、为痴欲所迫、随心思想不能得也,结愤胸中。财色缚束无有解脱、不知厌足;厚己诤欲,无所省录,都无义理,不随正道。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知施善,威势无几,随恶名焦。身坐劳苦,久后大剧自然随逐,无有解已。王法施张,自然糺举,上下相应;罗网纲纪,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佛语阿逸菩萨等:「若世有是佛,皆慈愍哀之,威神摧动众恶诸事皆消化之。令得去恶就善,弃捐所思,奉持经戒,莫不承奉。施行经法,不敢违失度世无为泥洹之道,快善极乐,甚明无极。」

佛言:「若曹诸天、帝王、人民及后世人,得佛经语熟思惟之,能自于其中端心正行。其主上为善率化,捡御其下,教语人民,转相勅令、转共为善、转相度脱,各自端守,慈仁愍哀,终身不殆,尊圣敬孝,通洞博爱。佛语教令无敢亏负,当忧度世泥洹之道;当忧断截生死、痛痒,拔恶根本;当忧断绝泥犁、禽兽、薜荔、蜎飞蠕动之类恶苦之道;当劢佛世,坚持经道,无敢失也。」

佛言:「若曹当作善者,云何第一急?当自端身、当自端心、当自端目、当自端耳、当自端鼻、当自端口、当自端手、当自端足。能自捡敛,莫妄动作,身心淨洁,俱善相应。中外约束,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常和,身行当专,行步坐起不动。作事所为当先熟思虑计之,揆度才能、视瞻圆规,安定徐作为之;作事仓卒,不豫熟计,为之不谛,亡其功夫,败悔在后,唐苦亡身。至诚忠信,得道绝去。」

佛言:「若曹于是益作诸善,布恩施德,能不绝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展转复相教化,作善为德。如是经法慈心专一,斋戒清淨一日一夜者,胜于无量清淨佛国作善百岁。所以者何?无量清淨佛国皆积德众善,无为自然,在所求索,无有诸恶大如毛髮。」

佛言:「于是作善十日十夜者,其得福胜于他方佛国中人民作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皆悉作善,作善者多、为恶者少,皆有自然之物,不行求作便自得之;是间为恶者多、为善者少,不行求作不能得也。人能自端制作善,至心求道,故能尔耳。是间无有自然,不能自给,当行求索,勤苦治生。转相欺怠,调作好恶,得其财物归给妻子。饮苦食毒,劳心苦身,如是至竟,心意不专,周旋不安。人能自安静为善,精进作德,故能尔耳。」

佛言:「我皆哀若曹及诸天、帝王、人民,皆教令作诸善、不为众恶,随其所能辄授与道,教戒开导悉奉行之。则君率化为善教令臣下、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夫教其妇,室家内外、亲属、朋友转相教语,作善为道。奉经持戒,各自端守,上下相捡,无尊、无卑,无男、无女,斋戒清淨,莫不欢喜。和顺义理,劝乐慈孝,自相约捡。其有得佛经语悉持思之,不当所作如犯为之则自悔过,去恶就善,弃邪为正,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剧,如贫人得宝。

「佛所行处、所在郡国,辄授与经戒,诸天、日月、星辰、诸神、国王、傍臣、长吏、人民、诸龙、鬼神、泥犁、禽兽承奉行之,则君改化为善,斋戒精思,淨自湔洒,端心正行,居位严慓,教勅率众为善,奉行道禁,令言令止;臣事其君,忠直受令,不敢违负。父子言令孝顺承受,兄弟、夫妇、宗亲、朋友,上下相令,顺言和理,尊卑、大小转相敬事,以礼如义不相违负,莫不改往修来,洒心易行端正中表,自然作善所愿辄得。感善降化自然之道,求欲不死则可得长寿,求欲度世则可得泥洹之道。」

佛言:「佛威神尊重,消恶化善莫不度脱。今我出于天下,在是恶中于苦世作佛,慈愍哀伤,教语开道,诸天、帝王、傍臣左右、长吏、人民,随其心所欲愿乐皆令得道。佛诸所行处、所更过历郡国、县邑、丘聚、市里,莫不丰熟,天下太平,日月运照,倍益明好;风雨时节,人民安宁;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无恶岁疾疫、无病瘦者、兵革不起、国无盗贼、无有怨抂、无有拘闭者。君臣、人民莫不欢喜,忠慈至诚,各自端守,皆自然守国,雍和孝顺,莫不欢乐。有无相与布恩施德,心欢乐与皆相敬爱,推财让义,谦让于先。前后以礼敬事,如父、如子,如兄、如弟,莫不仁贤,和顺礼节都无违诤,快善无极。」

佛言:「我哀子曹欲度脱之,剧父母念子。今八方上下诸天、帝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得佛经戒、奉行佛道,皆得明慧,心悉开解,莫不得度过度脱忧苦者。今我作佛在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降化五恶、消尽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去毒苦,令得五善明好,烧恶不起。我般泥洹去后,经道稍稍断绝,人民谀谄淳为众恶,不复作善,五烧复起,五痛剧苦--复如前法--自然还复,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若曹小道之耳。」

佛告阿逸菩萨等:「若曹各思持之,展转相教戒,如佛经法无敢犯也。」

阿逸菩萨长跪叉手言:「佛所说甚苦痛,世人为恶甚剧,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皆言:『受佛重教,请展转相承。』不敢犯也。」

佛告阿难:「我哀若曹,令悉见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国土。若欲见之不?」

阿难则大喜,长跪叉手言:「愿皆欲见之。」

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没处--为无量清淨佛作礼,以头面着地言:『南无无量清淨平等觉。』」

阿难言:「诺,受教。」则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无量清淨佛作礼,以头脑着地言:「南无无量清淨平等觉。」

阿难未起,无量清淨佛便大放光明威神,则遍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国,天地则皆为大震动。诸天无央数天地、须弥山罗宝、摩诃须弥大山罗宝、诸天地大界、小界,其中诸有大泥犁、小泥犁,诸山林、溪谷、幽冥之处,皆则大明,悉雨大开闢。

则阿难、诸菩萨、阿罗汉等,诸天、帝王、人民,悉皆见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国土七宝已,心皆大欢喜踊跃,悉起为无量清淨佛作礼,以头脑着地,皆言:「南无无量清淨三藐三佛陀。」

无量清淨佛放光明威神已,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皆悉见无量清淨佛光明,莫不慈心欢喜作善者。诸有泥犁、禽兽、薜荔,诸有考治勤苦之处,则皆休止不复治,莫不解脱忧苦者。诸有盲者则皆得视,诸跛躄蹇者则皆得走行,诸病者则皆愈起,诸尫者则皆强健;愚痴者则皆更黠慧,诸有婬泆瞋怒者皆悉慈心作善,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锺鼓、琴瑟、箜篌、乐器诸伎,不鼓皆自作音声;妇女珠环皆自作声;百鸟、畜兽皆自悲鸣。当是之时莫不欢喜得过度者。

则时尔日,诸佛国中诸天人,莫不持天上华香来下于虚空中,悉皆供养,散诸佛及无量清淨佛上。诸天各共大作万种自然伎乐,乐诸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当是之时,甚快乐不可言。

佛告阿难、阿逸菩萨等:「我说无量清淨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国土自然七宝,当无有异乎?」

阿难长跪叉手言:「佛说无量清淨佛国土快善,如佛所说无有一异。」

佛言:「我说无量清淨佛功德国土快善,昼夜一劫尚复未竟,我但为若曹小说之耳。」

阿逸菩萨则长跪叉手问佛言:「今佛国从是间当有几阿惟越致菩萨往生无量清淨佛国?愿闻之。」

佛言:「若欲知者,明听着心中。」

阿逸菩萨言:「受教。」

佛言:「从我国当有七百二十亿阿惟越致菩萨皆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一阿惟越致菩萨者,前后供养无央数诸佛,以次如弥勒皆当作佛--及其馀诸小菩萨辈者无央数不可复计,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

佛告阿逸菩萨:「不但我国中诸菩萨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复有佛亦复如是。第一佛名光远炤,其国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二佛,佛名宝积,其国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三佛,名儒无垢,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阿弥陀佛国。他方异国第四佛,名无极光明,其国有二百五十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五佛,名于世无上,其国有六百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六佛,名勇光,其国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七佛,名具足交络,其国有十四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八佛,名雄慧王,其国有八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九佛,名多力无过者,其国有八百一十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十佛,名吉良,其国有万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十一佛,名慧辩,其国有万二千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其国有诸菩萨无央数不可复计--皆阿惟越致、皆智慧勇勐、各供养无央数诸佛,以一时俱心愿欲往生--皆当生无量清淨佛国。他方异国第十三佛,名乐大妙音,其国有七百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

佛言:「是诸菩萨--皆阿惟越致--诸比丘僧中及小菩萨辈无央数,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不独是十四佛国中诸菩萨当往生也,都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菩萨辈各各如是,皆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其无央数都共往会,无量清淨佛国大众多不可复计,我但说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名字,昼夜一劫尚未竟。我但复说佛国诸比丘僧众、菩萨当往生无量清淨佛国人数,说之一劫不休止尚未竟。我但为若曹总揽都小说之耳。」

佛语阿难阿逸菩萨等:「其世间帝王、人民、善男子、善女人,前世宿命行善所致相禄,迺当闻无量清淨佛声,慈心欢喜,我代之喜。」

佛言:「其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无量清淨佛声,慈心欢喜,一时踊跃,心意清淨,衣毛为起拔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萨、非凡人。其有人民--男子、女人--闻无量清淨佛声,不信有佛者、不信佛经语、不信有比丘僧、心中狐疑都无所信者,皆故从恶道中来,生愚蒙不解宿命,殃恶未尽、未当得度脱,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

佛言:「我语若曹,若曹所当作善法皆当奉行信之。无得以我般泥洹去后故,若曹及后世人无得复言:『我不信有无量清淨佛国。』我故令若曹悉见无量清淨佛国土,所当为者若自求之。我具为汝曹道说经戒顺法,若曹当如佛法持之,无得毁失。

「我持是经以累汝曹,汝曹当坚持之,无得为妄增减是经法。我般泥洹去后,经道留止千岁,千岁后经道断绝,在心所愿皆可得道。」

佛言:「师开导人耳目,智慧明达,度脱人令得善,舍泥洹之道。常当慈孝,于佛如父母;常念师恩,当念不断绝,则得道疾。」

佛言:「天下有佛者甚难得值,人有信受师法经语深者亦难得值,若有沙门、若师为人说佛经者甚难得值。」

佛说是经时,则万二千亿诸天人民皆得天眼彻视,悉一心皆为菩萨道;则二百二十亿诸天人民皆得阿那含道;则八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则四十亿菩萨皆得阿惟越致。

佛说经已,诸菩萨、阿罗汉、诸天、帝王、人民皆大欢喜,前趣为佛作礼,遶佛三匝,以头面着佛足而去。

佛说无量清淨平等觉经卷第四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